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山河月明:方孝孺差一点成了诸葛亮,只可惜朱允炆不是刘备
2022-04-23 06:55:12 来源: 腾讯网

最近正在热播剧《山河月明》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老朱家的亲情演绎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朱元璋作为父亲的那一面,那种对孩子最深沉的爱,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

历来朱元璋给人的印象就是残暴,权力欲望强,人性都是复杂的,朱元璋的许多行为,本质上都是想让子孙过得好。

而且这部剧里面,也说道了朱元璋的里面,对官员士大夫勋贵等基层残暴一点没事,但是对老百姓一定要好,这是朱元璋的最根本理念,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明朝很多血雨腥风的大案,全都是涉及到勋贵和官员的,朱元璋对于百姓和土地,一直都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但不管朱标的下葬场面,引起了多少人的眼泪,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多少人唏嘘不已,但终究还是会撕破脸皮,终究叔侄之间还是会刀兵相向,所过之处还是会生灵涂炭。

整个靖难之役,建文朝这边,失误不断,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方孝孺,整个当世的大儒,身为建文帝最信任的老师,最终把大好的河山给葬送了。

中国的读书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管你是法家还是儒家,甚至地道家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他的能力足以治理国家,一出山就能指点江山,轻松解决所有问题。

这几乎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理想,而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榜样,他就是诸葛亮,出道就创造了隆中对的巅峰,隐居期间还自比管仲乐毅,都是可以改变国家命运的人物,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思路都是这样的。

尤其是那些名气大,学问做得好的读书人,就更有这种做帝师,改天换地的豪迈想法,方孝孺就是这样的人。

方孝孺的名气,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的父亲方克勤就是一个有名的读书人,后来在明朝做官,一直以为官清廉著称。

可惜遇到了空印案,方孝孺等一大批官员被杀,此时地方孝孺大胆为父伸冤,明史中用“扶丧归葬,哀恸行路”八字来形容,话虽然简单,但却意味深长。

已经小有名气地方孝孺,遵从父亲的意愿,去拜了当时的大儒宋濂为师,宋濂可是朱标的老师,学问很大,为人谨慎。

因为学问好,方孝孺就成了宋濂最喜欢的学生,古代为什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除了有知识的传承以外,更多的是,事业上的直接影响。

一生谨慎的宋濂为方孝孺写过一篇夸他的文章,叫《送方生还宁海并序》,一生都谨慎的宋濂,夸其方孝孺来,那是毫不吝惜笔墨。

这种夸耀,让方孝孺名气更大了,同时也获得了朱元璋直接召见的机会,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召见了这个已经声名远播的方孝孺。

皇帝直接召见一个没有官职的人,这种事并不常见,其实看重的就是他是宋濂弟子这个身份,但雷声大雨点小,接见完之后,也没给与什么官职,只不过夸了一下方孝孺,也就没有下文了。

但方孝孺很是兴奋,写诗文自比是汉代的董仲舒,十年之后,朱元璋再次召见方孝孺,此时地方孝孺名气更大了,朱元璋这次召见,是在太子刚死之后,说了句,这个人还是要留给新君去用呀。

吏部这次倒是给了方孝孺一个很小的官职,汉中府学教授,这是个要命的职位,因为还是教别人读书,而不参与实际的事务处理。

六年之后,已经四十二岁的方孝孺,当时在蜀献王府里教世子读书,这一年是洪武三十一年,一封诏书改变了方孝孺的人生轨迹,建文帝火速召方孝孺进京。

朱允炆要拜方孝孺为帝师,两代师徒,成为两代帝师,这原本是历史的佳话,洪武三十一年的那个夏天,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成了建文帝的核心权力层。

方孝孺走的是南宋朱熹的纯儒路线,非常重视德化教育,朱允炆更是对他非常敬重,但方孝孺满脑子都是古人的那一套无比正确,却有无用的说辞,什么仁义无敌呀,什么勤政爱民呀,就连朱棣已经都造反了,方孝孺还在和朱允炆讨论古代的典章制度,寻思着把宫殿的名字改的更古一些。

方孝孺以为自己是诸葛亮,但可惜的是,他只是马谡,只会按照书本上的做,毫无做官经验的他,一下子处在高位,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只会一味的讲一些大道理。

真实的诸葛亮也是磨练出来的,他出山的时候,年纪很轻,但幸好刘备已经很老了,诸葛亮前期跟着刘备,其实也是个学习和磨合的过程,刘备很多重大行动和决策,诸葛亮也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经过多年磨练,才成为蜀汉第一人。

方孝孺这样的人,要是朱棣没有反,也就是个书呆子,顶多从古书里寻章摘句,做一些表面文章,危难时刻,面对复杂局面毫无办法。

但这样的人,话依然说的很漂亮,朱允炆问他,有人说大军压境,可以暂时往南逃,方孝孺说,城中还有20万兵马,帝王怎么能轻易逃走。

朱允炆又问,如果城破了怎么办,方孝孺回答,君王为社稷而死,这是理所应当的,话说的大义凛然,但实际上一点作用没有。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方孝孺是个硬骨头,展现了读书人的气节,大骂朱棣被诛十族,这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读书人最大的悲剧,明明没有实际处理事情的能力,却总以为自己可以,这几乎是古代的读书人,一个共同的问题。

你认为建文帝当时如果离开南京,结果会怎么样,欢迎留言交流。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