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渡江战役:我军一夜打过长江天堑,国军70万大军何以不堪一击?
2022-04-23 17:44:25 来源: 腾讯网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惊天动地,可是,有一个问题令人疑惑不解,“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同样震撼人心,为什么就不能是“四大战役”?

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也是解放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人民解放军从1949年4月20日午夜发起战役,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解放军就跨过了长江天堑,23日就占领了南京城,攻势不可谓不猛,国民党守军溃败速度也令人咋舌。

解放军第38军印刷散发的宣传单

战役打响前,在长江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上,国民党共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

同时,在九江、安庆、芜湖、镇江、上海等地的长江江面上,有100多艘国民党军舰沿江巡弋,还有300余架作战飞机随时可以投入战斗,支援陆军作战。

此外,美、英等国也有多艘军舰停泊在上海吴淞口外海面,威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

那么,另一个问题也来了。

依据长江天堑,拥有那么庞大的陆军兵力,还有强大的海军、空军支持,国民党何以在一夜之间就丢了长江防线,一败涂地呢?

笔者认为,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国民党军方面来说,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减员严重,士气低落,虽然勉强凑够了七十多万人马,但是已经属于惊弓之鸟、乌合之众,战斗力极其低下。

另外,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导致了经济上的加速衰退,也加剧了国民党内部既有的矛盾,比如“蒋、桂”之争就达到了白热化。

老照片 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在训练中

此时,蒋介石已经宣告“下野”,桂系李宗仁虽然当上了国民政府代总统,却依然被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国军部队基本上都听从“隐居”溪口的蒋介石调遣。

所以,国民党内部矛盾也削弱了国军的战斗力。

而解放军方面则是另外一番新气象。

1949年1月中旬,华东野战军改称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主持三野前委工作。

渡江部队包括第三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他们刚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带着战场的硝烟,也带着英雄部队的豪情。

其中,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部约12万人由平津地区南下,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他们将会同中原军区部队牵制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

老照片 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

此时的敌我力量对比已经与“三大战役”时大不相同,因为“三大战役”,国共两军的实力发生了逆转,解放军已经在气势、战略和兵力上压制住了国民党。

也就是说,渡江战役不过是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而非国共两军的战略决战,解放军已经兵强马壮,“打过长江去”只是时间问题,已经没有什么悬念。

所以,我军没有把“渡江战役”列为“四大战役”是有其道理的。

那么,在创造渡江战役速胜奇迹的过程中,我人民解放军又有哪些“神来之笔”呢?

其实,华东野战军早在一年前就未雨绸缪,开始了渡江战役的准备工作。

大家都知道粟裕“斗胆直呈”,建议暂不渡江南进的故事,因此才催生了闻名天下的淮海战役。

但是,粟裕并没有放松渡江南进的准备。他组建了渡江先遣纵队,先后派出几百名干部深入沿江地区开展工作,并购置了一批引擎,用于改装木船。

老照片 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

济南战役一结束,粟裕就命令渡江先遣纵队南进到淮河以南、长江北岸,后来又派出几个加强营到皖中、苏中地区活动。

先遣纵队在地下党和游击队配合下,广泛发动群众,侦察沿江敌情,勘察沿江地形,搜集长江渡口、水文以及相关河湖港汊的资料。

淮海战役刚刚结束,粟裕就把精力集中到了渡江作战上来。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粟裕又派出若干支侦察队潜入江南,绘制和完善了国民党军的江防地图,为日后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军部队还对全体指战员进行了形势、政策和纪律教育,为进入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作好准备。

解放军部队大量征集渡船,训练水手,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部队就收集到各种类型的木船8000余只,动员了数万余船工。

解放军各部广泛进行了渡江作战的战术技术训练,通过紧张的训练,许多指战员由“旱鸭子”变成了“水上蛟龙”。

渡江战役分成了三个阶段,目标明确,环环相扣。

渡江战役总前委明确了战役的整体构想:

第一阶段,解放军各部强渡长江,迅速完成战役展开;

第二阶段,登陆之解放军部队完成穿插包围敌人之任务,切断敌人的退路;

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包围之敌,完成整个战役,尔后继续向南发展,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占领江苏、安徽省南部及浙江全省。

其中,第一阶段是整个战役的大前提,难度系数也最大。

而解放军要从正面突破长江天堑,国民党设在江阴要塞的炮台将是最大的威胁。

老照片 解放军渡江部队

解放军在做好作战准备的同时,也加紧进行对国民党军的政治瓦解工作,其中,掌控江阴要塞炮台,策动国民党守军起义就是主要目标之一。

里应外合,策动江阴要塞炮台官兵起义,要让“天堑变通途”!

江阴要塞炮台地处长江下游,这里的江面最窄、水流最急,它位于上海与南京之间,背靠京沪铁路,人称“江防门户”。

国民党军队在江阴要塞炮台重点设防,解放军也把这个地段作为渡江作战的重点突破点。

其实,早在1947年,我军对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渡江战役开始前,我地下人员已经控制了江阴要塞炮台的要害部位,要塞司令戴戎光已被架空。

江阴要塞炮台地下党的任务是:确保60里防区,控制临近的几个港口,保证在解放军渡江期间不开一枪,不放一炮。

在解放军渡江时,我地下人员牢牢控制了江阴要塞炮台,完成了既定任务,解放军顺利从这里过江,没费一枪一弹。

特别有趣的是,当要塞炮台的官兵成功起义,解放军大举抢滩登陆时,国民党江防部队还曾经向要塞紧急请求火力支持。

要塞炮台接到请求后马上就开了炮,不过,一发发炮弹通通打到了国军阵地上,炸得他们抱头鼠窜,溃不成军。

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

陈老总曾经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推车给推出来的。

老照片 解放军渡江部队

那么,解放军成功突破长江天堑,人民群众也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解放军参战部队一开进江北,就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全力支持。

当时,地方干部说得最多,也是最温暖的一句话就是:“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

战役开始前,地方政府动员了332万民工,他们运粮、修路,还有数以万计的民工和地方部队随时准备随军参战。

第三野战军有不少华东子弟,他们当年曾经战斗在苏皖解放区,如今,他们终于兑现了“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诺言,指战员们的心情十分激动。

许多老百姓也激动不已,他们拿出最好的饭菜犒劳战士们,帮战士们洗衣、做饭,一派“军民一家、和谐温馨”的动人景象。

战役即将打响,村里的乡亲们眼含着热泪为战士们送行,盼望着战士们英勇杀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也祈盼他们平安归来。

老照片 踊跃支前的民众

这就是人民的军队,只有人民的军队才可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支持。

所以说,有日益强大的解放军,有大量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渡江战役必然取得胜利,毫无悬念。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