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麦克阿瑟回忆朝鲜战争:若按我的计划打,可以解放朝鲜,重创中国
2022-04-22 08:31:20 来源: 腾讯网

朝鲜战争是麦克阿瑟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他仍对这次失败耿耿于怀,如芒在背。在麦克阿瑟晚年撰写的《麦克阿瑟回忆录》中,他曾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详细记叙了自己从童年到参军入伍、功成名就,到折戟朝鲜,被迫告别军旅的全部经过。麦克阿瑟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但在朝鲜战争一章却出人意料地写满了忧郁和不平,似乎在向读者宣泄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对于朝鲜战争的失败,麦克阿瑟在书中曾多次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他认为,朝鲜战争的失败是因为华盛顿政客们的不配合,是他们制定的一系列的条条框框,限制住了自己施展拳脚的空间,最终导致战争失败。如果朝鲜战争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打,朝鲜战争早就结束了,美国会获得最终的胜利。

那么,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制定的一系列计划是什么,为什么会遭到限制?如果华盛顿不干预,他的这些计划真的能带领美军走向胜利吗?今天在这里,我们一起来简单分析一下。

在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被拒绝和干预的计划有很多,但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只讲三个麦克阿瑟认为最值得惋惜的【未完成】计划。麦克阿瑟认为,如果这三个计划任意一个得以实施,朝鲜战争的走势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麦克阿瑟未实现的第一个计划:增兵5个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杜鲁门立即要求麦克阿瑟保护韩国,不久又任命他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当时的麦克阿瑟已经七十高龄了,尽管他并不想打仗,但考虑到韩国没有美军驻守,若韩国有失,日本的北部和西部都将面临苏联的威胁,麦克阿瑟还是欣然领命了。

然而,当麦克阿瑟于6月27日飞抵汉城时,他却发现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韩国军队装备很差,仅有轻武器,兵力也只有10万人,而朝鲜军队装备要比韩国好得多,不仅有全套苏式装备,坦克、飞机、大炮等都一应俱全。相比之下,南北双方的实力悬殊太大,韩国根本无力阻挡朝鲜的进攻,美军必须尽快出动大量兵力援助韩国才行。

当时,驻守日本的美军只有四个陆军师:第7师、24师、25师和第1骑兵师,每个师的兵力不足编制的三分之二,即使将这些兵力全部运到朝鲜半岛,也未必能正面击退朝鲜。另外,如果驻日美军倾巢出动,苏联趁机进攻占领日本,那美国将彻底失去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所有利益。所以,麦克阿瑟从韩国返回东京后,立即致电杜鲁门:增兵五个陆军师和若干坦克营到朝鲜。

按理说,五个师的兵力对于美国而言,并不算什么,但杜鲁门却断然拒绝了麦克阿瑟的求援。原因很简单,当时的美国已经经历过几次大裁军,军队被裁减到只有一百多万,许多海军的舰艇也都被当废品处理掉了。这一百多万军队不仅要防守本土,还要兼顾欧洲等地,根本没有能力再调集5个师新锐力量到朝鲜。二战结束后,由于苏联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而东欧各国衰弱不堪,华盛顿一直就奉行“欧洲优先”政策,把主要的海外防御力量放在欧洲,以遏制苏联西进。

因此,杜鲁门拒绝了麦克阿瑟的增兵请求,理由是:美国的海外防御重心是欧洲,而且目前也没有多余的船只运兵。

麦克阿瑟没有得到增援,又害怕苏联入侵日本,只能以葫芦娃救爷爷的方式,慢慢地分批向朝鲜半岛调兵,减缓败退的速度。同时,允许日本增加自卫队的人数,以求在遭到入侵时,日本可以自保。

兵力不足使得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前期没能挡住朝鲜人民军的南进,若非仁川登陆逆转战局,美军可能在1950年夏天就撤出朝鲜半岛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将军不打无兵之战。麦克阿瑟认为,美军在战争前期不敌朝鲜人民军的根本原因是华盛顿不肯增兵。危机关头,华盛顿拒绝增兵,严重贻误了战机,若非自己策划了仁川登陆,美军有可能在朝鲜战争早期就会重演“敦刻尔克大撤退”。

麦克阿瑟未实现的第二个计划:炸毁鸭绿江所有桥梁

1950年10月1日,美国军队决定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在机械化部队的加持之下,麦克阿瑟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当美军抵达清川江一带时,却遭遇了志愿军的进攻。麦克阿瑟通过侦查情报了解到,中国军队可能已经大量进入朝鲜境内,开始介入朝鲜战争。他当即下令,派出十架B-29轰炸机炸毁鸭绿江上所有的桥梁,以阻止志愿军入朝干预。

然而,这道命令还未来得及实施,便遭到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马歇尔的阻止。马歇尔告诉麦克阿瑟,延缓一切针对中国东北边界五英里范围内目标的轰炸。麦克阿瑟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沮丧, 甚至想到了辞职,他在回忆录中愤懑地写道:

“当前形势严峻,而我又被华府束缚住了手脚。我在绝望沮丧之中对我的参谋长说:一个军人被剥夺了使用军事力量的权力,难以保护麾下将士的性命和部队的安全,这在军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新入朝的志愿军第九兵团联合十三兵团,在朝鲜北部发动了第二次战役,麦克阿瑟猝不及防,西线兵力险些全军覆没。志愿军突然跳出来三十多万大军,让麦克阿瑟大惊失色,美“联军”在志愿军的凛冽攻势之下,连退数百里,勉强守住三八线。

对于这一次失败,麦克阿瑟认为,华盛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华盛顿允许自己炸毁鸭绿江上的所有桥梁,志愿军必定不能如此大规模地进入朝鲜,也不可能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联军”也不会被大败。他在书中说道:

“从11月6日至26日,他们至少向朝鲜输送了20万新锐部队,禁止轰炸鸭绿江上的大桥可算是最莫名其妙、最不明智的命令。我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位战地指挥官收到过如此荒谬的命令。如果之前美国对中国发出警告,申明任何中国军队进入朝鲜,都是为对美国宣战,那么说不定我们在向鸭绿江推进时,朝鲜战争就已经宣告结束了。”

在麦克阿瑟眼里,志愿军发动的第一、二次战役之所以能够获胜,主要原因是自己炸桥的计划未能实施。美军这次战败,华盛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这一计划可以顺利实施,朝鲜战争可能早就结束了。

麦克阿瑟未实现的第三个计划:扩大战争至中国

第二次战役之后,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对峙,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一时半会不敢越过三八线,于是便准备组织防御工事,同时设法在志愿军后方【元山】实施登陆,切断志愿军的补给和退路。彭德怀识破了他的阴谋,下令志愿军立即越过三八线,发动第三次战役。

麦克阿瑟的这个毫无理智的计划让杜鲁门又惊又气。杜鲁门认为,招惹中国是极不明智的举措,如果继续任由麦克阿瑟胡来,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爆发。届时,美国将不得不在远东和中国进行全面战争,深陷泥沼无法自拔。一旦此时苏联趁机进攻欧洲,那么只消一个月,欧洲就会尽数落入苏联手中。

权衡再三之后,杜鲁门没有批准麦克阿瑟的扩大战争的请求。同时,为了避免麦克阿瑟将战争导向全面化,杜鲁门于1951年4月11日罢免了麦克阿瑟的职务。

战功赫赫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陆军五星上将,居然在战场上被原地解职,杜鲁门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极大愤怒,他们甚至要求杜鲁门立即下台。麦克阿瑟一直到老年,似乎都未原谅杜鲁门,他在回忆中说:我所希望的是尽早结束战争,而不是扩大战争。这场战争并不是我挑起的,相反,我曾多次表明:如果谁赞成派遣美国地面部队在中国的国土上开战,那他的脑子一定有问题。

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是华盛顿做出的决定,但当美军遭遇失败后,他们立即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而我则成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他们对我展开疯狂的攻击,指责说是因为我似乎忌惮地命令部队越过三八线……这(舆论)实际上是由美国政府高层的某些别有用心的匿名人士精心策划的……我坚信,如果我能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如果华盛顿没有给我定下这么多条条框框,我不仅能解放整个朝鲜,还能沉重打击中国,摧毁其发动侵略战争的潜力,使其将来无法成为亚洲和平的潜在威胁。

麦克阿瑟认为,自己的第三个计划是为了通过打击中国,尽快地结束战争,而不是扩大战争。但是华盛顿听从了胆小怕事者的建议,让自己成为战败背锅的替罪羊,华盛顿把所有失败的根源都归咎于自己,以转移 民众对朝鲜战争失败的矛盾。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打,不仅可以解放朝鲜,还能重创中国。

通过上述三个被拒的计划可以看出,从1950年6月27日至1951年4月11日,在麦克阿瑟统领朝鲜战争的这短短的八个多月时间里,华盛顿接二连三地拒绝了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和请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的确限制住了麦克阿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从政治和全球战略层面来说,如果朝鲜战争真的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去进行下去,那么美国不仅无法获得最终胜利,而且还会被长期的战争拖垮,甚至丢掉整个欧洲的权益。到那时,美国偏居于世界的一角,远离贸易主航路,日复一日,衰败将变得不可避免。

从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的表现,以及让他晚年对待朝鲜战争的言论,我们不难发现,麦克阿瑟的确是一个天才级的军事家,但他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他不具备全球化战略眼光使得他一度想要将战争带向全面化,致使总统杜鲁门不得不下令将其免职,以避免美国走上危险的道路。

1952年,极度失意的麦克阿瑟宣布竞选总统,但未能胜出。我想,从很大程度上讲,这和他不具备全球战略眼光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不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人是无法胜任总统职务的。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