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广西历史:清代广西十一府之十,太平府行政区划范围,边陲故事多
2022-04-16 10:56:22 来源: 腾讯网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太平府,一个历史行政区域的名字。

古代叫这名的有两处,一处在今天安徽,辖境相当今安徽马鞍山、当涂、芜湖、繁昌等市县地,治所当涂县;另一处就在今天广西,辖境差不多就是今天崇左地区。

两个太平府都差不多是一个时期改置,都是1912年被撤消。但因为地情文化,历史发展不同,这两个太平府的历史人文却又是不一样的,而因为广西太平府地处于边境之地,当中的故事更为复杂。

其他不说,就说明清时期,广西行政划分中,省以下一级行政中有十四,五个府州的划分,这些一级府州,再有数十个的二级州县辖区划分,总体来说,大部分府州辖的州县相对还是比较稀疏的,分布不说合理,但起码府州以下各县一级的州县还是分得比较开的,从地图上看,大致都能看得清楚。

不过,有个例外,那就是太平府,太平府的州县一级行政是划分最细,最多,最复杂的,要是从地图上看,那密密都是字,各行政之间分布都是一堆堆的,不好分清。

如明代时,太平府领辖十五州四县,即:崇善县,陀陵县,永康县,罗阳县,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养利州,成承州,左州,全茗州,镇远州,思同州,茗盈州,龙英州,结安州,结伦州,都结州,上下冻州,府治太平州。

但是到了清代末中后期,太平府领辖的州县划分就更为细化了,有一县四州二厅十六土州二土县一土司,即:崇善县,宁明州,左州,养利州,永康州龙州厅,明江厅,罗白土县,罗阳土县,上下冻土州,思陵土州,下石土州,凭祥土州,江州土州,思州土州,太平土州,安平土州,龙英土州,全茗土州,茗盈土州,万承土州,结安土州,吉伦土州,都结土州,镇远土州,上龙土司,府治崇善县。

那面积不大的太平府,怎么会产生这么多的二级行政区域,划分得那么细呢?真讲起来,那就是几匹布那么长了,这一篇文章是讲不完的,那就简单来说。

不说三皇五帝,就从秦代开始,秦军征服岭南后,设了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其中,太平府就在象郡范围里。

但是,历史对于这三郡之地,文献记载却是有很大区别的。三郡的历史记载,自东往西,如果说东边南海郡有十页纸的篇幅,那中间桂林郡就是三页左右,西边象郡就是一行两行的量了。所以,在秦汉时期,象郡范围内发生过的事情,只言片语的流传,后世不是很清楚的。

主要是地理环境,象郡地带都是山高林密之所,生活着的都是古代岭南先民,如秦代叫瓯越,骆越,乌浒等等,秦始皇开置三郡后,名义上是占据了岭南所有地盘,但实际上秦军占领的只是一些平原,一些江河航道,往来陆路的要点。实际上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山区,原始地带都还是岭南先民们的退居之地。

再通俗点讲,秦军带来的中原文化与岭南原始的土著文化还是有所隔阂的,相互间还有一种敌对,对抗的意思。

后来,南越国的繁荣,东汉马援南征交趾,历史潮流下,使得区域有所融合,但是太平府一带,和中原王朝还是有着不同程度的距离的。虽说这一带是各王朝的属地,但具体到某个区域,比如地方的民政事务之类,中央王朝还是没办法直接管理的。

这些地方的管理机构和中央王朝的官府体系是不同的,一般官府体系都是流官制,也就是官员任期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换另一批人来;而这些地方还是由地方的头人,首领,有影响力的人来管治地方,并且他们的权力还可以世袭,代代相传。

当时的史学家也把这些地方叫做蛮獠之地,不太好管理,所以,发展到了唐代时,大唐政权为了管理好这些地方,就推出了一种适合这类地方的行政管理体系——“羁縻制度”,说直白一点,这种制度就是高度自治,主权属中央王朝,但地方管理权则是地方领袖,头人等等,是“皇权不下乡”的地方。

太平府一带,就是实行这种制度的地方,唐太宗贞观初,设左江镇,辖下各州属邕州都督府。区域大概分为六个蛮州:思同,万形,万承,波州,左州,思城

所谓蛮州,中央王朝为了统治,稳定地方所实行的羁縻制度,虽然唐太宗分置六蛮州,看起这一大片区域划分的还不是很细,仅仅六个蛮州,但各地方头人相互间还是各怀心思的。

于是,到唐德宗年间(公元779年 - 805年),西原黄峒的酋长,黄世卿起兵占了崇左及周边一大片区域,把当是各地的姓氏家族都打压下去,可以说当是六蛮州基本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内,黄世卿家族成为了地方的老大,并且权力由黄世卿一脉传承下去。

到了宋仁宗(皇佑年)时,广源州蛮侬智高起事了。不管他是为何起事,反正到最后他把地方的体系给打乱了,还建了个“南天国”。这样肯定不被宋王朝所容忍的。于是,大宋派出“面涅将军”狄青出兵南征。

侬智高当然不是狄青对后,很快就被赶走了,这片区域重归大宋朝廷管理。那就面临一个问题,像这种“蛮地”该如何管理呢?继续实行唐代留下来的羁縻制度?这显然不现实,因为由地方的头领,酋长管理地方,万一又出来一个侬智高,那不是又生点事出来吗?

于是,一个新的制度在这片土地实行了,那就是土官制度,以强化行政区划制度,把西部一带稳定于中原版图。

首先,把左右江周边各溪峒蛮地,以“寨”为行政单位来划分,分为五寨:一太平寨,又名武寨,治所在丽江;二古万寨,治所在左州一带;三迁隆寨,治所在现在南宁周边;四永平寨,治所在宁明一带;五横山寨,治所在田州境,现田阳范围。

太平府主体大概都在太平寨范围内,分十一州六峒:太平州,龙州,安平州,上思州,上下冻州,镇远州,思明州(剩下几州看不清);龙英峒,耸峒,怀恩峒,安峒,结安峒,渠望峒

这地州峒的最高长官,则是由狄青部队里那些有功勋的将士所担任,并且州峒长官附属部队也相应的留下来,算是戎边,这促进了边陲之地的稳。

也正是这群人的驻留,经过一代代的繁衍生息,所以很多这些地方的后世都把其先祖追认为随狄青而来,多来自山东等地。

元代短暂而建制简单,史籍中基本认为这个区域沿宋制,只是把太平寨被改为太平路,但是,因为时势的影响,蒙元政权更是没什么精力管理这里的一切,地方更多的,还是世袭土官那一套管理模式。也正是时代的乱局,地方土官势力间倒是有所摩擦与兼并,最后太平路被分为十九州四县,行政建制数量比宋代时分得更为细化了。

到了明代,朱元璋取得了天下,袭得了皇帝的正统,为了更好的收拾江山,固定大明版图,于是派兵南征,明军进入岭南,实际上大的战事并不多,特别是现在广西西部一带,虽说土官势力林立,各有地盘,但是大明军队所到之处,各地州县,溪峒的土官,土酋都纷纷出城表示归附。

明朝政府就重新改革了,把太平路改为太平府领辖十五州四县,即:崇善县,陀陵县,永康县,罗阳县,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养利州,成承州,左州,全茗州,镇远州,思同州,茗盈州,龙英州,结安州,结伦州,都结州,上下冻州,府治太平州

由于太平府的土官,土酋主要献地归附,所以,大明官府给他们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各土官,土酋仍然可以管理着自己原来的属地,地位可以世袭,只要遵守两条就够了,一是服从官府管理,二是要接受朝廷派一位流官到地方当下手。

各地的土官都有哪些呢?其实主要是几个氏族大姓。

崇善县,土官赵氏承袭,不过至宣德二年时,赵氏赵暹谋反被诛,从而取消了世袭,八年时改土归流。

永康县,土官杨氏承袭,成化八年,杨氏土官以罪诛而改土归流。

罗阳县,土官黄氏承袭。

太平州,土官李氏承袭。

安平州,土官李氏承袭。

养利州,土官赵氏承袭,不过到宣德六年,赵氏土官赵文安犯事,“被诛灭”,从此养利州改土归流。

万承州,土官许氏承袭

左州,以土官黄氏承袭,在天顺年间,同样是黄氏土官犯事,被改土归流。

全茗州,土官许氏承袭。

茗盈州,土官李氏承袭。

龙英州,土官赵氏承袭。

结安州,土官张氏承袭。

结伦州,土官冯氏承袭。

都结州,土官农姓承袭。

陀陵县,土官黄氏承袭。

还有思城州,镇远州,思同州等等,总之地方的土官故事还是很多的,都有哪些精彩呢?改天再慢慢说了。

到清代,太平府的变革就更多了,主要的,就是改土归流,清代皇帝也意识到土官治理的制度不太好,所以时刻准备着这些地方的改土归流工作。

有一些地方的土官犯事被诛或是取消世袭制,有一些地方的土官则是因为“故绝无嗣”,最后引发了官府对地方的改土归流。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行政区划上。在清初,太平府有州三县一土府一土州十八土县二十一巡检二

到清中后期,那就变成了一县四州二厅十六土州二土县一土司。从而成为了广西区域范围内,最多小行政建制的地方。

即:崇善县,宁明州,左州,养利州,永康州龙州厅,明江厅,罗白土县,罗阳土县,上下冻土州,思陵土州,下石土州,凭祥土州,江州土州,思州土州,太平土州,安平土州,龙英土州,全茗土州,茗盈土州,万承土州,结安土州,吉伦土州,都结土州,镇远土州,上龙土司,府治崇善县

太平府治下土州土县数量多,每个土州土县的管辖区域实际上并大,到民国改制时,实行省县二级制,土州土县全部改成以县为建制。按当时的县等级制度,基本上都是四五等的县,其中,广西最小的五个县,都在这个区域,即养利县,宁明县,凭祥县,左县,明江县。

到后来,广西再次进行县与县的合并改革时,相当多一部分也在这个区域,像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整理推出的《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系列文章,其实很多都是讲这个地方的故事。

曾经作为太平府建制,这里的人文故事很多,但因为当时执行的制度不一样,所以久远一点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晰,地方史籍都记了些什么呢?这个就要慢慢翻书慢慢说了。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责任编辑:zN_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