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这份条约将德国逼向了绝境,不然的话,德国不一定会发动二战
2022-04-17 15:34:11 来源: 腾讯网

战争中没有是非对错,唯胜者为王尔。这句话虽然并不一定适用于现代战争,但还是有一些道理的,毕竟胜利者有资格书写历史,这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

在一战过后,所有战败的国家都遭到惩处,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国家理所当然地制定了一系列关乎利益的条约,对战败方给予惩戒。在一战中表现激进的德国成了众矢之的,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为了进一步削弱德国的实力,胜利者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制定了条款。

早在一战爆发之前,英、美等国家被利益驱使组成了联盟,因此,在战争结束后他们理所应当地站在了谈判首席的位置上。此外,由于法国在一战中的特殊地位,该国亦在《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中占据主导地位。关于这次和约的签订流程,在相关文献中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

在《凡尔赛和约》的简介中,阐明了这场战争对人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以及挑起战争的德国在整场战争的所作所为已激起公愤,因此,在战争中获胜的所有国家均希望惩处罪魁祸首——德国。不过,在对德国的处理上,各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例如:

英国人希望给予德国的惩戒适可而止,让德国有余力牵制住其它强国,这样才会避免其他西方国家一家独大,营造西方世界的平衡局面。

美国人的想法与英国差不多,不过,美国人却希望在“平衡”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利益,既不让德国伤筋动骨,又可获得一笔不菲的赔偿。

这种微妙的态度暴露了两个国家的目的并不单纯,从某种角度来说双方还存在利益冲突。法国的态度则相对强硬,法国人希望让德国万劫不复,再也没有成为霸主国的能力。

天下熙熙为利而来,矛盾的核心就是利益。三方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势必会造成矛盾的产生。所以,哪怕三方代表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退让,但是,谈判的结果仍是不尽人意的,至少英、美、法这三个国家都没有完全得到自己预期的利益。

在1919年的这场谈判仪式中,除了俄国、奥地利等战败国之外,大部分参与到战争中的国家均派出代表参加仪式,这也就决定了战败国在这场谈判中处于绝对的劣势。战胜国为了截然不同的目的,所以,在谈判席上经常会出现相左的意见,甚至,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这种状况,使谈判根本无法顺利进行,商定的结果不断被推翻。无奈之下,英、美、法三方代表只能尽力主持谈判,敦促各国尽早完成和约的签订。

从表面上来看,谈判的中心点无非只有两个:

一是如何给予战败国恰当的处理;

二是如何获取更多的既得利益。

前文我们提到,只要涉及到利益,大部分国家都保持着寸金不让的态度,这也使得谈判的进行异常艰难。

那么,这份在英、美、法三方促成的和约内容又是怎样的呢?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份和约总共包含十五个部分,根据内容的不同又可细化为大大小小四百多条细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为,德国必须归还在战争中掠夺的占德国总面积13.5%的土地(例如承认波兰、奥地利的独立主权),以及占德国总人口12.5%的国家人口。

除此之外,早年德国在世界范围扩张的全部殖民地,包括非洲等多个地区,德国必须归还其中一定比例的资源产地的产业使用权(例如德国在我国山东地区的产业使用权)。对于德国人来说,这还不算最大的损失,战胜国命令限制了德国的军事发展,包括海军、陆军的减编以及军工产业的发展限制。

除了这些以外,德国务需承担所有在这场战争中造成的损失,并承担全部责任,给予战胜国相应的赔偿。从具体数字来看,德国总共要为这场战争付出49.9亿元的代价。虽说,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英、法、美三方已做出最大程度的退让,但是,谈判的结果仍使德国损失惨重。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谈判结束后,战胜国获得的利益,简直是天文数字,但是,这些战胜国仍表示十分不满。

《凡尔赛和约》意义重大,是国际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场谈判仪式中,战胜国对战败国提出的要求,一度成为未来国际战争和约的蓝本。这份和约主要针对的是战争的发起者及战败方德国,前文中我们提到英、法、美三个国家在和约的签订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其它战胜国有哪些呢?

除了这三国以外,还有意大利、日本、俄国等国家,它们同样属于战胜国。不过,在谈判仪式进行以前,俄国便与德国完成了私下会面,这在国际外交中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行为,因此,俄国被所有战胜国排除在外,没能成为缔约国。

并且,按照谈判仪式议程的要求,这场谈判仪式总共有三十八个国家参与。原本中国亦在受邀之列,不过由于当时中日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且当时的清朝已退出政治舞台,中国的局面十分混乱,所以,中方并未派遣代表出席这场仪式。

在谈判的过程中,各战胜国之间因利益所爆发的矛盾十分严重,因此,在谈判的前中期,各国都未能达成共识,做出有效的决定。随着谈判场上的气氛越来越僵,日本等几个国家的代表先后离席,后来,意大利也因在领土问题上得不到满意的结果而退出谈判。

所以,最终留在谈判场上的战胜国仅剩英、法、美等少数几个国家。

由于参与谈判的代表数量减少,所以,意见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统一,几个国家拟定出一份让各国都能接受的条约,交由德方代表签署。为了在和约签订仪式过后,督促德国履行条约的内容,同时,保证国际秩序不会受到影响,各国还成立了一个“国际联盟”。

对于战胜国来说,不论谈判的结果如何,本国都能获得一定的利益,摆在谈判桌上商议只是获得利益的多寡问题罢了。不过,对于德国来说则不然,不论谈判的结果如何,德国都要承受巨大的损失,所以,德方代表在可能的情况下,必须用种种手段与缔约国讨价还价。毕竟,这场战争已经让德国自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民经济倒退了几十年,若在这一基础上对战胜国进行赔偿,无疑是雪上加霜的。

因此,德国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压低赔偿的数额,将所有损失控制在能够负担的范围内。

显然,处于主导地位的战胜国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价码,敦促德国承担全部责任,因此,德国人十分不愿意签订这份条约。

那么,《凡尔赛和约》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德国方面虽然早有准备,但是,在谈判桌上仍被巨额的赔偿金额及条款吓了一跳,因此,德方对这份条约的签订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然而,战争失败已是既定事实,德国碍于国际压力必须完成签订仪式,根本没有其他选择。和约签订后,德国根本无力承担巨额赔偿,只能先支出一定比例的赔偿,并许诺剩余的部分在短期内偿还。虽说德国只赔偿了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一小部分仍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德国承受了庞大的经济压力,这一负担直接造成了德国内部的经济危机。

《凡尔赛和约》对惩罚德国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却十分差强人意。战胜国对德国的过度压迫使德国的国家经济变得十分羸弱,这也直接导致德国人民产生了极其强烈的抵触情绪,由此才会发生未来一系列地违约行为。虽说按照和约的要求,德国的参谋总部已经解体,但总部仍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运转着。除此之外,德国的军事家从一战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德国军队也因此变得强大。随着德国的经济复苏,和约对德国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希特勒上位后干脆公然违约,再次向世界宣战。

既然,战败国理应承担责任,那么,德国内部为何会对这份和约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呢?

实际上,还是因为和约的内容对于德国来说太过于苛刻了,所以,才会让德国人产生了受辱的感觉,愤怒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才是战败的一方。

并且,在德国内部,保皇派与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德国民众均对当局产生质疑,认为:一切结果都是因为当局处理不当所致。最让德国人无法承受的是,国家要拱手交出一定比例的矿产、钢铁产业的使用权,对于一个以重工业生产为核心经济的国家来说,此举无疑会让无数德国工人失业。

这份合约改变了太多德国人,其中,就包括了阿道夫·希特勒,一场新的政变正在潜移默化的计划着... ...不过,这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

【《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后果分析》、《一战后的“国际联盟”》】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