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山河月明》,明代美学的烟火气
2022-04-14 17:22:00 来源: 腾讯网

“朱重八,儿子的死活你不管,儿媳妇的死活你不管,孙子的死活你也不管!”

家庭剧?不,历史剧。

不过这个“老朱家”不是寻常家庭,台词里被老太叫骂的老头“朱重八”,乃是明朝开国帝朱元璋。

朱元璋自称“老子”,心疼被责罚的儿子,当着面还要夸夫子打得对;马后左手纳鞋底右手煮羹汤,治得家里“老头”服服帖帖;将军徐达纵横沙场,却忍不住一口烧鹅的诱惑忌不了嘴,被女儿追着碎碎念……

开播不久,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生的电视剧《山河月明》就圈粉无数,追剧的粉丝爱上了帝王家的烟火气,将其形容为“大明第一家庭的幸福生活”,而剧中讲究的服化道,也徐徐展开了一幅真实细琐的明代美学画卷。

宫廷标准

历史长河流淌到明代时,服饰也变得更加注重等级化,对不同的阶层所能穿着的服饰类型、配饰甚至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山河月明》中文官的朝服上绣的是禽鸟,而武官朝服上则绣猛兽。这是因为当时的官服制度规定文武官员朝服和祭服所配之绶,按不同品级织以不同飞禽花锦,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补子制度”,主要用于区分文武官员。文官儒雅娴静,故着禽鸟为补子图案,彰显贤德;武官骁勇威风,故官服着猛兽为补子图案,彰显威仪。除了绣纹的差别,文武官员朝服的颜色更能体现出这种鲜明的等级化差异。《山河月明》中有众多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景,官员着颜色各异的官服,参照了品阶高低,站立位置也有所不同。

主创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一点,《山河月明》中官员头上的帽子都没有帽正﹣因为它大约在明末才出现。很多明朝影视剧中,文官帽子的帽翅都是横着的,但《山河月明》剧组根据《大明衣冠志》记载,认为明初洪武年间一直到宣德年间,官员乌纱帽的帽翅都是斜向下的,这个小小的细节,也被剧组拿捏了。同样用心的还有帝的衣冠,剧组为明朝帝的衣柜准备了至少六件套服装,分别是冕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武弁服、燕弁服、常服,应用于不同场合。

明朝的官员命妇皆以霞帔上的绣纹来彰显品级之分。《山河月明》徐妙云与朱棣大婚之日,徐妙云所着霞帔着翟纹采用的是“翟、花同行”模式,每一行都是翟纹与小轮花相间排列,与《礼部志稿》记载中的“文武官命妇服饰用大衣霞帔,既合古制,霞帔以金绣为文为等第”相吻合。除此之外,再看徐妙云大婚之日的亲王妃整体穿搭,头戴珠翠翟冠、身穿四合如意云纹红大衫、金绣云凤联珠纹青霞帔、金绣团凤胸背青鞠衣,既有历史根据又兼备了当时的流行审美。

民间流行

相比宫廷等级森严的“穿搭”,明朝民间流行可就宽泛多了。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介绍,明初男士曾流行过一阵大帽,这在此前以永乐时代为背景的电视剧《尚食》就有体现。大帽是明朝男子的重要首服之一,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可以使用,它也是明代男子的重要正装,接近礼帽性质。大帽常作为赏赐赠送给周边部落和藩属国,这在《明实录》中有大量记载。大帽这种冠帽形制,宋代称范阳笠,元代称钹笠帽,其帽檐平直且多宽大。帽有顶,饰有花色,以花色区别官职大小。明代又称大檐帽,或大帽、遮阳帽、古笠。

“不过很快大帽就不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波又一波的巾子潮流。”黄强笑说,因为软质的巾子使用方便,又得到文人的推波助澜以及名人大咖的“代言带货”,所以头巾成了时尚单品。四方平定巾(方巾)飘飘巾、四开巾、四方角巾、纯阳

巾、华阳巾、雷巾、儒巾、万字巾、凌云巾、玉台巾、进士巾、金钱巾、高淳罗巾、明道巾、玉壶巾、端巾、桥梁绒巾(过桥巾)、凿字巾、披云巾、老人巾、网巾、二仪巾……俨然时尚圈顶流。

《金陵琐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时在今网巾市西面有一座神乐观。一日朱元璋微服巡视到此,见一道士正在专心编结一种他从未见过的网,样式颇为新奇,经他询问,道士介绍说这是网巾,把它裏头上任风吹雨打头发不乱。朱元璋大为欣赏,便要求全国推行,此后神乐观前这条原本不见经传的街道就成了经营网巾的专业市场,每天来此选购网巾的人摩肩接踵,民间就将此地称为网巾市,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如今。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位叫杨维桢的儒生,曾把一种头巾献给朱元璋,取名为“四方平定巾”,因其名字讨喜,朱元璋传诏天下,钦定为读书人专用头巾。

△ 四方平定巾

头巾的流行,只是明代南京纺织业的一景。黄强介绍,明代南京纺织业发达,“官营织造,经营单位之多,分布地区之广,规模之庞大,是前所罕见的。”史书记载,当时南京有100多个行业,最发达的是丝织业以及有关的织缎、绫裱、罗绢、绉纱等20多个行业,丝织业分工很细,明代在南京设有“织造”,专司绸缎以供宫廷使用,织造官还兼有帝耳目之责。民间机户鳞次栉比,鼎盛时期南京锦缎业有织机

3万户,依赖生存者不下10万户。

云锦就是最具南京特色,并在全国有影响的纺织品种。南京纺织业的发达,也使纺织品种异常丰富,南京的纺织品乃是当时的抢手货,不仅室多用南京的纺织贡品,王公贵胄也以穿戴南京的纺织品为荣。

南京制造

除了服饰上的“复刻”,《山河月明》在道具上也用心还原,尽力将明朝生活的缩影通过道具展现出来。

《山河月明》中有着大量的生活场景,不乏有众多的家具作为道具,剧中所用的道具轮廓线条简练装饰线脚做工细致,真实还原了明朝家具的风貌。

对明代社会生活颇有研究的黄强着重介绍了架子床。“所谓架子床就是带顶架的床,明中叶时又出现了拔步床。拔步床型奇特,整体就像架子床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栏围,有的还在两边安上小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小长廊。长廊两侧可以安放桌、凳类小型家具,以及便桶、灯盏等生活用具和杂物,在室内如同一个独立的小屋子一般。”

明中期的南京,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拔步床便以“南京制造”最有名。当时有钱人家的女儿出嫁陪嫁之物必备南京床,乃是一种时尚,而一张精品拔步床的价格通常在60两银子起步。《金瓶梅》中西门庆嫁女儿时,“促忙促急,攒造不出床来”,于是借用了孟玉楼陪嫁过来的一张八步彩漆床。“八步”即拔步,这里的八步彩漆床就是拔步床。

△ 千工拔步床

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记载,万历时期平均米价为七钱二分七,一张床六十两银子,便抵得上白米22石,相当于2200市斤,以过去每人每月30斤粮食计算,够得上三口之家近两年的粮食消费,一张床的价格如此之高,其精美可想而知。

明中期,南京货就是质量保证、品位象征。

“走苏、杭、南京,无比好人家,都是南京床帐箱笼。”黄强说,这句当时的俗语传递了以下的信息:家里的用品都是南京货,一说明南京货涵盖面广,品种全,“床帐箱笼”生活所用的产品样样都有;二说明南京的物品质量可靠,在社会上很受欢迎,富裕人家以用上南京物品为荣;三说明南京物品销售渠道面广,不局限于南京城,已经销售到山东等北方地区,同时也说明了明中叶社会流通的繁荣。

END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