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他是明仁宗嫡次子,一个终身未就藩,留在京城的工具人
2022-04-15 07:37:28 来源: 腾讯网

明仁宗朱高炽一生有十个儿子,其中嫡子的数量和他老爹朱棣一样,有三个,分别是皇长子朱瞻基、皇三子朱瞻墉和皇五子朱瞻墡。朱高炽登基后,将嫡长子朱瞻基立为皇太子,封嫡次子朱瞻墉为越王,建邸衢州府,封嫡三子朱瞻墡为襄王,封地为长沙府。

都知道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俩都是明君,创建了“仁宣之治”,也说明明朝在这个时候仍处于盛世。因此不管是朱瞻墉还是朱瞻墡,他们身为朱瞻基同母弟,都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有享之不尽的荣华。

然而事实上,不管是朱瞻墉还是朱瞻墡,或许他们这一生精神上过得并不舒坦。先简单说一下嫡三子朱瞻墡,《明史》记载他

“庄警有令誉”

,他是明朝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藩王,一生中有过三次差点被拥上皇位的经历。可朱瞻墡本人并不想坐皇位,因此每一次都是战战兢兢,平日生活里也谨守本分,生怕被别人抓住小辫子,所以也就算不上真正过得舒舒坦坦。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以后再细说。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明仁宗嫡次子朱瞻墉。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来说说,为什么他的一生过得并不舒坦。这是因为朱瞻墉作为明仁宗嫡次子,明宣宗同母弟,他一生物质上自然无忧无虑,可他却是一个终身未就藩,留在京城的工具人,因此精神上并不好过。

朱瞻墉出生于永乐三年,所以父亲登上皇位时,他19岁。原本这样的年纪,已经可以就藩了,但朱瞻墉却没有这个机会。他被封为越王之后,封地的王府也开始修建。此时太子朱瞻基被派到南京,他们几位皇子则留在京城。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明仁宗朱高炽仅在位十个月就驾崩了,朱瞻基甚至还未从南京回来。一方面,朝廷急召太子回京即位,另一方面,张皇后命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一同监国。

朱瞻埈是明仁宗次子,其生母是李贤妃,换句话说,朱瞻埈是庶子。而朱瞻墡是张皇后所生的嫡子,让他们俩共同监国,也是为了相互制衡。但实际上,假如太子朱瞻基无法顺利赶回来继承皇位,接下来的继承人选,也轮不到他们两个。

这是因为,明朝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制度,明仁宗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自然是嫡长子朱瞻基,那么第二顺位继承人,就应当是嫡次子朱瞻墉。朱瞻埈虽然年长,但他不是嫡子,朱瞻墡虽然是嫡子,但他又比朱瞻墉小。

因此在当时,朱瞻墉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工具人,一旦朱瞻基无法顺利回京,那么他就会是新的继承人选。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朱瞻基可能无法顺利回京呢?

这是因为他的二叔,也就是明仁宗的同母弟汉王朱高煦,一直存有谋反之心。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他早就设下埋伏,准备半路截杀侄儿。实际上,朝廷担心的正是这一类的事情,太子回京的路上,可能遇到的危险是无法估计的。

好在朱瞻基早就得知了二叔的阴谋,于是从另一条路赶回了京城,最终顺利继承皇位。按理来说,朱瞻基已经顺利继承皇位,那么朱瞻墉这个工具人也就不需要了,也就可以就藩了。可他仍然没有就藩,这时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朱瞻基直到登基,都还没有儿子。根据明朝制度,皇帝在没有子嗣的情况下,他如果驾崩,就应该采用“兄终弟及”的继位方式。而在朱瞻基之后的嫡次子,正是朱瞻墉。

其二,就在朱瞻基登基后不久,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于是朱瞻基御驾亲征,他再次命郑王和襄王一同监国。朱瞻基这个决定,在这里有多个原因,先是因为郑王和襄王有共同监国的经历,他们有经验,接着也是为了让他俩能相互制约。

之所以没有将此重任交给越王朱瞻墉,是因为他仍然只是个工具人。朱瞻基御驾亲征,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么朱瞻墉还是那个“兄终弟及”的人。而朱瞻基不愿意让其监国,就出于一个私心了。

这时候朱瞻基还没有儿子,可对于他本人来说,自然还是希望将来有儿子时,要将皇位传给他,而不是让弟弟来继承皇位。所以朱瞻基不愿给朱瞻墉权力,以免他起坏心,到时候自己刚刚在外面打仗回来,还得收拾家里,多累啊。但毕竟自己此时的确还没有儿子,因此朱瞻墉这个工具人还是必须留在京城的。

不久,朱瞻基顺利平定汉王叛乱回京,郑王和襄王的任务完成了。宣德二年,朱瞻基终于迎来自己的长子朱祁镇。宣德三年,朱瞻基废掉皇后胡善祥,将朱祁镇生母孙贵妃册立为后,又将朱祁镇封为皇太子。

事到如今,朱瞻基的皇位已经坐稳,国家储君已定,于是宣德四年,各位藩王也都相继就藩。可唯独越王朱瞻墉,还是没有接到让他就藩的旨意。既然皇帝已经有了儿子,那么朱瞻墉这个工具人也不需要了,为何他还是没有就藩呢?

虽然朱瞻基有了儿子,但谁也不能保证,这个皇子就能顺利长大,活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所以朱瞻墉这个工具人还不能“功成身退”。宣德十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明英宗。

此时仍在留在京城的朱瞻墉已经十分尴尬了,但他仍然没有接到让他就藩的命令。仔细想想,多年来朱瞻墉留在京城,充当的都是“工具人”角色,他的日子能过得舒坦吗?要时时刻刻不犯错,更怕做了什么,让皇帝产生误会,所以说,“工具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仅如此,就算你什么都不做,仍然可能遭到怀疑,或是别人的陷害。所以为了继续安稳在京城待下去,正统二年,朱瞻墉专门在北京潭柘寺院内,为母亲张太皇太后建了一座金刚延寿塔,塔中所藏是张太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如此一来,朱瞻墉“仁孝”的形象就立住了,也就没有危险了。

正统四年,朱瞻墉在北京去世,时年34岁,谥号“靖”。他身为越王,却终身未就藩,他也没有儿子,因此去世之后,越国被撤除。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责任编辑:zN_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