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重温《雍正王朝》,才懂康熙为了让四子胤禛继位,下了多大一盘棋
2022-04-30 06:36:52 来源: 腾讯网

康熙临终前,传胤禛秘密来到床前,向他嘱托遗言:

朕原希望于废太子胤礽,可是他根本就不是人君之选,八阿哥胤禩处处学朕,可他处处学得不像,朕是宽仁治人,她是宽仁收买人心,朕对下面已经放纵过度,他却比朕还要放纵人,即便他的宽仁是真的,也只会把我大清江山彻底毁坏,十四阿哥嘛,这些年整兵精武很见成效,可是他,胆子过大而胸襟狭小,用于治兵尚须谨慎得当,用于治国,则必然坏事,十三阿哥嘛,性情中人,他的心地是光明的,重情义,可是他嫉恶如仇,不会权变,朕圈禁了他10年,就是怕他一时冲动闯下大祸,结果把你给牵连进去,那怎么收拾呀,有了这10年的教训,想他也会成熟起来,可以做你的帮手了。朕把这个千斤重担交付予你,朕相信,你一定能够刷新吏治,匡补朕的过失,带着这串念珠,朕不放心的是,你常常过于急躁,待人又欠宽和,善待你的兄弟,善待你的臣民,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

康熙的这些话,能看出四点:一是对于各皇子的个性与各自缺陷,康熙早就了如指掌;二是康熙将皇位传位胤禛的关键原因是为了整顿内部,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三是康熙其实早就做好了将皇位传位胤禛的打算;四是夺位之争并没有落下真正的帷幕。

康熙晚年,国库亏空,户部向借了国库银子的官员们追缴欠款,最后只收回3成;卖官纳贿,太子为了还清欠款,将最肥的缺卖给有钱而无德之人;刑部冤狱,明知30岁不到的张五哥是替48岁的任季安顶罪还威胁不能翻供……户部、吏部、刑部,到处都是弊病;胤禛继位后,追缴各省亏空,开春闱恩科,推行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改变旗人射猎不种地的祖制为各旗人划分土地……一系列利国利民的举措。

雍正在位13年,每天批阅奏章多的1万字,少的也有5、6千字,还要接近各臣工,但也正因为这种付出和各种新政推行,换来的是大清国库存银从他继位之初的不足700万两攒到他临终时的超过5000万两,数字更迭的背后,藏着雍正的心血,更藏着他无尽的委屈。

在康熙的临终遗言和康熙的“过”与雍正的“功”里,我看到了康熙为大清之长远打算的英明,也看到了雍正为国为民的苦与累,更看到了胤禛能成为继位人,是康熙的一人之言,更是康熙早就打算如此的算计和谋划。

01太子胤礽“两次被废”

太子胤礽出生就被封为太子,且做了30多年的太子,但他的太子之路并不平顺,而是经历了两次被废,最终被贬为庶人、终身圈禁。

第一次被废。

康熙对胤礽的失望,是一次次累积的。

因黄河决堤,胤禛奉旨在外赈灾,儿子弘时重病,康熙得知后派太医凌国康前往救治而太子明明知晓却从无探望;太子为偿还国库50万两欠款,卖官纳贿;太子掌管刑部,纵容下属收受任季安贿赂,让张五哥顶了任季安的死罪;康熙热河狩猎,太子胤礽与康熙妃子郑春华私会被康熙当场撞见。

胤礽,对兄弟无情,对国家无义,更重要的是当面给了康熙最致命的羞辱,这样一个心中无温暖又毫不将国之大事、国之百姓放在心上而只顾一己之私和一己之欲的太子,如何能担得起一国重担。

第二次被废。

康熙宣布废除太子胤礽,并让各文武百官上折重新推选新太子,八王爷力压各皇子成为最众望所归的太子人选,而正因为这种势不可挡,再加上张廷玉、胤祥、胤禛和康熙的力保,康熙最终复立胤礽为太子。

康熙最后一次南巡,胤礽辅理朝政,胤礽又开始了自寻死路的“作”。

扣着赈济灾民的200万两奏折不发;打击报复推选八爷为太子的官员,借各种名目让他们跪在门外;为得到任伯安手中记载的各官员隐私的“百官行述”,他逼十三爷放走了被判终身监禁的刘八女,而他写给任伯安的私信由康熙寄回给了他。

打开信的一瞬间,胤礽就懂了他的大势已去,而围在胤礽身边的党羽劝他抓住康熙不在宫中的最后一次机会谋反,胤礽思索再三,流着泪同意“干吧”,但康熙早就对京城九门提督、热河驻军和密云驻军所有安排,注定胤礽必败。

可以说,胤礽身上最根本的问题是无国无民,不以国为重,更不以民为念,他活得只有他自己。

当胤礽不惜卖官偿还国库欠款时,康熙问他对于胤禛追讨欠款的事怎么看,他责怪胤禛做事太急切和田文镜的不通人情“,听完后,康熙一阵失望,他反问自己“这就是我大清将来的皇帝吗”,从此刻开始,康熙对胤礽的不信任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而为什么胤礽第一次被废后,明明八爷胤禩众望所归,可康熙却最终依旧要保太子?我更认为康熙明着是给太子一次治心病、改过自新的机会,其实暗地里不过是将“最合适”的他推出来稳定朝局,为他慎选太子创造最好的时机和时局。

胤礽第一次被废,就已经彻底宣告了他与皇位的无缘,再被复立,不过成了康熙手中放在明面上最好的一步棋,此刻,康熙已经开始谋划。

02八爷胤禩“其心可诛”

除了根基最深的太子胤礽,八爷胤禩继位的威望最高,但其实只通过一件事,他就被踢出了局,而他不自知。

太子掌管刑部,却出现了大清70年以来最大的冤案,即江夏镇张五哥顶替任季安死罪案,明明错漏百出,可在任季安的各种打点之下,有罪之人逍遥法外,无罪之人被拉到了菜市场午时问斩,幸好张五哥的妹妹阿兰找到十三爷,才将事情闹大到康熙亲临菜市场救下张五哥。

康熙震怒,要彻查冤案,谁去?

八爷秘密上门请教佟国维,佟国维以四爷追缴国库得了康熙重视为由力劝八爷把握机会,尽管八爷担心会牵连太子;同一时刻,四爷主动向邬思道提出要捅一捅刑部的马桶窝,但邬思道却以不能担废太子的罪名劝阻四爷“不可”,最终,四爷以火烤身体再以冷水泡身体而染上风寒,八爷成为当仁不让的不二人选。

作为九爷门人的任季安和刘八女,很快在牢狱中向八爷交代了私下贿赂各级官员的事实,后八爷在狱中单独见了主管案件的肖国兴,并枉称是康熙的格外关照:

皇上对我说,肖国兴这个人做事非常谨慎,平时居官也还清廉,可这一次,不知他为什么犯了糊涂,所以让我事实澄清而绝不冤枉你,所以我对这件事才如此留心。

深感皇恩的肖国兴当场流下悔恨的泪水,并将背后主使和阴谋详细地写成了文字交予八爷,而破了案的八爷以最迫不及待的速度赶往皇宫跪等已经睡下的康熙,而当最后康熙得知八爷的手段和伎俩后,对着身旁的图里深说了四个字“其心可诛”。

康熙说的这个“其心可诛”,我认为暗藏了八爷的两种“心”:一是他之前从不主动揽下赈济救灾、追缴欠款等容易得罪人的苦差事,却在如何扳倒太子之事上急切邀功而上位的私心;二是他假借康熙之名,让康熙成了他的口中信手拈来的工具和威慑,以此阴损手段促成他立功的别有用心。

一边要维护自己“贤王”的美名而从不得罪人,一边又在康熙最不待见的事上不遗余力地挖空心思,其实从他染指将刑部冤案成为废太子的证据之始,就已经昭示了他与皇位的无缘,且更是在康熙“其心可诛”的通透里宣告了他一切的“争”只是徒劳,他早就成为了康熙棋局上的一枚弃子。

03四爷胤禛,因布局继位

在“九子夺嫡”中,原定的太子被废,最众望所归的八爷出局,大阿哥、三阿哥势力单薄,而九爷、十爷、十四爷附庸八爷,十三爷坚定的支持四阿哥,最终默默干实事、有能力的四爷胤禛成为康熙心中最坚定的一枚棋子。

康熙为什么会选胤禛为继位人?我深觉是胤禛身上写四个关键词。

敢为。敢得罪官绅而赈灾筹款、敢得罪文武百官追缴国库欠款、敢烧毁记载百官隐私的“百官行述”,四爷能做大多数皇子不想为,更不敢为的事。真心为民。赈济灾民、追缴国库欠款都是实实在在办事而不是流于形式,四爷是真正为国为民;可不为。重选太子,他力保太子而不趁机上位,明知刑部冤案牵涉太子故意染病远离而康熙深知,四爷能在关键事上做到不去为。能忍。明明10天内讨回了三成欠款,却因魏东亭被逼走了绝路,康熙夺了胤禛的郡王之位,还将他的得力手下年羹尧调去了四川,贬田文镜去了河南;十三爷与十四爷打架,十四爷顶撞康熙,康熙欲拔刀灭子,是胤禛直接用手挡住了刀刃而鲜血直流,四爷能忍常人不能忍。

正因为四爷敢做、不可做和一颗能忍、真正为国为民的心,才中了康熙要整顿吏治,为大清长远之计打算的下怀,而为了让胤禛继位,从康熙的临终遗言就能窥见,至少10年之前,他就做好了谋划,尤其是这四件事,一步一棋。

一是让胤禛成为“孤臣”。从追讨国库欠款开始,胤禛就真正开启了“孤臣”之路,既得罪文武百官,更重要的是康熙并不派最得力的十三爷协助,而最后的结局明明是胤禛10天内讨回了3成,却因康熙拿出体己银子、太子私自将时间放宽到2年让胤禛出了力不讨好,四爷成了人人芥蒂的“孤臣”和“冷面王”,但也正因为这种“孤”,让胤禛成为了唯一适合大刀阔斧施行新政的最佳人选,从这一步开始,康熙心中的棋局已经开局。

二是劝佟国维让位而扶隆科多上位。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是康熙重选太子时让八爷众望所归的幕后操盘手,康熙以亲戚之名请佟国维吃饭,并劝佟国维为后人让路告老还乡,并让佟国维举荐的隆科多任步军统领衙门都统,掌管京畿安全,康熙此举,既粉碎了八爷党的朝中势力,也为胤禛继位在最关键的位置上布了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三是圈禁十三爷。十三爷被太子逼迫杀害郑春华和擅自派兵屠了江夏镇被康熙圈禁了10年,而名义上康熙是惩罚十三爷,实则是为了保护,更是为了炼其心性,让他成为胤禛最得力的助手,这是康熙提前留下的一步最好的棋子。

四是不查“死鹰事件”。康熙60岁大寿,身体已然出现不适,而远在西北征战的十四爷为康熙送来了写有“寿”字的天石,却被八爷私下换成了死鹰,而康熙明知背后的操纵者却并没有追究,而是将举荐四爷继位的王掞,还有四爷、八爷、张廷玉、马齐革职查办而维系朝局的“稳”,为胤禛继位下了最后一步棋。

康熙,练就了胤禛为孤臣,敢得罪人而能隐忍的心志,提前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留了隆科多这颗最关键的棋子,并为胤禛继位后留下了既有分量也得力的助手十三爷,更是在油尽灯枯之时为胤禛顺利继位稳定了整个朝局,可以说,胤禛继位,是康熙一步步的算计和谋划。

任凭底下你争我夺满腹心思,康熙早就布局好了一切,康熙才是背后最重要、也最关键的操盘手,而胤禛,也足够承担起他的这份信赖和临终嘱托。

写在最后:

康熙临终时,断断续续传位说“传位於…..四阿哥”,却被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狡辩是“十四阿哥”,并在已经落下最后一口气的康熙面前,再次大打出手,直到张廷玉命隆科多拿来传位诏书,宣读胤禛继位,才暂时落下帷幕。

但其实直到雍正临终时,对他继位的质疑之声从无停歇。

雍正将心仪十四爷的乔引娣放在身边,让其亲眼目睹自己的皇帝生活,最终乔引娣心甘情愿留在雍正身边;雍正将诬陷他暴君、昏君等十条罪状的湖南人曾静请到宫中,他与其对坐而谈,最终放其离开,雍正的真实一面,至少有这两个最直接的见证人。

不论雍正弑君篡位、改诏书、逼死母亲的等等质疑,但康熙选择雍正继位,并为他继位提前做好谋划确实值得,雍正绝对称得上一代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公元1722年,清康熙61年冬11月13日,胤禛在畅春园继位,即雍正皇帝;公元1735年,雍正13年阴历8月22日深夜,雍正暴卒,年仅58岁。

13年,帝王生涯很短暂,但于雍正本人来说,却又很漫长。

因为累,也因为质疑。

他,缺一句肯定。

责任编辑:zN_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