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马关条约到底有多屈辱?里面的一项内容彻底改变了列强的侵略方式
2022-04-17 15:47:26 来源: 腾讯网

导语

关于《马关条约》,但凡是有过历史常识的读者朋友都或多或少的听闻过,对于这一屈辱条约产生的影响也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的国家社会性质,使其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这种共识来自于我们共和国多年的历史素质教育,也来自于若干中学历史老师的多次强调,但其实很多人心里却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会说这个屈辱的条约会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这么重大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现场

毕竟众所周知,在《马关条约》之前,还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个《马关条约》何德何能才能比之前历史上的这些不平等条约还要屈辱和重大呢?有人也许会合理的进行猜测,说是不是因为之前的这些不平等条约好歹是大清和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列强签订的,而后者这个《马关条约》却是不敌日本而签订的呢?

《马关条约》

这种猜测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完全正确,因为《马关条约》中的一些极为屈辱的条款才是根源。那么,这个《马关条约》到底包含了哪些屈辱款项,以至于会带来如此重大的影响呢?今天就请大家和笔者一起来看吧。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清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其社会性质虽然就已经开始改变,但更多的还是保守着一个老大帝国的气派,这让胜利者英国人感到气愤与不解,英国国会所希望的打开中国市场依然渺无音讯,虽然有鸦片能够不断扭转贸易差,但是英国人并不足够满意这种结果。

同样的,大清对此也很是不满,因为在大清最高统治者看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根本就不算什么,大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吸收的唯一教训就是——不能擅启边衅(大清统治者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责任归于林则徐,将其贬至伊犁)。

民族英雄林则徐

在大清皇帝的眼中,所谓中英鸦片战争,不过就是一帮外国刁民想要乞求自己给条活路而已:一是要“雪冤”,也就是处理查禁和没收他们鸦片的林则徐,二是要“乞恩”,请求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口岸,给他们这些可怜的洋人一点活路,因此大清根本没有意识到情况和之前有什么不同——依然对远道而来的外来商旅极为不恭顺,不但常有偷窃行径,而且甚至出现官府放纵民众围攻洗劫晾晒货物的外国商旅。

尽管《南京条约》中有详细的五口通商规定,但是洋人,尤其是英国人不远万里将商品与货物携带到大清进行贩卖,大清百姓由于极度的贫穷以及官府的监视,往往不但不能进行购买,反而进行偷窃与抢劫,这让商旅们无法获取利益,由此甚至连来往航行费用都不够。更糟糕的是,由于种植鸦片技术本身门槛就很低,在短暂的雇佣中国劳工后,该鸦片种子很快就在彼时的中国大地盛行,自产自销甚至影响到了原本的英国鸦片贩子。

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恶之花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鸦片战争很快就爆发了,这次战争英国人和法国人决定要打疼大清皇帝,于是他们来势汹汹,直逼京城,皇帝终于害怕了——这和他想象中的只是来乞恩的洋人不太一样。皇帝跑了,他逃往避暑山庄,但有很多东西是带不走的,比如圆明园。

圆明园的大火就这样烧起来了,英国强盗和法国强盗欢呼雀跃,他们认定这一下肯定是打疼大清皇帝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很快就结束了——这一次,大清损失惨重,不但圆明园被烧、北方被沙俄乘机抢占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而且南方太平天国起义军崛起,短时间内便席卷半壁江山。

被焚烧的圆明园

为了议和,大清统治者与洋人签了新一轮屈辱条约《北京条约》,在这一轮的新屈辱条约之下,增开了天津为商港,可能在洋人统治者的脑海里,还是觉得之所以打开不了市场,是因为开的口岸不够多,只要口岸开得多,市场一定打得开!

但是吧...怎么说呢,这次英法联军注定还是没有完成他们自己国内的战略要求,尽管他们已经在战术上取得了完胜(割地赔款)。总而言之一句话,开口岸还是没有什么用处——大清百姓继续围观,但就是不买你的产品。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日本的大陆政策

正如那句俗话一样,最了解你家情况的人,往往是你家的邻居。日本作为中国的老邻居,对中国可谓极为了解,世界范围的传统列强对大清一顿暴打,但事后却收益一般,列强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劲,看看大清好像也挺委屈的,在一旁吃瓜的日本却早已看明白了一切。

列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本着维护本国利益的原则,对当时孱弱的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投资”,在列强看来,如果把清政府训练得像点样子,也许自己打开以中国为首的东亚市场就有机会了,大清内部则乘着这个机会,涌现出来了一大批打算“师夷长技以自强(制夷)”的洋务派。

洋务运动开始兴起

大清和列强搞洋务搞得那是一个风生水起,先是自强“开军工企业”,然后求富“开民用企业”,一时之间神州大地上出现了诸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大清的李鸿章更是自掏腰包,大力奔走筹备海防力量——新建北洋水师,列强一看大清这么上道儿,也很开心的优先将大量军械与战舰售卖于大清。

与大清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基本上全盘西化,而对以大清为核心的天朝文化辐射的东亚政治秩序深感不满,对于老邻居大清则一直有非分之想,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就是明证:

“皇大御国(即日本)乃天地间最初成立之国,为世界万国之根本,故若能经纬其根本,则全世界悉课为其郡县,万国之君皆可为其臣仆”、“当今万国之中,皇国最易攻取之地,莫过于支那国满洲”——《宇内混同秘策》

野心勃勃的“大陆政策”

日本人崇拜强者,总疑心自己会被强者吞并,那么在日本人的思维中若要避免被强者吞并,最好的手段就是先下手为强,将周边国家先行吞并即可,也正是因此,日本在历史上多次试图侵略朝鲜半岛以及中国本土。

历史上的三次中日战争

日本的豪赌: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日本一如历史上的记录,在朝鲜发生内乱(东学党起义)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打着替朝鲜镇压乱党的名义出兵朝鲜,这激起大清和朝鲜的强烈不满——因为朝鲜是大清的藩属国,不管从什么理由上来看,都应该是大清帮朝鲜而非无名无分的日本,于是大清也出兵朝鲜半岛,双方开始对峙。

大清此时在列强的改造下,可谓军容鼎盛物资充沛:北洋水师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舰队实力由列强评估,列为东亚第一,世界第九。这种情况下,大清本着天朝上国的气度,以及息事宁人的态度要求双方各退一步,各自从朝鲜退兵,让朝鲜自行解决国内乱党问题(其实此时东学党起义已经到了尾声),日本面对大清的妥协与退让,假意答应。

高升号事件

在大清诚信履约的时候,日本人选择了最喜欢的宣战方式——偷袭。从朝鲜半岛撤退的运兵船遭到了假意推兵的日军偷袭,船上三千多名清军全军覆没:

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令清朝忍无可忍,因此“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日本明治天皇睦仁在宣战诏书中则针锋相对,声称“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声称其开战原因是“帝国于是劝朝鲜以厘革其秕政……朝鲜虽已允诺,清国始终暗中百计妨碍……更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表示其目的是“使朝鲜永免祸乱”、“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宣扬帝国之荣光于中外”。

《马关条约》:了解中国的日本,寻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方式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大清的北洋水师与日本的舰队于黄海海上激战,但因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纷纷退守威海卫,日本舰队掌握了黄海海面的军事主动权,在大清陆上部队在鸭绿江边的防线被日本陆军轻易击溃后,日军则追击千里,很快就攻陷威海卫,而在威海卫失陷后,北洋水师便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全军覆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战争的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列强也表示极为震惊,尤其是列强派驻北洋水师的幸存者马吉芬,更是用生命表达了对此战的愤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美国军官马吉芬被北洋水师任命他为镇远舰帮带,他自己也被炮弹命中,全身烧伤,双目几近失明...

美国人马吉芬

马吉芬在战后得到了清廷的顶戴花翎、宝星勋章,回美国养伤却不时情绪失控,特别是当他知道他的北洋水师在中国和西方都被当做笑话的时候,归国两年后,他饮弹自杀,留有日记如下:

他们都是些很好的人,很勇敢的人,我亲眼所见,我亲耳所闻,我和他们并肩作战过,你们没有资格嘲笑他们....其中如提督丁汝昌,我不能不向其深切沉痛追悼。他既是勇敢的武士,又是温和的绅士,他迫于滥命和强敌作战而一败涂地...

大清派出了李鸿章赴日谈判,最终《马关条约》问世。该条约之苛刻已经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赔款两亿五千万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澎湖列岛;开重庆苏州杭州沙市为通商口岸、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最了解中国的日本人,狮子大张口,让之前的英法列强简直难以置信——《南京条约》要了两千一百万银元、开了口岸、协定关税;《北京条约》要了八百万两白银,增开了口岸;而日本人携战胜之威,竟然要两亿五千万两白银、要辽东半岛、台湾及其澎湖列岛以及最重要的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大清答应了

大清答应了。

日本兴奋了,列强眼睛红得都要滴血了——在列强,尤其是英法的大力干预之下,终究没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但清政府需要付一笔名为“赎辽费”的钱,一共是三千万两白银。

大清的国库被日本搬空了,日本的另一个要求则让千家万户的大清子民也要将家中最后一个铜板悉数奉上,那就是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一条,大清才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因为这一条终于完成了之前列强一直做不到的打开中国市场,日本通过在华投资设厂,扶持买办汉奸,进一步把控了大清的财政与税收,并将原料掠夺和商品输出直接应用到大清本土,完成了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开始的商品输出到现在的资本输出的改变,百姓的负担被进一步加重。

总结

鸦片战争虽然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由于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以及天朝上国固有的惯性,外来侵略者的侵略方式往往只能停留在普通的军事侵略和掠夺上,其资本本质要求的打开市场却很难实现。

而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马关条约》的签订,了解中国传统结构的日本,将原有的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将大量的资本直接投入大清内地,换取对大清的直接原料掠夺。这就实现了对大清的经济侵略,也实现了资本打开市场的本质要求。

《马关条约》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马关条约》之后,列强们纷纷效仿日本人的这一要求款项,资本输出彻底取代了原先的商品输出,由此而导致的大量的外来经济侵略直接迫使本土经济模式崩溃,外来侵略者一直向往的市场自然就打开了,也正是因这一改变列强侵略方式的屈辱条约,大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才会大大加深。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