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朱元璋和朱标意见不一问大臣,臣子回答后顿感不妙,靠装疯保了命
2022-04-15 21:05:04 来源: 腾讯网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他觉得这个职业还不如他当和尚时轻松自在,尤其是看着那群满腹经纶的学士,在自己面前引经据典,朱元璋打心底里自卑。

没错,朱元璋的自卑是刻在骨子里的,即便是当上皇帝之后,这种自卑感也是如影随形。

当然,这并不是朱元璋的错,而是他作为一个草根皇帝的悲哀。

每个人都很享受被吹捧的感觉,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登基之后,那些臣子自然也少不了一番阿谀奉承,其中就有一个官员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这样写道:

天生圣人,为民作则。

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对朱元璋莫大的吹捧,朱元璋一开始自然也很享受,可是他越想越不对劲,后来直接将这位官员拉出去给砍了脑袋。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朱元璋觉得这位官员在用文字讽刺他,在他看来,“生”和“僧”读音相近,“则”和“贼”读音相近,他就认为这位官员表面上是奉承自己,实际是说他当过和尚,做过流寇毛贼。

这一下就戳到了朱元璋的痛处,这官员拍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自然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在朱元璋手下打工,可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整日里战战兢兢,唯恐一个疏忽脑袋就搬了家,这是多么的煎熬。

不过,作为朱元璋的儿子,倒是比较幸运,因为在这些儿子面前,朱元璋充分展现了父爱,尤其对于长子朱标,更是关怀备至。

即便有时候朱标的做法让他很难受,他都没有想过要换个继承人,而有那么一次朱元璋和朱标意见不一,朱元璋就询问大臣该怎么处理,结果臣子回答后顿感不妙,最后靠装疯才保住了命。

这位大臣名叫袁凯。

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诗

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人,他是个博学多才的文人,学而优则仕,袁凯的志向自然也是做官,可是在元末动荡的年代,他一身的本事却只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官,这是相当无奈的一件事。

袁凯也极其会写诗,有那么一次在浙南名士的聚会中,有人就拿着一首《白燕》向袁凯展示,袁凯读过之后,对其中的一些字词给予了肯定,但也指出而不足,觉得这首诗虽然不错,但并为完全勾勒出白燕的身姿。

随后袁凯提笔写了一首,其中有句诗这样写道: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仍未归。

满座的文人读过之后,纷纷叫绝,自此之后,袁凯也有了袁白燕这一美称。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袁凯觉得自己一展抱负的时候到了,后经人举荐,袁凯成为了明朝的御史,这可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还是能时常陪伴在皇帝左右的那种官。

可是袁凯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反而觉得很憋屈,因为朱元璋多疑,杀戮之心相当重,作为御史的他,就想着劝一劝朱元璋。

婉言上书,恍悟用心良苦

在一位明朝人所写的《北窗琐语》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作为明朝开国功臣的徐达,他有一个被叫做谢氏的夫人,她天生神力,可以挥舞起百斤重的武器,仗着这一优势,曾在徐达军中多次立功,后来凭借着爽快的性格与马皇后结为了闺蜜。

但是她没有文化,更不懂得君臣之礼,有那么一次,她进宫去找马皇后叙旧,她说了一句“我家不如尔家”,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毕竟臣子的府邸哪能比得上皇宫。

但是这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他觉得有问题,就对谢氏产生了杀心,在马皇后规劝她的时候,朱元璋直接表示:

枕边之言,中山宁不动心乎!

当时徐达已经被封为了中山王,朱元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谢氏整日里相伴徐达,保不准哪天徐达就动心来抢自己的皇宫了。

于是朱元璋就召见徐达进宫,随后安排武士去徐达家里要了谢氏的命,并且告诉徐达,我今日免了你的灭族之灾。

徐达不明就里,等到回家之后才发现谢氏已经不在了。

袁凯自然也知道朱元璋杀戮之心太重,于是就找了个机会对朱元璋说:

诸将习兵事,未悉君臣礼,请于都督府延(请)通经阅古之士,令诸武臣赴都堂听讲,庶得保族全身之道。

也就是对朱元璋说,并不是臣子有异心,而是他们久经沙场不懂君臣之礼,让朱元璋请一些博学的人为这些臣子授课。

朱元璋思考之后,觉得也有理,便采纳了袁凯的建议,不过后来他并没有因此而放过那些功臣。

言多必失,皇帝太子终不同

朱元璋的认可,让袁凯想当然了,而他也因此差点被朱元璋砍了脑袋。

朱元璋嗜杀,对于臣子极为苛刻,而作为太子的朱标却心慈仁厚,每次当朱元璋惩治官员的时候,朱标都于心不忍,觉得自己老爹做得太过分,容易失去人心。

朱标也曾规劝过朱元璋,奈何朱元璋也不为所动,只是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想以此让朱标得到人心。

有那么一次,朱元璋就已经为犯人定了死罪,但是为了锻炼朱标,就让袁凯将这些案件交给了朱标,让他看看有没有不妥。

朱标一看,觉得刑罚定得太重了,就将朱元璋所定的不少重刑都改了为轻刑,等到袁凯拿着朱标复审过的案件交给朱元璋时,朱元璋就问袁凯,究竟是他对还是太子对。

袁凯一听,觉得这事大了,但又不能不回答,于是思考片刻便说:

陛下法之正,东宫心之慈。

这意思就是说,朱元璋定的刑罚公正,而朱标宅心仁厚才改轻了。

还别说,这回答当真令人叹服,两边都没有得罪,绝对是高情商的表现。

细思不妙,靠装疯保了命

朱元璋听了袁凯的回答,当场也没有说什么,正当袁凯为自己的回答满意之时,他却隐隐感觉出了一丝不妙。

对于常伴朱元璋左右的袁凯,有了这种想法,还没等他想好对策,朱元璋的惩罚便接踵而来。

朱元璋思考了袁凯的回答之后,他觉得袁凯这个人太过狡猾,这样的答案都能想出来,还真不是一般人,既想讨好皇帝,又想在太子面前装好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于是便对袁凯产生了厌恶之心,袁凯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自己已经得罪了皇帝,如果再不做出反应,那么他的下场将会极其悲惨。

袁凯想出来的办法是装疯,史书中有这般记载:

佯狂告免归,久之以寿终。

意思是说,袁凯装疯卖傻,做出了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举动之后,便向朱元璋辞职,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个装疯的孙膑,只不过袁凯没有机会报仇而已。

朱元璋看到袁凯主动请辞,再加上他疯癫的举动,倒也没有为难他,以为袁凯是真的病了,便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而袁凯就此逃出虎口,最后得到了善终。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手下为官,确实不容易,如果没有高的情商,小命随时不保,而袁凯却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性命之忧,不得不让人佩服。

参考文献:《明史》、《北窗琐语》等。

责任编辑:zN_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