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史:晚清的公费留学计划
2022-04-14 17:27:56 来源: 腾讯网

清史:晚清的公费留学计划

前言

清朝末年,很多人也认识到中国较之西方国家的不足之处,并且努力进行改革,而其中李鸿章等人也是积极汲取西方文化,并且准备在中国也进行一次改革。

起因

在1862年,中国创办了京师同文馆,主要目的就是培养翻译官,负责中国和国外友人的交流。

▲京师同文馆

结果

留学生运动被迫停止,因为感受到留学生的思想和朝廷的不同,于是召回在外留学生,同时也暂时终止出国留学的事情。

▲留学生

始末

一、中国和西方的沟通

清朝末年,最终还是被迫地打开世界的大门,让不少中国人民看到海外的市场和国家,为此也有人离开中国,前往美国学习。

但是在封建思想的统治下,这种事还是少数,不过经历过战争以后,不少清朝官员决定改变中国现状,不能让中国继续被人欺负下去。

于是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决定发动洋务运动,努力建设中国,当时为了江南制造局,不得不向西方学习知识,但是当时的朝廷中都是科举制出身的人,学的都是四书五经,没有人会英语。

但是这个时候,容闳作为留学生回到中国,就决定为中国做贡献,于是他自告奋勇地成为翻译,并且帮助李鸿章弄到了一百多台的机器。

在这件事上,容闳帮助了李鸿章,同时在清朝的官场上,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不过正是通过这件事,让容闳发现了朝廷的弊端,就是没有懂科技、会外语的人才。

▲容闳

二、留学计划

为了改变国家,于是容闳提议,可以找中国的学生去国外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等到回到中国以后,就可以造福中国。

这件事应该有很多人同意,但是封建思想严重,导致朝廷上有很多人都反对,所以i这个计划不得不放弃。

但是容闳并没有放弃,这段时间容闳不断地给大臣做思想工作,最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其实并没有同意,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李鸿章发现确实缺少很多人才

▲洋务运动

随后李鸿章和曾国藩商量,决定留学这种事是对的,于是他们再次上奏,但是依旧是一片反对。

很多人反对的想法就会有很多,有人认为,中国现在经济不够,还要用在国防,如果支撑孩子出去留学,还是很困难的。

同时也有人认为中国孩子去外国留学,会很丢人。也有很多顽固派认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不需要向外国人学习。

但是李鸿章不断上奏,并且一直支持自己的想法,朝廷看到李鸿章如此坚持,最后决定,派人前去留学试一试。

于是在1870年,清政府把选拔出来的孩子送到美国进行留学,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先进的技术,造福中国。

▲李鸿章

三、被迫停止

出国留学的计划最开始被容闳提出来,现如今搁置了4年,再一次提出来的时候,居然成功了。而且朝廷为了这次留学,准备充足。

最开始的时候选拔了一批幼儿,现在新式学堂学习,满一年以后再进行考试,如果成功的人就会被送到美国学习,如果失败的人就在中国。

容闳则需要挑选孩子,但是中国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为此不少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外国学习。

但是容闳发现,相对于大陆,广州地区的百姓更开放一些,于是容闳就找到广州地区,比较穷苦人家的孩子进行选拔,年纪大多数都在10-16岁之间。

等到美国以后,不少孩子都刻苦学习,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导致很多孩子在美国都受到嘲讽。比如清朝时期的辫子,在我们眼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外国人却在嘲笑我们的头发,为此很多人偷偷剪掉长发。

▲清朝发饰

不仅如此,西方的文化是自由平等,中国不少留学生学习以后,就觉得中国的礼仪不对,甚至开始抨击中国的传统,有些人都不愿意向中国官员行礼

这件事发生以后,不少人开始反对中国派人出去留学,而主张留学的李鸿章也认为,当初派他们出去是为了学习,帮助中国。

但是发现他们学习西方文化以后,和中国的思想格格不入,这不利于清朝统治,于是不得不停止这次留学。

▲幼童赴美代表詹天佑

小结

从中国派出去留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学习西方技术,造福中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召回大量学生,导致不少学生学习停止,但是他们成功的打开了留学的先例。

【参考资料】《清史稿》、《李鸿章传》

责任编辑:zN_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