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用一首诗保住性命,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2022-04-18 06:37:38 来源: 腾讯网

“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曾经并肩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在成为皇帝之后变得薄情寡义,心生猜忌,如果换作是你,会如何应对呢?草根出生的朱元璋,早期是依靠着身边众兄弟的拥护,才最终打下江山的。但在他成其大业稳坐江山之后,却变得偏激多疑。

看着身边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兄弟”一个个被朱元璋处死,汤和凭借着自幼和朱元璋的深厚交情,找到了合适机会隐退,才得以保全了自己的性命。而刘伯温最终能够保住性命,靠的居然是一首诗,现如今这首诗几乎人人会背

初入官场后辞官隐退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而他在建立了明王朝,成为手握江山的皇帝之后,疑心病也越发的严重。他开始对那些曾经和自己打江山,立下汗马之功的老兄弟们产生的猜忌。明朝初期在经历了“四大案”之后,凡是受到牵连的人都无一幸免。

《明史》对“四大案”的记载当中,就能够看出朱元璋将开国功臣几乎都赶尽杀绝了。从洪武九年开始就持续发酵,“空印案”、“郭桓案”、“蓝玉案”以及祸及三万余人的“胡惟庸案”,都能够感受到朱元璋的杀伐决断。

刘伯温看着昔日的“老兄弟”一个个倒下,心中深知朱元璋势必不会放过自己,刘伯温不得已选择告老还乡。刘伯温原本名叫“刘基”,1311年的时候他出生在浙江青田的武阳村。

在《洞天福地记》当中对这一地带有相关的记载称“古称七十二福地,南田居第一”。“南田”也就是青田县内的南田山,从风水的角度来讲,刘伯温的出生地绝对是一个“风水宝地”。在这样的福地降生,刘伯温从小就聪慧过人,甚至被称为“神童”。

刘伯温从小就饱读诗书,十二岁的时候就高中秀才,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熟读《春秋》。到了十七岁的时候,他开始学习“程朱理学”,在晦涩难懂的知识面前,体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二十三岁的时候,他就高中进士,并在二十六的时候任江西高安县丞。

走上仕途之路的刘伯温,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刚正不阿,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于当时的官场黑暗,他不愿意于其他人同流合污,他的性格使得他在官场上屡次受他人排挤。腐败的官场让他失去了政治的热情,于是便选择辞官归隐。

再度出山助朱元璋打下江山

彼时的朱元璋还是个放牛娃,在受够了压迫之后他参加了起义军,1360年朱元璋在应天称王。当时朱元璋正是需要人才相助的时候,求贤若渴的他听闻刘伯温空有大才而无处施展,于是便派人请他出山来辅佐自己打下江山。

刘伯温虽然隐退,但对天下事也有所了解,他早已听闻朱元璋的事迹,当他亲眼见到朱元璋之后,认为朱元璋的面相透露出一股“帝王之相”。并且看到朱元璋对士兵和百姓的态度,重新点燃了他从政的热情,于是便决定留在朱元璋的身边。

有了他的帮助,朱元璋如虎添翼,先是击溃了劲敌陈友谅,后又打败了张士诚。最后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自此称帝。如果没有刘伯温在一旁出谋划策,或许历史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建立了明朝之后,朱元璋便对一众开国大臣论功行赏,这些受到封赏的大臣全都是昔日陪伴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刘伯温被封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而刘伯温的老家青田县也因为刘伯温的原因,减免了赋税,使得当地百姓无不为刘伯温歌功颂德。

而刘伯温在明朝建立之后,也帮助朱元璋制定了新的军法,协助其稳固朝廷的根基。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刘伯温及其信任,朱元璋虽有大才,但从他的经历就能够看出他并不是饱读圣贤书的人,在刘伯温的帮助下,他才能迅速建立新的政权,稳住朝纲。

用一首诗保全性命

但后来刘伯温和李善长之间的来往密切,在伴随着“求雨”失败,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信任逐渐丧失。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刘伯温选择辞官回乡,回乡后不久,他又被召入宫,再次回到朝廷之上,他的权利的和地位都大不如从前。

并且看到众多昔日的功臣都被朱元璋处死之后,他深知多疑的朱元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于是在1371年的时候,他选择再度辞官回乡,远离是非之地。朱元璋虽然同意了刘伯温告老还乡,但是暗地里依旧派人观察刘伯温的动向,生怕刘伯温私下意图谋反。

回乡之后的刘伯温身患疾病,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朱元璋却认为刘伯温有装病的嫌疑,说不定只是用患病来引人耳目。对于朱元璋的猜忌,刘伯温心中早已识破,便决定“假死”,让朱元璋放下对自己的猜忌。

朱元璋得知刘伯温死后,确实放松了警惕,但随即就想到刘伯温很有可能是“假死”。为了探清虚实,朱元璋特地微服私访到刘伯温老家。当他来到村口处猛然看见一处破庙,心中想起自己曾经当和尚的时候,顿时百感交集不由自主的走进了破庙当中。

踏进庙门之后,墙上的一首诗映入眼帘,细细读完之后,朱元璋当即决定返京,不再找刘伯温的麻烦。而那首诗的内容则是: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总结

这首诗乍一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作为当局者的朱元璋,自然能够懂得其中的深意。他如今已经贵为皇帝,大千世界当中有众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可他却偏偏要和刘伯温过不去。如此下来只会有失身份,或许还会葬送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朱元璋看后,从执念当中清醒,深知刘伯温的良苦用心。而刘伯温也凭借着这首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刘伯温老家青田县内的百姓几乎人人都会背。而刘伯温能保住性命,并不全靠这首诗,也是基于他辅佐朱元璋多年,对其秉性的了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