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钱学森夫人”蒋英葬礼,党旗盖身,许多学生前来送别恩师
2022-04-22 14:37:44 来源: 腾讯网

“钱学森夫人”蒋英葬礼,党旗盖身,许多学生前来送别恩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是谁,却说不定已经看过她的照片。那是一张别具民国风情的黑白半身照。照片上的她正值青春,二十多岁的样子,顶着一头时髦的短发,清澈、高雅,笑容迷人。

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把她当成赵雅芝、周旋……其实,他们都错了,她叫蒋英,真实身份是钱学森夫人,同时也是一代声乐歌唱家和女高音歌唱家。

传奇世家

讲述蒋英的故事之前,不妨先说一下她的父亲蒋百里。

他是民国史上不可回避的人物之一,不仅是兵学家,还是国学家,一生风流倜傥,身边名士云集。

蒋百里早年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并以步兵科第一名(第二名是蔡锷,日本人深感蒙羞,自此以后,非日本人不得进入毕业排名)的成绩毕业,得日本天皇佩剑,但归国后他却“取之于谁,用之于谁”,把一生经历都用在研究对日作战上,抗战“持久论”最早就是由他提出的。

有虎父,自然无犬女

蒋英虽是娇生,却未被惯养。由于父亲爱好古典音乐,在进入中西女塾后,蒋英开始学习钢琴。1935年,蒋百里出访欧洲,携蒋英同行。

途中经维也纳转道柏林时,他将蒋英送入当地一所学风浓厚的贵族学校就读。在那里,蒋英在音乐上的天赋日渐闪光。

两年后,立志以音乐为终身事业的蒋英考入德国音乐大学声乐系,师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海尔曼·怀森堡。有名师教授,加上自己又很努力,蒋英在音乐上的造诣开始突飞猛进。

没承想,正在学习的关键阶段,“二战”开始了。

德国呆不下去了,她索性辗转到中立国瑞士,在卢塞恩音乐学院继续学业。她先是拜在几位名家门下学习歌剧和表演。

几年下来,蒋英收获甚多。1943年,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她一度斩获各国女高音比赛第一名,同时,也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个亚洲人。

1946年,“二战”结束后,此时已从卢塞恩音乐学院毕业的蒋英谢绝了老师克鲁格邀请她做自己助教的好意,毅然回国。

1947年初夏,在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的支持下,蒋英举行了她归国之后的第一场独唱音乐会,反响极佳。

也正是在这一年,蒋英与回国探亲、因家庭渊源而相识相知的钱学森结为夫妇。

青梅竹马

其实,蒋英5岁大的时候就已经认识钱学森了,那年钱学森也才13岁。

此事说来话长。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同窗好友,后又前后脚赴日本求学,之间感情颇为深厚。

两人各自成家后,蒋百里家育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于是,钱均夫夫妇很想让蒋家把活泼可爱的蒋英过继给他们。

对此提议,蒋百里夫妇居然毫不含糊,慨然答应。

钱家为了显示诚意,在接蒋英时甚至还正儿八经办了酒席,蒋英也为此一度改名为“钱学英”。

但没过多久,蒋百里夫妇就反悔了。

1947年10月,时年28岁的蒋英与36岁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钱学森在上海喜结良缘后,共赴美国。

他们在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幢房子,作为自己的新家。另外,钱学森还添置了一架黑色的大三角钢琴,算是送给蒋英的结婚礼物。

她不只是“钱学森夫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翌年,钱学森、蒋英夫妇收拾行李准备动身回国。不过由于政治原因,他们被美国滞留。

直到1955年初秋,夫妇二人才带着两个孩子冲破重重阻挠回到国内。

归国后,钱学森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中国的国防建设上,蒋英则执教于中国音乐学院。两人在各自的领域表现得都风生水起。

2009年12月,钱学森因病去世后,蒋英身体不好时就会念叨:“我该走了,该去陪陪老伴了。”没想到竟真的一语成谶。

在她逝世之后,一部名为《钱学森》的电影即将于3月2日于全国公映。

剧中扮演她的有两个人物,张雨绮和潘虹,前者扮演青年蒋英,后者扮演老年蒋英。很遗憾,她没能等到这部电影的上映。

结语:

2012年2月5日,蒋英在北京301医院病逝。追悼会上,她身披党旗,在鲜花翠柏中安详地躺着。从海内外,四面八方赶来的学生挤满了灵堂,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时至今日,她培养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撒遍中华大地,继续着音乐教育事业。这应该是为师者最大的欣慰了!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