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三国6大奇才:2个忙死、2个闲死、1个作死、1个冤死
2022-04-19 06:06:07 来源: 腾讯网

(说历史的女人——第1407期)

《三国演义》开篇有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东汉享国一百多年后,聚合之势已经到头,分裂之情势应运而生,是为群雄逐鹿之三国。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那便是每逢两朝交替之乱世,往往也是英雄豪杰辈出之舞台。比如隋唐、比如三国。不过相比隋唐,三国最为精彩:

一方面是三国距离秦汉不远,人们对更远古时期的某些残留精神还有所保留和继承;

一方面是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三国鼎立,此消彼长,期间跨度时间比较长,只有不统一,英雄豪杰的舞台就不会消失。

在这一段时间里,涌现出了特别多的人物,各种人物,粉墨登场,各显其能,建立功业,抑或争霸天下。比如袁绍兄弟、比如孙坚父子、比如曹氏一族、比如卖草鞋和草席子的刘备、比如出身低微的关羽张飞、比如雄霸边陲的董卓、马腾、公孙瓒等。但是在这众多的三国人物中,有6大奇才特别亮眼,如果用简单一句话来总结此6人之命运的话,那便是2个忙死、2个闲死、1个作死、1个冤死。

先说2个忙死之奇才:

在翻看三国人物志的时候,有两个人物令人印象极其深刻,此二人,一人是诸葛亮,一人便是周瑜。

诸葛亮和周瑜,有诸多共同点,比如他们分别都是蜀、吴两个阵营的核心人物。不过他们两人所承担的工作侧重点不同,主要是历史时期不同。

在刘备的蜀汉建立之前期,年轻的诸葛亮虽然被请来担任军师,但是当时有庞统和法正,所以诸葛亮的重要性还没有体现出来。诸葛亮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后勤,类似刘邦之萧何。负责给在前线作战的刘备筹备军粮和兵源。

诸葛亮真正忙得不亦乐乎,主要是刘备在夷陵兵败白帝城托孤之后。18岁的刘禅尚不足以控制蜀国当时的局势,加上南蛮作乱,蜀国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人生的忙碌真正开始了。

作为蜀国丞相的诸葛亮可谓是日理万机,大小事都得操心。不但要操心蜀国的政务,还要操心平定边陲的叛乱,更要操心蜀国的未来。就这样,诸葛亮一边解决解决前两个问题,一边为最后一个问题做准备。

诸葛亮的后半生,为了北伐鞠躬尽瘁,终于把自己累死了在前线。

可以说,三国时期中诸多人物,若论工作之累,诸葛亮当属第一。

再说周瑜,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之忙碌,体现在蜀国后期。而周瑜之忙,主要体现在东吴前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和孙策一块开疆拓土;

另一个阶段是孙策死后帮助孙权守护疆域。比如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赤壁之战就是由周瑜作为第一统帅,击退了曹操大军,保住了江东基业,也间接保住了蜀汉的希望之火,更是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在这两个阶段,周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瑜身患重病,与其工作劳累关系极大。尤其是周瑜跟诸葛亮一样,不但要操心孙氏基业的守护,更操心孙氏基业的未来,所以为了把孙氏基业做大做强,周瑜制定了二分天下的奇谋,并且得到了孙权的许可,可是就在周瑜带病积极筹备实现的时候,他累病而逝于前线,与诸葛亮一样。当时周瑜才36岁,可以说一大憾事。

接着再看三国2个闲死之奇才:

三国奇才多,论神秘性最强,恐怕无人能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相比;

论传奇性之最,恐无人能与徐庶相比。

前者是世外高人,后者是半个入世高人。

根据史载的资料显示,水镜先生司马徽可是精通诸多学问,比如经学、兵法、儒学等,可谓是三国大通才!徐庶、诸葛亮、司马懿都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诸葛亮而言,司马徽可以说其重要伯乐。诸葛亮以年轻之龄,能够获得至高声誉,其主要来自于司马徽的赞言。东汉末期,一个重要人物对于一个名声低微之人的赞言犹如一封入世推荐信,极有分量。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司马徽如此奇才,却没有进入俗世进行发挥。或许是三国时期,没有适合司马徽的舞台吧!

再说徐庶,相比司马徽之隐而不出,徐庶倒是出世了。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徐庶一出山,就让刘备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甚至被刘备视为救星,或成就大业的救星。但后因曹操率军伐荆州,荆州之主刘琮选择了投降,刘备带兵逃走,在这期间,徐庶之母被曹军俘虏。作为深受儒家熏陶的徐庶,为了母亲,选择了离开刘备,前往曹营。演绎中,为了扬刘贬曹,说徐庶为了表达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发誓虽然入曹营,但毕生不为曹操献一计。因此,还诞生了一句谚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至此,徐庶成为三国唯一出世却类同隐士的人才。

(备注:但正史上记载,徐庶进入曹魏集团,并非演绎所说什么都不干,徐庶基本还是得到了重要,后来官职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不过是因为徐庶的才干侧重点问题,所以显山露水的机会不多,故记载也比较少而已。)

接下来我们再看1个作死的祢衡。

有关祢衡这个人物,虽然没有突出成绩,但是他短暂的一生却充满了争议。有人说祢衡死得很可惜,有人说他死得很正常。

前者之说,主要是因为祢衡这个人确实还挺有才学。

后者之说,则是因祢衡太狂妄。三国有才之人多矣,别的不说,单是本篇前面所列,每个都是人间大才。但是,他们身有傲骨,却无狂妄。祢衡却不同,狂妄无度。

在许昌,有击鼓骂曹之举,到荆州,又不招待见。至少说明祢衡这个人虽有纸上之才,但却没有与人相处之道,如此这般再有才干,也不可能有发挥之舞台。但祢衡在屡次碰壁之后,依然我行我素。

其实想特立独行也没错,比如学水镜先生司马徽,压根就不出世,或学徐庶出世但低调做人,可祢衡不然,既没有司马徽之隐士之定力,更无徐庶之为官之道,但依然叫嚣着自己有济世之才,只是别人不是伯乐。这就有点作了,结果在雄主曹操那里,曹操一眼便看出了祢衡的斤两,因此他没有欲望屈身请他,更不愿与他一般见识,所以把他打发到了荆州。结果刘表也瞧不上祢衡,把他打发到黄祖那里。黄祖不是枭雄,不过守城之武夫,哪里管什么天下人怎么看,一次酒后不爽就把祢衡收拾了。

祢衡为自己的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简直就是古今职场教训之典范!

最后我们看一下冤死之魏延。

其实从军事层面来看,在蜀汉的武将阵营中,魏延的军事才干是非常突出的,可能在关、张、马、黄之上。所谓的五虎上将,都是偏科型军事人才,关羽擅长统领水兵,马超擅长骑兵,张飞和黄忠能战,但缺乏谋略,仅赵云行事缜密,但不知为何,一直不为刘备重用,其中原因也只有刘备自己清楚了。

对于自己部下之短长,当时的主公刘备是最清楚不过的,因此在得了汉中要地之后,刘备放弃张飞等,让魏延做了这里的主帅。此举,至少可以证明,在刘备眼里,魏延是一军事奇才。

其实,魏延在镇守汉中的时候,也确实表现出了自己杰出的军事才干,他的军事策略确保汉中很多年的安全,直到被姜维废弃策略,改换军事方针,结果汉中就丢失了。

不过蜀汉中后期唯一的军事大才、在诸葛亮北伐时期的首席军事统帅,在诸葛亮死后,不管是出于诸葛亮的有意安排、还是无意之举,最终造成了魏延冤死,成为蜀汉后期最大的军事损失。

(文/说历史的女人·不胜寒)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