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澹泊无为、不统天下—“太上皇”的起源
2022-04-13 15:46:42 来源: 腾讯网

“太上皇”这个名号,出自于秦朝,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十年的征讨,彻底平定了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嬴政认为自己“山河一统、奄有天下”的成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取“三皇五帝”各一字,将自己的尊号由“秦王”改为更高大上的“皇帝”,并自称“始皇帝”,纪年也从“(秦)王某年”改为“始皇某年”。嬴政就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始皇帝称帝后,追崇先君,于是给已经薨逝二十七年之久的父亲、秦庄襄王子楚(异人)敬上尊号为“太上皇”;庄襄王子楚,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太上皇”尊号的现任皇帝至亲。不过,得到“太上皇”尊号时,子楚已经不在人世很久了,没有能够真正享受到“皇帝之父”身份所带来的尊贵和荣耀,这也是他的遗憾。

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之父”的身份,活着被尊为“太上皇”的人,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刘煓他老人家。刘太公大半辈子微小谨慎、谦恭低调,最大的心愿是平平安安老死在床上。没成想默默无闻了一生,老了老了居然因子而贵,成为了尊贵无比的太上皇。

对于这莫名其妙降临的富贵尊崇,刘太公晚年实在是别扭极了,和成了皇帝的儿子、高帝刘邦日常相处时,也是尴尬得很。估计他老人家到“薨”时,对这个“太上皇”称号都是如坐针毡、忐忑失措。

当然,刘太公的“太上皇”生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舒心、轻松,甚至有一些善意戏谑的欢愉感在内的,即使不用“乐在其中”来形容,怎么也可以称之为“安度晚年”,幸福感杠杠的。

高帝刘邦虽然年轻时偷鸡摸狗、不务正业,被乡邻鄙视、以“流氓无赖”视之,和父亲刘太公也没少怄气。但中年后的刘邦痛改前非,不但娶妻生子,成家立业,还在秦末乱世中参与了反秦义军,最终剪灭群雄、击败霸王、取代强秦、建立了大汉王朝,即汉太祖高皇帝。儿子有这样的赫赫成就,让刘太公在尴尬赧窘之余,也不禁为之自豪。

高帝称帝之后,虽然也有过“朝堂上戏问老父、家业谁大”的玩笑话,但总体来说,和太上皇父子间还是其乐融融、孝顺体贴。甚至为了给思乡的老父亲解闷(刘邦称帝后,立即将刘太公从老家丰邑接到长安来享福),高帝在长安附近新建了一座和丰邑一模一样的新城,将家乡的父老乡亲、街坊邻居,甚至鸡犬牛彘统统搬来,以陪他老人家。这座城一直保留到现在,就是今天陕西西安的新丰镇。

在高帝的百般尊奉、孝敬下,刘太公的晚年欢快极了,常常住在“新丰”,和以前的邻居们喝酒、博戏、斗鸡、走狗,好不开心,至于那个“太上皇”的尊号,他老人家还真没有当一回事。

高帝甚至想要按制度、给“太上皇”广置姬妾、充实后宫,以符合礼法。幸好刘太公还没老糊涂,一顿发火怒斥之后,高帝只得讪讪而退,再不提此事。要不然,朝野之间,肯定会因为此事而哄堂大笑,又是一个乐子。

这样轻松欢快的生活,刘太公足足享受了五年,一直到汉十年(前197年)的时候,已经八十六岁高龄(有争议)的刘太公,才在心满意足中无疾而终,结束了十年的“太上皇”生涯;高帝将父亲安葬于“万年陵”,即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杜村镇姚村以南“汉太上皇陵”。

而在秦庄襄王、刘太公之后,中华历代王朝中,还出现过若干位‘太上皇’,这其中:

十二人在退位后,被尊为“太上皇”(太上皇帝),直至驾崩。

三人在被迫退位、上尊号为“太上皇”后、又被重新拥立为皇帝。

一人在国家灭亡时匆忙传位于儿子、自称太上皇,然后又命儿子传位给宗室,升级为“无上皇”,不过数日后即被敌军擒获,一年后被杀。

一人主动禅位给儿子后,自称“天元皇帝”,实际上相当于“太上皇”。

一人被谋叛的权臣强行“尊为”太上皇、实际从未承认自己已经退位,至死都自称皇帝。

一人被儿子逼迫退位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相当于“太上皇”。

一人在大敌来临之前匆忙传位给儿子、上尊号为“太上皇”,随即与儿皇帝一同被擒,实际上成为俘虏;只是被另一个称帝的儿子遥尊为“太上皇”。

除了以上二十位史书所承认的“太上皇”(或者相当于太上皇)之外,还有以下四位不属于中华王朝历史、或者不被史书所承认的所谓“太上皇”,其中:

一人属于边远少数民族政权;

一人属于王朝追尊远祖(名义上的);

一人属于地方政权中趁乱自立者所上尊号;

一人为叛乱逆臣自行称帝、又被儿子弑杀、隐瞒死讯,冒上尊号。

接下来,就根据以上诸位“太上皇”的各种不同情况,为大家详细加以叙述,看看这些比皇帝还要尊贵的人,他们是怎么当上“太上皇”的,人生的结局又是怎样。

位禅位后、一直保有尊号,直至驾崩的“太上皇”:

一: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生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其父为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晋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驾崩,司马衷即位,即晋惠帝。

司马衷自幼就不太聪明,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力很差(但不能说完全痴呆,顶多是心性有欠缺),因此晋武帝对皇太子很担忧,曾经想要更换储君人选。但在皇太子妃贾氏(贾南风)的精心策划维护下,司马衷还是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储位,最后顺利继位。

惠帝即位后,贾氏升为皇后,因为惠帝天性愚钝,所以朝政大权由皇太后之父杨骏把持;惠帝信任皇后,因此皇后得以借助惠帝的名义行事,来对抗杨骏。

此后,贾皇后设计,于永平元年(291年),先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晋宣帝司马懿第四子、惠帝叔祖父)、楚王司马玮(晋武帝第五子、惠帝之弟),先诛灭杨骏一族,后杀司马亮、司马玮,独揽大权,“八王之乱”由此开端(但最初的时候,朝廷一片平静、并没有大动干戈,惠帝因此享受了近十年的安宁时光)。

元康九年(299年),贾皇后慑于皇太子司马遹逐渐长大,将来有可能会危及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设计陷害皇太子司马遹,致使皇太子被废黜。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在贾皇后的指使下,司马遹在软禁地金镛城被害,时年二十三岁。

皇太子的被害,使得司马氏皇室义愤填膺,共同展开对贾氏专权集团的反击。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晋宣帝司马懿第九子、惠帝叔祖父)发动政变,假传惠帝诏书、废黜贾皇后,诛杀贾氏一党,同时掌握了晋朝廷大权。

司马伦掌权后,排除异己、专权乱政,因此司马氏皇室对其擅权之事深深不满,淮南王司马允(晋武帝第九子)在当年八月首先起兵讨伐司马伦,不幸失败被杀;永宁元年(301年)正月,司马伦悍然篡位,尊奉侄孙惠帝为“太上皇”,软禁于金镛城,并杀惠帝皇太孙司马臧,以消除隐患(叔祖父奉侄孙为太上皇,也是千古奇闻)。

司马伦篡位后,晋宗室齐王司马冏(晋武帝侄子、惠帝堂弟)、河间王司马颙(晋宣帝侄孙、晋武帝从堂弟、惠帝族叔)、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第十六子)立即于三月间起兵讨伐叛臣,不到两个月就打到洛阳近郊的颍阴,司马伦一方军队屡战屡败,司马伦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诸王的进攻。

四月,在洛阳的晋宗室广陵公司马漼(晋宣帝之孙、惠帝堂弟)联合左卫将军王舆,发动政变,将司马伦心腹孙秀杀于中书省,然后派兵入宫,逼迫司马伦退位,将他和他的儿子们都押送回汶阳里私宅。随即,司马漼将太上皇惠帝从金镛城接回洛阳,恢复帝位。司马伦于五月间与诸子一同赐死。

复位后的惠帝先后被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第六子)、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东海王司马越(晋宣帝侄孙、惠帝族弟)等宗室所控制,依旧如同傀儡一般,但再没有当过“太上皇”。宗室诸王为了争夺权力,彼此展开激烈厮杀,“八王之乱”达到顶峰,晋朝的国势也因此倾颓不堪,中枢朝廷名存实亡。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阳历是307年1月8日),惠帝于洛阳皇宫显阳殿中驾崩,年四十八岁,有传言是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的。因为惠帝的儿孙们都在之前的宗室斗争中死于非命,没有了直系后代,因此惠帝立弟弟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惠帝驾崩后,皇太弟继位,即晋怀帝。九年后,西晋在一片混乱中灭亡。

二:后凉太祖吕光

吕光原本是前秦大将,奉前秦世祖苻坚的诏令,于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正月率七万大军西征西域,一路所向披靡,接连降服西域诸国。

就在吕光平定西域的当年,前秦世祖苻坚率百万大军南征东晋,败于淝水,中原北方再次陷入混乱中。吕光虽然在西域接连大胜,但部下远征多年,都思念家乡、不愿留驻西域。于是吕光在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年)率军东归,占据了凉州,并实际上脱离前秦、自立为王。

麟嘉八年(龙飞元年、396年),吕光自称天王,建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吕光所建立的国家即十六国中的后凉政权。

龙飞四年(399年)十二月,吕光病重,因为害怕庶长子吕纂、庶次子吕弘和嫡子(第三子)、凉太子吕绍在自己死后兄弟相争,于是吕光在即将去世前,将大凉天王之位传给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帝”,想以此来明确大位归属、平息诸子间的争斗。

传位后不过四天,吕光驾崩 ,年六十三岁;嗣任天王吕绍给父亲上谥号“懿武天王”、上庙号“太祖”。

吕光是中华历史上,首位在任帝王禅位之后、得到“太上皇”尊号、并且以此身份善终驾崩的君主(之前的几位太上皇,秦庄襄王是死后追尊;刘太公并没有当过皇帝;晋惠帝被叔祖赵王司马伦篡位后尊为太上皇,不过司马伦很快败死,晋惠帝复位,此后一直保有皇帝身份,直至驾崩),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太上皇”(太上皇帝)。

而吕光驾崩后,他的担忧也成为了现实:他的继任者吕绍被兄长吕纂发动政变推翻、被迫自杀,吕纂自立为大凉天王;随即吕光次子吕弘又发动叛乱,被吕纂击败、诛杀;最后,吕纂又因残暴骄纵,被堂兄弟吕隆、吕超(都是吕光侄子)所弑杀。后凉政权也在这一次次内讧中逐渐衰落、最终灭亡。

未完待续

关键词: 发动政变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