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修道数十年如何把持朝政?嘉靖用内阁制度告诉你
2022-04-21 09:50:08 来源: 腾讯网

聊完司礼监,接下来谈大明朝在制度上面的创新——内阁。提到明朝的内阁,很多人能想到一系列名臣,像宣德年间的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弘治年间的刘健、谢迁、李东阳,嘉靖年间的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万历年间的张居正、申时行等等,特别是张居正,号称大明朝第一首辅,那么内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才能让这么多名臣大放光彩,又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01做皇帝其实很累

明承元制,朱元璋建国后把元朝的制度延续下来,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统领百官,六部事务由中书省统筹后上报皇帝,中书省设左右两位丞相。

洪武十年,胡惟庸成为中书省左丞相,同时朱元璋没有设立右丞相,胡惟庸成为实际上的独相。大权独揽后的胡惟庸飞扬跋扈,六部奏疏中不利于他的都被扣下,甚至需要朱元璋勾决的犯人名单他也敢弄虚作假,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这才发现中书省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已经影响到他对朝政的掌控,于是毫不犹豫地废黜了中书省,自己直接统领六部。

朱元璋一点也不心慈手软

虽然朱元璋是个勤政的皇帝,但是当天下大小事务都向他汇报时,他也扛不住,感慨道“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他让户部尚书范敏推荐了四位大儒来做自己的顾问,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很快朱元璋发现这些大儒满嘴“之乎者也”,对实际问题根本没有建设性意见,次年便打发他们回家了。

朱元璋每天需要处理将近200多份奏疏,与六部大臣讨论400多件政务,随着年龄增长,终究是扛不住了,他参照宋朝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为顾问,任命礼部尚书刘仲质为华盖殿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土,典籍吴沈为东阁大学士,这便是内阁的雏形,不过此时的阁臣仅仅是顾问,大学士的官阶也只有正五品,内阁的真正形成要得益于朱棣。

02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祖孙三代接力奠定内阁制度

朱棣继位后,虽然也很勤政,但是他更多的心思在于北伐,对于经济民生关注度不够,但是又不能不管,于是下诏解缙、胡广、黄淮、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等人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即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办公地点

永乐一朝,内阁运行顺畅,黄淮、杨荣、杨士奇等人都有治国之才,可以说永乐盛世有内阁的重要贡献,正是看到了内阁的优势,朱高炽继位后再次拔高内阁的地位,将阁臣的官阶由正五品提高到正三品,同时还给阁臣加赠公孤官(太师、太傅、太保之类的荣衔),这些荣衔可都是正一品,自此阁臣的地位开始居于百官之上;此外朱高炽还做了一项重大变革,阁臣兼任六部职务!比如杨士奇兼兵部尚书,金幼孜兼礼部尚书,黄淮兼户部尚书,杨荣兼工部尚书等等,这就让阁臣既有了议政的权力,又有了行政的权力。

朱瞻基继位后,内阁获得了最重要的职能——票拟。在此之前,百官奏疏由通政使司送达皇帝,皇帝征求阁臣意见,朱瞻基改为奏疏送给阁臣,由阁臣初审,然后把意见写在纸条上附在奏疏再呈阅给自己,同意就批红,不同意就重审或者讨论,这就大大节省了皇帝的工作量,也让内阁对政务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朱瞻基在位期间,重用“三杨”,是内阁第一次大放异彩

03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内阁进入巅峰

明英宗时期,给阁臣排了序,开始有了首辅、次辅的分别,首辅统领内阁。虽说权力逐渐得到稳定,但是内阁从始至终都不是国家的法定机构,它只是皇帝的“秘书处”!什么意思呢?就拿内阁和六部比较,谁进内阁,谁当首辅,皇帝说了算,但是六部尚书的产生是有一套严格的“廷推”流程,需要六部九卿大臣共同推荐,更极端点说,皇帝可以在一夜之间宣布内阁解散,但是他却无法撤销六部,也正是因为这样,皇帝才能牢牢掌控内阁,才会有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依然能把持朝政。

通过“操纵”内阁首辅,嘉靖始终把持朝政

嘉靖年间,朱厚熜设立了“首辅负责制”,即内阁的票拟需要首辅的同意才能上呈,这也就是严嵩能够专政的原因,所以从嘉靖朝开始,对于内阁首辅的争夺非常激烈,严嵩斗倒了夏言,徐阶斗倒了严嵩,高拱送走了徐阶,张居正又联手冯保送走了高拱,到了张居正成为首辅时,内阁权力达到巅峰。

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时任内阁首辅为高拱,次辅张居正,张居正联合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一起赶走了高拱,张居正成为首辅,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改革。自己是首辅,政治盟友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居正相当于掌握了大明朝两大权力机构,加上万历皇帝年幼,李太后信任他,张居正的权力达到巅峰,堪称明朝文臣之最!

大明宰辅张太岳

张居正当首辅的十年期间,内阁他一人说了算,其他阁臣都成了他的“辅臣”,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都以他的意见为准,他是实际上的帝国统治者,也正是有这样的至高权力,他才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然而也恰恰因为他的强势,在他去世后,受到了万历皇帝和朝臣的一致清算,导致身败名裂。

04张居正留下的后遗症

万历皇帝亲政后,对张居正的总揽大权心有余悸,在他的推动下,六部开始走到台前和内阁争权,双方“恶斗”之后六部取得了上风,内阁权势由此衰落。天启年间,明熹宗朱由校不理朝政,只对木匠活感兴趣,朝政落入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之手,大明再次堕入宦官统治的黑暗之中,文武百官希望内阁作为百官统率与阉党做抗争,结果内阁畏惧魏忠贤权势,为阉党所制,百官大失所望,内阁威望受到严重打击。后来魏忠贤干脆操弄内阁人选,让内阁成为阉党的附庸,彻底丧失了话语权。崇祯继位覆灭了阉党,但是他也不再信任内阁,在位17年换了将近20个内阁首辅,内阁已经名存实亡,再也无法挽救大明朝,只得和大明一起消亡。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内阁制度,保留了大学士职衔,但只是空壳,并没有实际权力,不过康熙继位后设立的南书房,雍正继位后设立的军机处,都是内阁制度的一种延续。

责任编辑:zN_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