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秦灭六国的顺序到底暗藏什么玄机(下)?
2022-04-13 16:53:37 来源: 腾讯网

咱们书接上回,接着分析一下最后三个被秦始皇灭掉的国家。

这里插一句,其实在秦始皇统一的征途上,除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但对于秦始皇统一的征途而言,算不上什么大的阻力。当然,为了保证历史的完整性,这里还是把六国以外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列举一下,应该不是全部,肯定会有遗漏,他们就是:

越(名存实亡,被后代和官宦糟蹋的不行了)、宋,卫,中山,鲁,滕,邹等等,这还不包括匈奴、月氏等等少数民族,这些都算或大或小的政权组织,称得上是国家了。

五、四杀之魏:风水轮流转,今年到魏家

灭掉韩、赵、燕之后,剩下的国家就是魏、楚、齐三家了,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个国家的情况。

首先是齐国。虽然在灭掉赵国之后,齐国已经算是与秦国接壤了,但毕竟赵国是新进之地,比起大秦的大本营来说,兵力进攻调配还是稍显不足,对于剩余的三个国家来说,齐国仍然是最远的国家,与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相违背,所以要排在后面。

第二个是楚国。此时楚国是剩余三国里面,唯一还有机会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国土面积广袤(见昨天发的那篇文章的地图),一直都是老牌强国,这个没有理由,国力强就是强。所以现在如果跟楚国死磕,虽然不怕魏国和齐国闹什么幺蛾子,但总归是心里有些担忧,因为一旦跟楚国开战,怕是秦国八成以上的兵力都要投入到战事当中,更何况还有补给后勤的大量消耗。所以楚国还是要往后排一排。

那么剩下的,就是魏国了。

灭魏的原因:1、秦魏两家宿怨已久(其实战国这些国家哪些个没有宿怨),当年兵家名将吴起带领的魏武卒将秦国打的是落花流水,要不是秦人尚武,死死支撑,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秦王一统天下了。2、魏国国力顺应历史潮流,日渐下坡,正是疲弱不堪之际。简单来说,就是那种非常软的柿子,正好可以拿来捏一捏。

所以此时此刻,魏国才是摆在案板上即将被刀割的那块肉。

灭魏两部曲:攻占楚北,挥师魏国

(一)攻占楚北:

柿子再软,也不能掉以轻心的去捏,否则有可能被柿子头顶上那点皮刺的血流不止。此时,楚国仍然在南方虎视眈眈,如果不采取行动贸然出兵魏国的话,楚国很有可能趁虚而入,直驱秦国。

所以,秦王最开始的时候,没有直接挥兵东去,而是派遣王翦之子王贲先南下攻打楚国北部,攻占城池十余座,一方面震慑了楚国王室,另其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也为包抄魏国奠定了先期条件。

(二)挥师魏国:

此时的魏国,俨然已经是被关起门来痛打的落水狗:

西侧:秦国大本营,虎视眈眈;

北侧:赵国已亡,驻扎的秦军随时都可以发动致命一击;

南侧:韩国已亡,楚北也被秦军占领,呈雄踞之势;

东侧:仅剩的齐国,还在做着睦邻友好的外交梦、坚信秦国一直的友好政策。所以不可能对魏国发动什么军事支援。

公元前225年,王贲率领秦国十万虎狼之师,一路摧枯拉朽,直入魏国都城“大梁”。

说起大梁城之战,当算得上魏国在历史这场舞台剧落幕之前,唯一一次光芒大盛的登台演出了。

这座城池历经齐国、秦国轮番攻占而坚守未破,主要得益于当年的魏王对大梁城坚持的打造,以及黄河鸿沟等水系纵横交错的保护。

然而成也由其,败也由其。秦国军队总结以前攻占大梁城的失败经验,先是将大梁城周边的地区攻占,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利用黄河、鸿沟之水,将整个大梁城淹没在河泽之内。

就算是这样,大梁城也是经历了三个月的水泡才城破。魏王假(对,这个人叫假)划着小船出来投降。

至此,魏亡。

灭魏大事记:

前226年,王贲攻占楚北;

前225年,水淹魏都,魏亡。

六、五杀之楚:轮回的高潮,宿命之战

灭楚的原因:六国此时仅剩楚、齐两国。此时的齐国还在做着白日梦,而且因为距离的原因,秦国不可能放下楚国不管而去攻打齐国。所以AB两道选择题,秦国自然而然的选择了楚国。

与这种战国强国对峙互战,是需要实力和机缘的。在灭楚之战中,整体也是分为两个阶段:

(一)阶段一:秦受挫

秦王连挫四国,可谓是气势正盛,携带连胜之威,以必胜之心向着楚国开始了进攻。

在进攻之前,秦始皇高高兴兴的将群臣召集在一起,询问到底出兵多少才能拿下秦国。

秦国名将李信信誓旦旦的说:二十万足矣。而老将王翦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拿下秦国。

此时的秦始皇意气风发,哪里听得下自堕威风的话,于是没有听取王翦的意见,而是派遣李信、蒙武兵分两路,连克楚城。

这场战役的前期,楚国尚处于内讧阶段,所以一开始没有发动有效的抵抗,秦军一路直下,连续告捷。

等到楚国反应过来之后,便派遣项燕率军反攻,趁秦军轻敌,突袭告捷,大败秦军。至此,秦灭楚之战的首次阶段交锋,以秦军大败暂时落幕。

(二)阶段二:楚灭

此番失利,让秦始皇彻底清醒了,认识到自己的连胜并不是上天眷顾,而是实打实的用战士的性命杀出来的,同时也认识到姜还是老的辣。

于是秦始皇亲自到王翦家里将老将请出,并按照王翦的要求,出兵六十万进攻楚国。

而王翦也不亏是战国四大名将,在率领大军抵达战场之后,按兵不动,没有立刻发动战事,而是与将士一起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反观楚国,则是斗志懈怠,且后勤补给日渐告急。

大将项燕无奈,只能向东撤军。

王翦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在项燕撤军的同时,王翦立刻发动攻击,在秦军士气高涨、楚军士气低落之际,一举大败楚军,俘楚王负刍,至此,楚国退出了战国大舞台。

关于项燕的战死,有两个版本,这里就不再表述分析了,反正是死了,这个没有疑异。

灭楚大事记:

前225年,李信攻楚,秦军大败。

前224年,王翦出兵,大败楚国。

前223年,楚王被俘,楚亡。

当然秦楚两国的恩怨,此时才算是真正拉开帷幕,这里就不再分析。

七:六杀之齐:温水锅里的青蛙

齐国的灭亡,自取其辱。

第一,权臣被秦国收买,国内的高层阶层基本向着秦国说话。

第二,掌权者眼界低迷,幻想能换来秦国长期的和平友好。

第三,大势所趋,狮子与蚂蚁之间的争斗。

当然,秦国在吸取攻打楚国的经验教训之后,并没有轻视齐国。一直以来齐国的兵力都布防在西部抵挡西方的秦兵,而秦国这一次则绕道燕国,南下齐北,一举摧毁了齐国,俘获齐王建,至此,最后一个国家也被征服,六王毕,四海一!

灭齐大事记:

前221年,齐不战而降。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道路,天命所归。既有前人的助攻,也有自己的努力。当然,中间也发生过失误,最后不负所托没有继续错下去,而是吸取教训,改过自新。

最终,秦始皇率领尚武的秦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中华首次大一统的历史性格局,无愧千古一帝!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也烦请点个关注,后续会针对历史上所有的谜团以及重大事件进行全新的分析。

关键词: 分析一下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