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大明亡时,百官心惊胆战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他们去了哪里?
2022-04-22 21:52:48 来源: 腾讯网

“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雷,可以御兵。”在《山海经》中,飞鱼被记载成一种可以统兵御将的神兽。明代之后,官员的品级也慢慢根据官服上所绣纹饰而有所区分。

飞鱼服,也就成为了自龙袍、蟒袍之下最为尊贵的服饰之一。帽饰靓鹅毛,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因为《绣春刀》等电影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宣传,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锦衣卫这样一个封建时期的特务机构。

锦衣卫众武力高超,手段狠辣的印象深入人心。然而

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机构,为何在明朝灭亡之时没有拿起他们的绣春刀保家卫国呢?不是他们无心,而是有心无力。

锦衣之下的骄傲

草莽出身的朱元璋回顾自己一路打来,获得天下的历程,在感慨和得意之时,也不得不时时警惕:自己可以夺下别人的江山,那有朝一日岂不是也会有人有可能夺下自己的江山?

因此,侦疑事、典诏狱的锦衣卫应运而生,

那时的它,还是另一个名字——拱卫司。

最初拱卫司的职责主要归属于仪仗和侍卫这两种皇帝身侧的人马,这也是锦衣卫成员一帮武将却得以身着锦衣华服的由来,在皇帝身边,外表上的威严自然是必不可少。

拱卫司的人在皇帝出巡时,除了在御驾旁起到侍卫之责,还会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的人员出现,以早作防范。

用惯了拱卫司的朱元璋便发现,这个部门的人正好适合找出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因此在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正式将拱卫司改设为锦衣卫,赋予巡查缉捕之权,以约束不法群臣。

一时之间,飞鱼服、绣春刀成了贪官污吏的噩梦,锦衣卫行事可不受一般司法部门管制,因此不少官员都栽到了他们的手里,明初著名的胡惟庸一案,就有锦衣卫在其中活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锦衣卫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该机构自创立伊始,地位便不下于六部。本来想用锦衣卫稳固自己朱氏皇权的朱元璋,恐怕临终之时也想不到,

锦衣卫竟成了明朝灭亡的帮凶

正是因为缺乏管制,导致锦衣卫的势力越来越大,最开始以清扫贪官污吏为目标的锦衣卫,最终也成为了自己屠杀过的恶龙,害人索贿无一不作。

及时发现锦衣卫弊端的朱元璋立马叫停,撤销锦衣卫,由三法司重新接管所辖案件。但废除了宰相制,明朝皇帝实在是公务繁忙,政务这块尚有内阁处理,那官员监察这一方面呢?新上任的朱棣想起了前期成果显著的锦衣卫。

华服之下,尽显肮脏

看过《绣春刀》的朋友都知道,锦衣卫分为南北镇抚司,其中以明成祖朱棣增设的北镇抚司为主,其下有独立的诏狱,专门用来审讯犯人。

监察百官,以利皇权,锦衣卫的这一点职责与汉时的御史大夫、

刺史等并无太大区别,但问题在于,锦衣卫的权力没有得到限制。

争功邀赏之下,不少冤假错案在诏狱里变成了锦衣卫众荣华富贵的基石,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除少数两三人外,大都不是畏首畏尾就是心狠手辣,这也是导致明朝锦衣卫成为社会毒瘤的原因之一,最终无法成为一支有效的武装力量抵抗清兵。

自弘治皇帝之后,锦衣卫的黑暗与腐朽便再难逆转。

作为弘治皇帝的独生子,正德皇帝自小深得宠爱,也因此殆于享乐,虽在战争上偶有建树,却大体失责。这一时期的朝政,

由东厂的大太监刘瑾所把控。

彼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见东厂势大,便主动投诚。依附于东厂的锦衣卫彻底失去原本的职责,成为东厂和锦衣卫两个部门为了私利而害人的工具。

外表再华丽的飞鱼服,也掩盖不了锦衣卫众内心的肮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对明朝中后期的锦衣卫最好的评价。

在和东厂相互勾结之下,

不少反对宦官专权的官员都被诬陷为逆党叛臣,惨遭加害。

期间锦衣卫虽有陆炳、刘侨这一类较为忠厚的指挥使出现,但终究只是少数,难挽其势。加上明朝后期百官相互结党自拥,宦官专政加深,政局一片混乱,也就让锦衣卫没有了用武之地。

最后一个锦衣卫

锦衣卫身为一个特务机构,其不少成员都化身为平常百姓,平日里但有不法举动、或者是口出狂言的人便会被带回诏狱受审,也因此,锦衣卫无处不在的说法越演越烈。

据传,

最多的时候锦衣卫甚至有近十五万之众,然而在明朝灭亡之时,却全然听不到有关锦衣卫的消息,这一点又是为何呢?

事实上,锦衣卫制度上名义上虽有十四个千户,但却并非满编,而平均每户也并没有千人,多的时候也不超过六百人,类似于曹操南下赤壁事号称百万之众,十五万同样也是个虚数而已。

另外,特务和军人还是有区别的。行军打仗,靠的是行伍里训练有素的军士,而不是冷酷暗杀的特务。好比一个武林高手和一个士兵单打独斗,赢的会是武林高手,而成百上千的武林高手对上同样数量的军队,输的会是前者一样。

而在中后期见利忘义、唯唯诺诺的指挥使带领下,

腐朽的锦衣卫早已经丧失了他们的战斗力,只剩下一群明王朝的寄生虫而已

,纵然有那么几个有志之士,大背景之下也难以有所作为。

晚明崇祯登基之后,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朝堂政局有所好转,但锦衣卫的职权也被大大削弱,开始成为一个摆设。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埋葬了锦衣卫的所有希望,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

,骆思恭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怎么就生了这样一个窝囊儿子。

骆养性继承其父官位领导锦衣卫之后,在崇祯年间其一直还算是安分守己,无甚过错,但清白之人并不一定就是刚正不阿之人。

清兵还未入关,南方的李自成就率军来到了京城,彼时率领锦衣卫众守卫京城的骆养性立马献城投降,并供奉三万两白银免罪。

本就战力低下的锦衣卫,

经此一举名声扫地,部众也心灰意冷

,而随着清兵入关之后,骆养性再次转投清廷。

锦衣华服,意气风发的锦衣卫就这样在最后一个懦弱指挥使得抛弃下,淹没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煤山长叹,社稷不再。几乎贯穿了整个明王朝的锦衣卫也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经过两百多年的内部腐蚀,战力低下、人员减少的锦衣卫自然担当不起护国重任

,就算尚且有着忠烈的锦衣卫众,也被骆养性的两次投降寒了心,无了力。

责任编辑:zN_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