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明朝皇帝姓朱,为何郑和却被赐国姓为“郑”?
2022-04-22 05:52:54 来源: 腾讯网

有听友问: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说的就是历史课本上经常提到的大明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

他原籍云南,一说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有智略,知兵习战,在洪武年间朱元璋遣军攻灭元朝在云南残余势力的作战中被俘虏,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

郑和

后被调入燕王府邸替朱棣服务,燕王朱棣后发动靖难之役,夺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位,郑和立有功勋被赐姓郑,从此又被称为“三保太监”。

但具体立了啥大功,在哪立的功,史书语焉不详。

永乐大帝

后人推测,可能是著名的郑村坝之战,朱棣仅率8万人跟建文帝50万大军对撞,力量虽然悬殊。但,作战经验丰富的朱棣利用机动灵活的骑兵,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左右夹击,连破7营,共毙伤建文帝军队数万人,获马2万余匹。这次大胜,朱棣反败为胜,以此为契机,经过四年血战,终于登得帝位,是为永乐大帝。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不过,为了宣扬国威,也可能是为了查找建文帝下落,朱棣决策下西洋,郑和兼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背景,正值壮年,忠心耿耿,被认为下西洋的使命非他莫属。几十年间,驾驭当世界上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载重800吨的四层木制宝船,那时的航空母舰。满了金银珠宝,出使了将近36个国家或地区,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考察,比欧洲早400多年,将我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整个人类的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被用在史册。

朱允炆

但,就是这么一位在世界历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人物,却一直有一个很隐蔽的未解之谜,那就是,看历史,以往的情况都是,皇帝为了表彰文武大臣之功,都会赐以皇家姓氏以梓恩宠。

李勣

如刘邦赐娄敬姓“刘”,杨坚赐尉迟义臣姓“杨”,宋徽宗赐马植姓“赵”,明太祖赐沐英姓“朱”,最有名当属《隋唐演义》徐茂公的原型,唐开国功臣徐世勣,字懋功,随秦王南征北战两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高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渊曾大悦封他为曹国公,加授右武侯大将军,赐国姓“李”。从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为了避讳李世民,最终改为李勣。

郑成功

但奇怪的是,既然郑和,朱棣如此器重,又立有大功,为何国姓为朱,朱棣赐予他的姓却不是朱而是郑,不叫朱和,而是郑和呢?也就是说开头听友的问题有点偏差,郑虽为皇帝赐姓,但非国姓。

与之对比的,明末同姓郑的郑成功人家都被赐姓了朱,可称朱成功,是正儿八经的国姓爷,那问题就来了,既然郑成功能被赐国姓,怎么彪炳史册的郑和就没被赐姓朱?

郑和下西洋

很简答,毕竟郑和是太监,虽然长相英俊,为朱棣鞍前马后文武全才,立下大功,但依然是太监,没有生育能力,没有后代,从礼法上来说,很难将光宗耀祖福荫后世子孙的“朱”姓赏赐给他。

那百家姓上千个姓,为何偏偏选了一个“郑”给马和呢?选我的“滕”也很好啊,滕和,多好听。

答案就在上头,郑和在关键一战的郑村坝之战中立得大功,这才得到了朱棣亲笔书写的“郑”字。

郑和下西洋

虽非国姓,但也足够荣光,以至于郑和虽没后代,但过继了大哥之子为养子,起名为郑均,被朝廷授予锦衣卫千户,从此,郑均过后以郑为姓,而非马姓,直到现在,也算是饱含历史荣光,照耀千秋。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