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17岁混血少女,劝降日军,却被拖入军事要塞,最终只留下一块头巾
2022-04-16 15:33:10 来源: 腾讯网

很多人对于抗日战争的认识,都以为是八年抗战,其实,我们抵抗日军侵略者的抗日战争,长达十四年之久。

最初八年抗战的时间划分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

后来,我国将抗日战争的时间起点修改为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确认了抗日战争长达14年的时间线,课本中也都对此做出了相应修改。

这14年里,中国人在日军残暴侵略下付出了血的代价,数万万军民牺牲于战火之中,无缘得见新中国的壮景。

我们能够历经十四年,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是全国军民的共同努力,这之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他们有的广为人知,有的却鲜有人知。

17岁的少女嘎丽娅,便是后者。

二战期间,苏联和中国一样陷入战火之中,那时候的苏联与中国关系紧密,共同投身于全世界反法西斯、反侵略战争的阵营。

嘎丽娅就是那时候出生的中国和乌克兰混血,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又生活在多民族聚居区,所以学会了三国语言,其中就包括日语。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善良的少女,最终却毁在了日军的手中,尸骨无存。

在日本战败前夕,苏联也成功击退入侵苏联的德国侵略军。

取得本国境内的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开始选择开拔中国东北,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协助中国消灭东北境内的关东军。

令人想不到的是,早就丧失人性的日本侵略者,为了让苏联红军投鼠忌器,竟然劫掠走上百名无辜百姓,龟缩于绥芬河军事要塞,不肯冒头。

只要苏联红军对他们开炮,那些无辜百姓必然会和日军一同死亡,苏联红军无可奈何,只能尝试劝降,试图以最低的无辜伤亡换取战争的结束。

但是有一个难题摆在他们面前,苏联军人不会日语,当地百姓也找不出一个会日语的人。

很快,有人就想起会日语的嘎丽娅。

当嘎丽娅接到希望她能够去劝降日本的任务时,她的母亲并不希望嘎丽娅去冒险,但是这个年仅17岁的小姑娘没有害怕,并说道:“里面还有自己的日本同学呢?没事的”

就这样嘎丽娅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前往绥芬河军事要塞的路途。

与嘎丽娅同行的,还有4位保护她安全的苏联红军。

在当时的苏联红军看来,如今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更何况日军先举了白旗,嘎丽娅的安全应当是有保障的。

然而,他们终究是低估了日军的残暴,高估了日军的人性。

嘎丽娅她们一共和日军进行三次交涉,在第三次交涉时被日军突袭。

嘎丽娅和随行的数位苏联红军全部惨遭日军毒手,无一人幸存。

日军躲在要塞中对劝降小队进行扫射,嘎丽娅更是直接被拖入了要塞之中!

这样的结果,让苏联红军心痛至极,最终不得不选择炮轰绥芬河军事要塞,决不能让这些暴虐的侵略者走出要塞,再去残害其他人!

炮轰结束后,苏联红军快速闯入要塞,试图搜寻嘎丽娅和其他红军的下落。

此时的他们,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只能带走所有人的尸体。

但是对要塞经过了严密搜索以后,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嘎丽娅尸骨无存,唯一能找到的,便是这个小姑娘总戴在头上的一条白色头巾。

没有人知道嘎丽娅经历过了什么,谁都不愿去想,这样一个勇敢的小女孩遭受了怎样的地狱。

苏联红军带走了嘎丽娅留下的白色头巾,而年仅17岁的嘎丽娅,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东北的绥芬河要塞。

她长眠于这片与她有着一半相同血脉的土地,将青春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刻在了中国抗日历史之中。

遗憾的是,战后,存活下来的26名日军被遣送回了日本。

而随着苏军的离开,没有人为嘎丽娅的事作证。毕竟“一个平民的死”在任何年代都是“渺小的”,“不值得被关注”,因此她也没被追为烈士。

而在绥芬河的简史稿中也仅仅只有一句"张焕新(嘎丽娅父亲,中国山东人)的混血姑娘三次上天长山劝降"这简短的一句话。

而参加此次行动的苏联军官,获得一枚红星勋章,却没人记得一名叫嘎丽娅的勇敢女孩为大义永远长埋地底。

直到在这三十多年后,一次电视节目中,这位苏联军官讲述了这件事,嘎丽娅的事迹才渐渐为人所知。

进入新世纪,普京为绥芬河的纪念碑题词以表中俄友谊,让更多人了解了包含嘎丽娅在内的这些英勇烈士的事迹。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块伤口,有的伤口已经愈合,可曾经的惨痛都化为可怖的伤疤,永远的留存在那些遭受战火侵袭的国家,留存在那些在战火中遭遇不幸的人身上。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累累罪行,像嘎丽娅一样毁于战火的生命不知凡几,一次次的屠杀里留下的全都是一笔笔血债,这些英勇事迹,需要我们每个人铭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历史汐说

他是朱老总疼爱的孙子,仗着身份一再犯错,后因“流氓罪”被枪决

普京与寡头们的交锋,一寡头直言:我可以让哪怕一只猴子赢得选举

侵华日军究竟有多残忍?“烫刑”、“腌刑”、“活埋”,突破底线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