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中国完全未参与的一场战争,英法奥沙六国大战,结果中国损失最大
2022-04-19 15:09:45 来源: 腾讯网

国际政治的复杂性是超过很多人想象的,现代有个联合国,多多少少有一些制约作用。19世纪的国际社会基本上就是欧洲列强的舞台,为了利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列强之间的关系同样也是错综复杂的,两个国家有可能一边在某个殖民地大打出手,同时又在另一个地区合作对付第三个国家。国际形势的混乱程度,比我国的春秋战国还要超出许多。

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围绕着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发生了战争。奥斯曼向来被欧洲人视为保守落后的象征,个个都想扑上去咬他一块肉下来。可是这一回,英国、法国、奥地利,甚至北欧的瑞典都站在奥斯曼的一边,对抗俄国人。

更可恨的是,被五国围殴的俄国输掉战争后,转而向东扩张,一口气侵占了整个外东北,把国境线推进到黑龙江。这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帮助大清王朝。

俄国人大概是继承了蒙古人对扩张的热爱,自打建国开始,就没有消停过,一有机会就往外扩张。彼得一世从瑞典、芬兰等国手里夺取了北方疆土,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圣彼得堡。

往南,俄国不断地从奥斯曼身上割肉下来,推进到黑海地区。俄国自诩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显然对土耳其海峡和君士坦丁堡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有了进入地中海的港口,参与南欧和中东地区的角逐。

这是英法等国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们联合了奥地利、瑞典等国一起帮助奥斯曼,遏制俄国人的扩张。俄国军队虽然比奥斯曼强悍得多,却比英法还要差上一截。

双方投入了将近两百万兵力,在东南欧和小亚细亚地区打得昏天黑地。最先进和最落后的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付最大的欧洲国家。几经较量,俄国最后不得不承认战败,奥斯曼保住了自己的地盘。

所以对于欧洲人来说,只要有利可图,跟谁合作不是主要问题,再腐朽的封建王朝也可以成为欧洲资本家的朋友。可惜的是,大清当时还没有学会用国际视野看问题,甚至还没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清醒过来。

克里米亚战争刚打完不久,英法联军便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打败大清引以为傲的八旗和蒙古铁骑。没办法,只好跟洋人学点造炮造船,搞点洋务吧。

而俄国在南方的扩张受挫后,开始转向东方。先是趁着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俄军突破《尼布楚条约》规定的国境线,侵吞外东北。然后又假借调停,将非法占领的中国国土变成合法的俄国疆域。

甲午战争时,俄国利用大清防备日本的心思,又进一步把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东北,把旅顺大连都变成了自己的租借地。而大清浑然不觉,仿佛没有察觉到俄国人的野心。

反而是英国对俄国人的南下非常警惕,认为俄国取得旅顺这个不冻港后,将会对远东的英国利益造成损害。日本人则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与英国结盟,共同对付俄国。因而得到英国的扶植,迅速成长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大清的一干名臣,包括李鸿章在内,从来没有理清过国际局势的变幻,一味抱着“以夷制夷”的思想,盲目地寻找外援,以为给点洋人好处,便可使洋人内斗,大清便可以坐收渔利。

李鸿章虽然知道英国对俄国有意见,但他们之间的分歧有多大,各自的战略目标又是什么?恐怕从来没有弄清楚过。因此他的应对措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导致了日后的步步恶果。

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看出日本对朝鲜有野心,却看不出英国对俄国抱有更大的戒心。反而向俄国求助,企图以俄制日,希望能阻止日本人。

没想到弄巧成拙,英国原本在中日之间保持中立,发现李鸿章的倾向后,便转而暗中支持日本,因为日本愿意充当反俄的急先锋。至于朝鲜半岛的归属,英国人根本不在乎。

后来日俄战争时,英国更是半公开地支持日本,帮助日本在欧美市场发行政府债券,筹集战争经费。可以说,没有英国的支持,日本绝不会变成企图侵吞整个东亚的法西斯国家。

李鸿章肯定不会想到,万里之外的一场欧洲战争,最后会导致中国领土丧失,国运沉沦,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即使到了今天,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我们不需要称霸,但必要的国际责任仍然是要承担的。

参考资料:《克里米亚战争》、《中国近代史》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