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个人的读书生活都应该有难忘几本书,如果严苛到只能是一本的话,我要郑重推出由岳麓出版社出版的《能静居日记》。这本书是真正的研究晚清历史的生动课本,同时可以多角度连接其他相关历史话题,这部历史日记,在2019年我读了十多次,每次都有不同收获,这本书给人带来的感觉内心是愉快的,让人很知道如何进步和思考人生。
该书作者赵烈文,字惠甫,“负王佐之略,擅倚马之才。曾文正一见称赏,礼为上宾。”“平生所著诗词文稿金石皆散佚,惟手写日记稿本六十四册藏于家,具所记乱世本离之苦。”《赵烈文先生年谱》这套日记是赵烈文亲自走在离乱的前沿记载,无疑这套能静居日记是其身后的最重要著作,也成了研究太平天国和晚清湘军的重要历史著作,其价值已超越普通日记之价值。本书的最大特点,对于笔本人者来讲,大体有三点,一年多揣摩学习,多有受益,现拿出与诸位分享,有所裨益。
能静居日记
一、打开历史研究角度,掀起连贯晚清历史连锁研究反应。
通过这部书,进一部贯穿学习曾国藩、郭嵩焘、胡林翼、太平天国历史系列。研究《能静居日记》自然是会涉及到曾国藩、胡林翼的甚至左宗棠、李鸿章等一大批当时的重要历史人物,赵烈文本人与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均有交集,在彼此书信往来都十分频繁,在细节上还原了历史的生东西。比如学习《能静居日记》自然会看《曾国藩日记》乃至《曾国藩家书》和其他相关著作,这种由此及彼的学习让初学者感到十分有趣。
曾国藩日记
且日记所记载的事件、人物都十分通俗生动,较于以往生涩的史料读起来更加让人感到容易消化和吸收。其中与曾国藩的谈话均被赵烈文记录到日记中,这种情形在其他日记中很难遇到。日记中的曾国藩为更生动、真实,从二人谈话中还原了历史真相和曾国藩冷面孔之外的个性色彩。比如,二人经常对当时高层人物进行品评臧否。如对慈禧太后的评价:对恭亲王的评价:同治六年的七月,曾国藩来找赵烈文,二人谈及恭亲王奕訢。赵烈文说过去在上海时见过他的照片,大概就是一个轻俊少年,不是有威望的人,恐怕不能威慑群僚。曾国藩说:长得是不够厚重,但是聪明过人。
恭亲王奕
赵烈文却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见时局之不得不仰仗于外,即曲为弥缝。昨与倭相争持,无转身之地,忽尔解释,皆其聪明之征也。然随事称量轻重、揣度形势之才则有之,至己为何人,所居何地,应如何立志,似乎全未理会。凡人有所成就,皆志气作主。身当姬旦之地,无卓然自立之心,位尊势极而虑不出庭户,恐不能无覆悚之虞,非浅智薄慧,涂饰耳目之技所能幸免也。”
曾国藩又把话引到慈禧等有关决策者上来说:“本朝君德甚厚,即如勤政一端,无大小当日必办,即此可以跨越前古。又如大乱之后而议减征,饷竭之日而免报销,数者皆非亡国举动,足下以为何如?”赵烈文却以“三代以后,论强弱,不论仁暴;论形势,不论德泽。”作为回应,并举出诸葛亮虽然兢兢业业却不能达到振兴西蜀,这些都是因为形势才是决定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慈禧画像
曾国藩不甘心又举出慈禧说:“师又言:本朝蓝纲独揽,亦前世所无。凡奏折事无大小,径达御前,毫无壅蔽。即如九舍弟参官相折进御后,皇太后传胡家玉面问,仅指折中一节与看,不令睹全文,比放谭、绵二人查办,而军机恭邸以下尚不知始末。一女主临御而威断如此,亦罕见矣。
赵烈文说:“然,顾威断在俄顷,而蒙蔽在日后,究竟此案模糊了局,不成事体,覆疏全无分晓,未见中旨挑斥一字也。大家规矩素严,臧获辈当面谨愿奉法,而一出外则资为欺蔽,毫无忌惮。部《红楼梦》 即其样子,又足多乎?所谓威断者,不在形迹而在实事,一语之欺,清浑立辨,则群下无不惴惴,至其面目转不妨和易近人,盖所争在彼不在此也。”《能静居日记》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也正是看到这些惊叹的言论,才进一步对该书进行长时间研习。
二、能静居日记的几大预言无疑是该书最大亮点。
咸丰三年,曾国藩坐困江西,这时他的姐夫周腾虎向曾国藩推荐了赵烈文,曾国藩派人拿出二百两银子聘请才只有二十三岁的赵烈文出山来自己的幕府。
曾国藩不仅对他关爱有加,同时也让他跟随自己勘查战略地形和水师建制。在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里还有与曾国藩的闲情记载:“雪霁,夜有月。晚同帅(曾国藩)登山顶望月。”之后的几天,曾国藩让他去看看自己都劲旅周凤山的部队,赵烈文回来后,在傍晚时分去拜见曾国藩。
湘军
并说出了:“樟树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侍”的话。曾国藩倍感惊讶以至于怒形于色 “帅颇怫然”,赵烈文看到曾国藩如此生气就未便深说。过了一会儿,曾国藩拿出了他家里来信,一看是母亲有病,赵烈文于是把信给曾国藩看,并请求回家探亲,就在要走的第二天,赵烈文听说周凤山在樟树大败,溃不成军。曾国藩问他讲出当时所见原因,赵烈文从维护曾国藩的权威上考虑,只是敷衍地回答说:不幸言中。紧接着曾国藩自己要亲自部署守卫省城,赵烈文主动请缨参与“登裨之役”。曾国藩非常理解地说:“君以太夫人疾乞归,非避危亡,但请速行,家中无事,望早来耳!”
三、对西方的预见具有前瞻性,促进了曾国藩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咸丰十一年,赵烈文第二次入幕并向曾国藩递交了一份长篇谏言,其中对当时外国情形给予了明确预见,正是这一预见,深刻地影响了曾国藩后来大力倡导洋务运动的举措。
当时的情况正是太平军势力极端强盛,他却说太平军不不是最大威胁,中国最大的祸患在外国: “外国夷人,政治修明,国家治理,民力富强。人人奋勉,好胜心强而以不如别人为耻,这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政务民情,险阻风俗,今天一个图谋,明天一个说法,考虑事情唯恐不明确,观察事情唯恐不细微,搜集我们的文化经典,翻译传播,兢兢业业,从未有间断过。”对此赵烈文总结说:“他们的志向不在小,国家的祸患,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接着赵烈文又说“中国之所以如此衰弱,主要原因就是崇尚虚文,学习使用繁琐苛刻礼仪,而外国方面务求专精简一,讲究实用。似乎未来大势是天意要“开通六合”。
赵烈文笔迹
赵烈文的预见很清楚,那就是说要实现宇宙空间全部联通,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全球一体化”概念,这在当时无异于石破天惊之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咸丰帝仓皇北上避暑山庄,举国震惊的时候,赵烈文对当时要迁都西安也记述了自己的看法:“北京闻已与议和,尚未时分融洽,夷酋欲见恭王不得,因火圆明园,宫殿尽毁,又必欲如前约,驻兵京都。车驾尚在热河,朝议欲迁都西安避之。然夷法国都俱驻公使大臣,各邦皆有,不过欲通知风俗国政,初非恶意,如欧洲俄与英、法世仇,而兵事一息,即互置公使,不独行之中国。”与此同时,他分析西方用兵北京不过几千人,而北京的军队“禁旅如云,何必畏之若此,而出此迁都下策,殊不可解,且彼所欲驻兵国度,以空城畀之,岂能塞其意?我能往,寇亦能往,西安岂天上邪?最后他感叹“朝廷聩愦若此,闻之且愤且谈。”
鸦片战争
关注时事,对外国情形了解,让赵烈文一直走在了清代知识分子的前列,所以视觉独到,眼界达观。曾国藩处理此案时掀起巨大争议,不久清廷将这项事务移交李鸿章,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时任河北易州知州的赵烈文前来送行,二人对此事件交换了看法。赵烈文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师以津事相告,且以办理不善自谦。先是师为洋人辩无挖眼剖心之事,奏牍再上,中外哗然,至有联名致书诋之者。余问斯事有验否?师言:到津后曾亲讯闹事之人,如有丝毫凭据,许为奏办,乃辞皆游移不近情理,穷其所往,则彼此推诿,故不能折外人之心,明知必犯清议,然不得不尔。”
赵烈文听了曾国藩的解释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虽烈,亦必以为必无。天主教固不轨于理,顾何至食人之肉,形同豺虎,使果有之,太西服从之者不翅百余国,能皆甘之邪?中国人不求实在,妄以名义自居,至边衅一开,则又束手无策。”接着赵烈文说,当初害怕老师迫于舆论压力,动摇最初意见,所以我特意写给您信,坚持辨明曲折是非,后来看到老师的第二疏,我才放心。最后赵烈文总结说:“天下事但患胸中见地不真,苟是非当矣,外来嚣嚣之说,直等之时鸟侯虫可耳”。
曾国藩画像
外国事务在当时全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赵烈文却见地真知,眼光极为透彻。晚年的曾国藩大力提倡洋务,力荐清政府外派儿童出国学习,以期学习先进的西方科技知识,这些人后来回国都成为了近现代以来的科技先驱,可以说苍茫的大海之上,寄托了曾国藩无限的殷切期盼,原因就是,国家要富强,就是要不断跟进时代发展,一个集传统思维于一身的曾国藩能如此前卫,实在不同寻常,这些或多或少得益于身边的赵烈文等人的影响。
四、预见事务于细微,许多分析直指大清整体顽疾。
同治六年是二人情感最深厚,谈话最密集,预见最多的一段时间。
曾国藩跟赵烈文谈起最近几天的一件事,先是,曾国藩非常惦念百废待兴都南京百姓生计,将一些不能用于战争的旧船拨付给贫民撑驾,改为秦淮河畔都凉棚,以便考生考试的时候提供方便。可是刚刚发布通知,马上出现议论纷纷,谣言四起说,这是要恢复秦淮河的灯船和歌姬享乐。一些人前来向曾国藩进谏不可,弄得曾国藩哭笑不得,并总结说:“自南宋以来,天下为士大夫劫持,凡要做一件事,不论轻重,不揣本末,纷纷力争,没有大魄力的君主,就被他们夺了决定权,宋明之亡,皆由此。”最后他非常无奈地对赵烈文说: “吾甚佩服足下同治二年与吾书,第一条言审查听言之道。彼时举国若狂,皆以开言路为急,而足下已经烛见及此,直至今日,究竟不能出足下范围。”曾国藩对赵烈文的看法都非常重视,以至于达到了“甚佩服”的地步,这在曾国藩的交际圈里绝不多见。
赵烈文画像
有一回曾国藩说自己靠自强不息之道“粗能有成”。赵烈文笑着对他说:“师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曾国藩的胜利当然靠的是与太平军作战而得来的,怎么这倒成了十之三四,而与世俗文法战却是成了十之五六。所谓世俗文法,就是指那个时代的腐败政治系统、烂掉的八旗绿营、颓唐的士林以及失去规范的社会。所谓文法,就是指各种潜规则等等。时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承认世人看到的只是表层,赵烈文看到的才是咸同年间动乱的本质。赵烈文接着说:“见到老师您心志倾倒,必能勘定大乱,以前我跟很多人私下议论,这些老师您也知道的。”几天后二人谈天印证了曾国藩对赵烈文先见之明的认可:“过去我刚刚有点小名气,就凭我姐夫周腾虎一句话就派人送来二百两银子请我,这举动不可谓无气魄。
曾国藩箴言
曾国藩说,此在吾处亦仅有之事,以弢甫绳足下,且闻足下往日之议论故耳,不常有也。”就是说赵烈文的先见之明让曾国藩以特殊人才引进来的。曾国藩的“仅有之事”足可看到赵烈文的独特位置。曾国藩日记中惜字如金,但却对赵烈文多见赞叹之语,私下记载说他“超逸之才”,这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在庞大的幕僚队伍中的确并不多见。
五、预见清政府垮台,成了对清朝命运判断最为精准的一位。
正是基于这种透辟的认识,赵烈文成为那个时代极为准确地预见清王朝崩溃的第一人。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1867年7月21日晚,曾国藩刚刚被赵烈文用药物治病有了些起色。“初鼓后,涤师来畅谈。言得京中来人所说,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曾国藩再一次蹙着眉头问赵烈文。赵烈文平静地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清廷退位
就是说,现在“天下”治理已经很久了,已经发生了太多败坏问题,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中央政府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事情。曾国藩一惊之后,继续深入探讨:“然则当南迁乎?”中国历代都是在黄河流域建都的,因为战乱,也几次迁都南方,留得半壁江山。赵烈文的看法是:“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接着赵烈文又详细地说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曾国藩绝望至极 以至于曾国藩绝望地说:“吾日夜望死,忧见宗祏之陨”。 可以说这些话给曾国藩极大打击。因此这部书的最大学术价值就在于他的思想性和前瞻性,是那个散乱时代的清醒判断者,从而这部日记也成了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
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5月1日起施行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
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湖南严格执行“四必”核查和“六联审”选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广泛、党员拥护的代表,是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各项任务的基础。湖南在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和...
-
浙江中医药大学全面发力“创一流”4月19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2中国大学排名榜单。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位列第5,较去年上升1个...
-
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很强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近期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是否会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反弹?猪肉价格触底后回弹是否会导致猪肉在更长时间里维持价格高位?全球...
-
发改委表示:切实保障市场供应 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发改委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密切跟踪大宗商品市场和价格走势,持续加强监测分析,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
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5月1日起施行
2022-04-22 14:14:21
-
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湖南严格执行“四必”核查和“六联审”
2022-04-22 08:28:08
-
浙江中医药大学全面发力“创一流”
2022-04-21 13:58:58
-
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很强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
2022-04-20 13:54:09
-
发改委表示:切实保障市场供应 坚决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2022-04-20 10: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