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山河月明》:看懂了铁铉“倒戈”,也就看懂了燕王朱棣到底输在哪
2022-04-22 19:41:12 来源: 腾讯网

太子朱标代天巡牧,在秦王封地西安不幸感染风疾,虽经太医全力救治,已是无力回天。

太子薨逝之前,吊着最后一口气用毛笔在地图上圈出了秦、晋、燕三王的封地,便抱憾而终。

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万分悲痛,他不敢相信,自己亲手培养的儿子竟然走在了自己前面。

可是朱元璋来不及悲伤,因为此刻的大明帝国已经处在了失控的边缘。

为了防止有人趁太子薨逝谋朝篡位,朱元璋将京师防务交到了信国公汤和的手中,让他节制禁卫三军。

而对于秦、晋、燕三位亲王只是让他们暂居府邸,无旨意不得奉召。

可是没过几天,京城就已经是流言四起,说是太子朱标临死之前所圈三王之封地,就是为了告诉父亲朱元璋,自己是被他们兄弟三人害死的。

很明显,这样的流言蜚语对于秦晋燕三位亲王而言非常不利。

就算此事是空穴来风,但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对秦晋燕三王亲王未免也心生猜忌。

可是很奇怪,尽管外面流言传得满天飞,但没有任何人出来制止流言的传播。

秦王、晋王紧闭府门,燕王也是不吃不喝,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闭门思过。

其实关于太子朱标临死之前圈的那三个圈,没有任何人知道到底代表着什么意思,因此三位亲王害死太子也只是一种猜测。

明摆着是有人故意往三位亲王头上扣屎盆子。

而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朱元璋自己,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流言会大行其道。

因为朱元璋也不能断定三位亲王和太子的死究竟有没有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蛇出洞。

这件事情谁要是按耐不住跳了出来,急于证明自己的清白,谁就会成为第一个被打压的人。

如果此时三位亲王派人将散播谣言之人给抓了起来,正中朱元璋下怀。

就算是和太子之死没有关系,在朱元璋的眼中都脱不了干系,跳进黄河洗不清,以死明志都不行。

不过,秦晋燕三位亲王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们三兄弟经受住了考验。

但是朱元璋依然不放心,于是就有了第二次对众人的试探。

于是流言又换了一个说辞,说是太子朱标之所以临终画圈是想告诉朱元璋兄终弟继,自己死后希望朱元璋在三个弟弟当中择一人立为太子。

这一次,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燕王朱棣没有袖手旁观,派人缉拿了散布谣言之人。

朱元璋问他为何抓人,燕王朱棣答道三王陷害太子之说无可查证,而兄终弟继是别有用心。

因为祖训早有规定立嫡立长,就算兄终弟继,哪有一下子传给三个弟弟的规矩。

如果此时三位王爷无动于衷,任由流言在京城散布,那就坐实了自己有僭越之心。

所以此时燕王朱棣派人将散布流言之人给抓起来,恰恰证明了自己没有不臣之心,从而打消了朱元璋的顾虑。

表面上看流言对三位王爷有利,实际上就是一个天大的陷阱。

经过两次试探之后,让燕王朱棣顺利通过了朱元璋的考核。

朱元璋将秦王和晋王打发回了封地,却将燕王留在了京城,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元璋其实是有意立燕王为太子的。

但是朱元璋依然在观望,他在看燕王朱棣和皇长孙朱允炆到底谁的牌面大。

不管是立燕王为太子,还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都可以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

于是燕王党和太孙党展开了第一轮的较量。

太孙党首先发力,齐泰、黄子澄等人与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结成同盟。

由凉国公蓝玉上表奏请立皇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蓝玉是先太子妃常氏的亲舅舅,他没有上表奏请立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朱允熥,而是立吕氏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在外人看来是毫无私心,一切都是以江山社稷为虑。

而以夏元吉为首的部分文官则是上表奏请在诸王中立贤者为储君,虽然没有明说贤者是谁,但傻子都知道说得就是燕王朱棣,这一回合太孙党和燕王党可以说是不分伯仲。

可是接下来发生了事情让朱元璋下定决心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那就是鼎石铁铉在宫门外跪了一个多月,奏请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铁铉原本是燕王一手拔擢上来的官员,对于铁铉,燕王不仅有提携之恩,更有知遇之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铁铉能够有今时今日,全仗燕王朱棣当初的舍命相救。

朱元璋同样看好铁铉,认为他性格刚毅不屈,将来必定是国之栋梁,因此亲赐鼎石以示恩宠。

可是像铁铉这样的文官都坚定的站在朱允炆这边,那么燕王朱棣的胜算是微乎其微。

此时的朱允炆背后不仅有以蓝玉为首的武将集团支持,更得到了文官集团的极力拥护,朱元璋虽有心立燕王为太子,但也不能不考虑文武百官的意见。

如果硬要将皇位传给燕王朱棣,不仅得不到文武百官的拥护,更打破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为大明的千秋基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利弊权衡之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才是永久之策。

关键词: 没有关系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