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人最后是怎么免得杀身之祸的?试试贪财+好色
2022-04-17 15:08:00 来源: 腾讯网

君臣关系在古代是非常难处理的一种关系。作为臣下,如何处理与君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君主不喜欢过于愚蠢的臣下,也不喜欢过于聪明的臣下;君主既希望臣下能够替自己分忧,又担心臣下功劳太大。臣下处理与君主的关系时,既要展现出自己有能力的一面,同时还要避免功高震主。

古代不少大臣因为功高震主而失去了生命,比如韩信、彭越、岳飞、李善长、年羹尧等人。这些人之所以被杀,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忠心,更不是因为谋反,只是因为功劳太高,有的人甚至已经建立不赏之功。如果一个大臣建立足够高的功劳,已经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应该如何自保呢?

皇帝希望大臣能够替自己分忧,但是却不希望大臣的风头超过自己,更不能让皇帝有不安全感。如果这个皇帝明显感受到了来自于功臣的压力,便有可能举起屠刀,屠杀功臣。如果功高震主之臣想自保,则需要消除皇帝的疑虑,让皇帝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威胁到皇权。

相比较于贪官,皇帝可能更害怕那些不贪不占、能力超强的官员。皇帝希望官员以自己为核心,在自己的领导之下行事,有一定做事能力,但是绝对不会抢自己的风头。如果哪个功臣能够做到这一点就会相对安全。古代功臣为了活命,也创造了不少自保模式。我们一起看看如何才能避免杀身之祸!

功成身退

皇帝之所以杀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惧怕功臣手中的权力。如果功臣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皇帝的杀心自然也会减轻很多。历史上聪明的功臣,往往会选择交出自己手中的权力,换回皇帝的安心。比如,赵匡胤提示自己手下交出权力,石守信等人便乖乖地交出了权力。东汉时期,刘秀曾经实行退功臣、进文吏的政策,大量功臣得以保留。

一旦功臣手中没有了权力,就等于是失去了牙齿和利爪的老虎,已经失去了威胁。这时候,大多数皇帝会收起屠刀,希望功臣能够安享晚年。除非碰到一些特殊的皇帝,比如朱元璋。如果遇到朱元璋这样的皇帝,能不能活下去全靠运气。汤和等人不光有智慧,而且有运气,最终躲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联姻模式

古代婚姻往往牵扯到政治因素。皇帝往往会利用婚姻拉拢大臣,大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会想尽办法跟皇族攀上关系。古代许多功臣,为了消除君主的猜忌心理,也会采用联姻的方式。汉朝初年的周勃为了保全自己,与汉文帝联姻。周勃的儿子周胜娶了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汉文帝猜忌周勃的时候,绛邑公主曾经拯救了周勃。

功臣与皇帝联姻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徐达的女儿嫁给了燕王朱棣,郭子仪的儿子娶了公主。联姻对皇帝和功臣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大家都各取所需。

自污模式

君主之所以惧怕功臣,就是怕功臣危及自己的地位和江山。能够威胁皇权的功臣大多具有两个要点:名望、权力。交给权力能够消除君主猜忌,折损名望自然也能消除君主的疑虑。西汉初年的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采取贪污、害民的办法自污名声。最终刘邦不仅没有惩罚萧何,反而消除了对于萧何的猜忌。

有了萧何的先例之后,自污名声的方式此后也被不少功臣使用。君主不怕功臣贪财好色,最怕功臣不贪、不色。在君主看来,贪财好色的功臣更容易掌握,名望极高的功臣威胁更大。

归隐模式

相比较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更加能够消除君主的疑虑。功成身退还有可能东山再起,退隐山林则彻底失去了威胁。不少古人功成名就之后,为了躲避君主的屠刀,会选择归隐山林。比如,范蠡和张良。

范蠡辅佐勾践灭吴之后,带着西施归隐山林,从事商业,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富豪。文种大夫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最后则被勾践杀害。张良辅佐刘邦建立大汉之后,基本上处于半归隐的状态,最后干脆在山林里练起了气功。刘邦整治功臣的时候,韩信被处死,萧何需要自污保命,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则完美地避过了刘邦的屠刀。

归隐模式是最佳的方式,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少人之所以为君主效力,就是为了获得名利。很少有人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彻底归隐山林。

装疯卖傻

这种模式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办法,不过一般人不会使用。一旦使用这种办法,要不然有所企图,要不然要一辈子装疯卖傻。一旦被君主发现装疯卖傻,极有可能让君主更加猜忌。

司马懿为了瞒过曹爽,选择了装疯卖傻,成功地诈骗了曹爽,躲过了曹爽的屠刀。司马懿装疯卖傻是为了迷惑曹爽,最终发动政变。燕王朱棣为了消除建文帝的猜忌,也曾经采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最终朱棣也成功地躲过了一劫,并且靖难成功。依靠装疯卖傻消除猜忌的司马懿和朱棣,最终也都走上谋反的道路。

功臣为了自保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有的功臣能够保住身家性命,有的功臣则身败名裂、身死人手。功臣能不能保住性命,还和君主有一定关系。遇到刘秀、赵匡胤这样的皇帝,只要不是太过分都能保住性命;遇到朱元璋这样的君主,能不能保住性命,除了要看方法还要看运气。

责任编辑:zN_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