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古代银子长啥样?和古装剧里完全不同,全是牙印,掉地上都不认识
2022-04-21 20:26:55 来源: 腾讯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代人最重视的东西就是粮食,不过到了后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分工的发展后面逐渐产生了贵金属货币。甚至古人还在经济国家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了矿石的开采经验,《管子》当中记载了古人开采金矿、铜矿的一般规律:

“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

到了后期,中国的货币主要以银子和铜钱为主,电视剧当中我们经常看到亮闪闪的银元宝。不过真实流通当中的银子绝大多数上面充满了咬痕,而且很少有老百姓会拿着一锭银元宝去消费的,即使是土豪也很少会拿一整锭银元宝去交易,而是用一小块、一小块的细碎银子去交易。

汉朝的时候,中国开始制造银器,不过汉朝的通用货币是五铢钱,那时候的银子并不是通用货币。大约在唐朝的时候,白银成为了人们使用得比较普遍的货币,不过它这时候还不是法定的货币。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的纸币政策的失败,最终民间放弃使用明朝官府纸币“大明宝钞”,官府也不得不承认白银的货币地位,明清两代,中国最终成型了银本位货币政策。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按照这个说法,1000文等于1两银子,而4000文等于1两黄金,相比宋朝的1000文等于1两银子,10两银子,明朝的黄金价格下降很大,凸出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

当然,明朝的铜钱与白银之间的转换比例不固定,白银与黄金的转换比例也不固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改变,不同地方、不同机构和部门,也会有细微差别,比如户部规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但是无论如何,相对铜钱而言,白银是非常大面额的货币,所以人们使用白银时通常会把它敲碎,做成“细碎银子”。

而这些细碎银子掉在地上,可能现代人穿越回去认都认不出来。因为银子是一种相对比较活跃的金属,在潮湿的空气当中会发生氧化。而由于古代人们鉴定“假币”的办法不多,最直接和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牙齿去咬,银子是非常软的,牙齿能够咬得动——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剧里面店小二要用牙齿去咬银子的原因。但是挤压和潮湿会更加促进银子的氧化。

纯净的银子是白色的、明亮的,看起来非常的美丽,就像电视剧里面的那种银元宝,但是一旦氧化,它的氧化膜就会变成黑色。同时由于把银元宝打碎后的“细碎银子”是没有规整的形状的,再加上上面一片片的全是牙印,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细碎的银块掉落在地上完全就跟石头块没啥区别,简直颠覆你对亮闪闪的银子的想像。

然而对于这些“石块”一般的东西,却是古时候老百姓最爱的宝贝,虽然卖相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银子,在明朝,1个平民1年的生活费差不多也就是1.5两银子,戚继光给士兵的军饷1个月不足1两银子,一小块黑漆漆的细碎银子,对于店小二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了。

同时,因为古时候有的富豪会偷偷地进行“私铸”银币,所谓“私铸”,当然是不可能给你做足了成分的真金白银,而是在银子当中加入其他成分的金属,比如更为廉价的铁。虽然人们可以用牙齿咬的办法来基本的鉴别掺了大量铁的银子,但是如果仅仅只在银子当中掺了少部分的铁,牙齿也根本验证不出来。

这些掺了铁的“银子”一方面是会降低银子的实际价值,导致“货币贬值”,甚至严重的别人会直接拒收,同时也造成了银子的卖相进一步变差——铁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跃的金属,铁在被牙咬,口水浸泡之后,就会产生比银子更加强烈的氧化反应,形成铁锈甚至是部分脱落的铁锈,这样黑漆漆的全是牙印的银子哪怕是现在丢在你面前,可能你也完全认不出来。

责任编辑:zN_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