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秦始皇有百万虎狼之师,怎么不灭了匈奴,却要修长城?
2022-04-16 18:32:50 来源: 腾讯网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为将统兵三十万打跑了匈奴,之后修筑长城进行防御。秦朝有百万军队,足够以绝对实力碾压匈奴,为何不灭了他们,而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长城呢?

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大的建筑。我国现存的万里长城主要是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宁虎山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长城始现于春秋时期的楚国,用来抵御其他诸侯国入侵而建,称为方城,后来齐、燕、赵等诸侯国争相效仿。如今看到气势雄伟的长城,让人总不自觉地就想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他耗费巨大民力修建长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派蒙恬打跑了北方的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同时征调大量民力修建长城,并将原来北方燕、赵等诸侯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阻止匈奴南下,这就是秦长城。匈奴是夏朝后裔,商朝时称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称猃狁,战国称匈奴。匈奴居大漠南北,以牧畜为生,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匈奴人从小骑马射箭,都是天生的骑兵。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匈奴人不敢犯边。战国末年,匈奴趁秦灭六国时无暇顾及,大举南下越过阴山,占据黄河“几”字一横上面的肥美草场及河南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蒙恬为主将,王离为副将, 统兵三十万,北征匈奴,收复河南地。

匈奴退到阴山长城以北,甚至收缩到大漠以北。秦始皇令扶苏、蒙恬、王离将燕、赵、秦三国所筑长城连接起来。西自临洮,东至辽东,称万里长城。在《过秦论》中,贾谊是这么说的:“蒙恬北筑长城而守籓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图-秦长城西端起点临洮县

蒙恬三十万兵力打得匈奴落花流水,当年就收复河南地,统一后的秦朝所拥有的虎狼之师何止百万。按理说,以秦朝的军事实力绝对碾压匈奴,却去费力地修只能防御的长城,颇为奇怪。为了修长城,沉重的徭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将秦朝拖入危险的边缘,成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百姓力竭,欲为乱者十家而五”。 修建长城的代价很大,但秦朝还不得不修,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边境线太长,易攻难守

统一前由燕、赵和秦国共同面对北方游牧势力时不时地袭扰,统一六国后,漫长的边境线必须秦朝来独自面对。边境线实在太长了,匈奴人三五成群地骑着马就冲进来了,抢完了就跑,等接到消息赶去,人早跑没影了。有了长城就好了,虽然匈奴人也可以翻长城进来,但是马进不来。没了马的匈奴人就和没了牙齿的老虎一样,没有威胁,小规模进来打谷草就不行了。匈奴人只能较大规模一起出动,攻破关口进来,但烽火台狼烟一起,长城沿线的各处援军很快就会收到信号,进来的匈奴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归路被断,能不能全身而退的问题了。

二、打败匈奴容易,灭掉他们很难

如果面对面真刀真枪的对垒,拥有百万虎狼之师的秦朝可以轻松碾压匈奴,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人家不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从不觉得丢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匈奴人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你想找到他们还真不容易,不是人多就能搞定的。

当时因为交通条件及运输工具的限制,从中原运送一石粮食至河套地区的成本高达近二百倍,换句话说你运一石粮,得付出近200石粮食作为消耗成本。你要带着几十万大军茫茫大漠中四处搜寻,光是后勤补给就能把你拖垮了,还不一定能找到人家在哪里。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逸待劳、守株待兔,我修好院墙(长城),在家里坐着等你来了再揍你。

三、秦朝刚建立不久,内忧外患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但是被灭国各国贵族口服心不服,都在等待时机,暗流涌动。岭南的百越还没能彻底平定,北方的匈奴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秦朝两面出击,南征百越,北逐匈奴。同时开辟两个战场,两线作战,这对新生的秦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稍有不慎将万劫不复。所以必须得有个主次,相比岭南,匈奴问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掉的,修建长城进行防御,只要不出大问题就行。

四、长城线外非传统的农耕区

在当时看来,长城线外的土地和鸡肋一样,虽然弃之可惜,但食之无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长城线大体上是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是古代的农耕和游牧的分界线。对秦朝来说,当时人口并不多,土地的压力不大,农牧分界线外的土地由于降水量少,不太适合农耕。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土地上耕种,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李斯就曾以“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为由,劝秦始皇不要攻击匈奴。与其费心费力打下来空着,还不如建好长城,守着不让你过来我这边就行。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