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我军从未宣传过的败仗,美军却说:英国人都被你们揍得吓破胆了
2022-04-13 16:07:24 来源: 腾讯网

到目前为止,志愿军64军在我的文章里才出现过一次,也就是辟谣64军在第五次战役突破临津江战斗的那一篇。其实我是知道的,读者中华北部队的子弟是非常多的。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再写一篇64军战斗的文章。

64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经典、最著名的,也是得到最广泛宣传的战斗就是1951年11月4日至7日的马良山反击战。实际上这次战斗的全名是马良山、高旺山反击战。为什么人们只知道马良山,很少有人知道高旺山呢?很自然,志愿军64军反击马良山获得大胜,而反击高旺山却失利了,不宣传失利战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老读者会注意到,我很少写被广泛宣传的战斗,所以马良山反击战我至今没写。

64军军长曾思玉

但我却很有兴趣写一写高旺山反击战。因为我要说的是,志愿军搞错了,高旺山反击战虽然失利,但打得却很不错,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军说的。

一、英军五战五败

1951年美军秋季攻势结束以后,说实话,美国人在谈判桌上是很狂的,因为他们觉得可以携战胜之威来压服中朝代表。在这种情况,彭德怀决定对美军进行局部反击,打击美军的嚣张气焰。64军的任务是反击当面的英联邦师,夺回马良山和高旺山。

马良山和高旺山是临津江江湾处最重要的两个高地,在朝鲜战争阵地战期间,这两个高地可以用战略要地来形容。在临津江江湾这一地区和朝鲜半岛东部的高山峻岭不一样,都是低矮起伏的丘陵,海拔317米的马良山和海拔354.9米的高旺山可以俯瞰区域内所有高地,而且这两座山都是山势险要、易守难攻。

英联邦师师长卡赛尔少将(左)

此时,志愿军64军的当面之敌为英联邦师,英军在1951年美军的秋季攻势中以伤亡1100余人的代价攻取了志愿军64军191师驻守的高旺山、马良山后,气焰特别嚣张。英联邦师师长卡赛尔少将狂言:“英军不会在中国人面前放弃每一寸阵地,保卫阵地是一个荣誉问题,无论其战术意义如何,哪怕战斗至最后一人,英联邦师也会保卫阵地。”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对“联合国军”的参战部队其实是挺好的,经常替他们吹嘘;如果是他们自己吹嘘,美军就会全力帮助宣传。英联邦师师长卡赛尔少将的狂言让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极为欣赏。范弗里特认为,全线“联合国军”都应该学习英联邦师的战斗精神。一时间,英军成为了“联合国军”树立起来的典型。

64军在志愿军序列中是一支经历苦难较多的部队,他们本身的战斗力就较弱,在志愿军中属于倒数的水平,来到朝鲜战场后又正好经历了志愿军最困难的阶段。无论是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而是转移阶段的阻击,或是之后的阵地防御战斗,64军都经历了艰苦的战斗,还经常成为美军第8集团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正因为充分认识到了美军的战斗力,在1951年美军秋季攻势结束后,彭德怀并没有批评在各线失利的47、64、67、68军,反而表扬部队打得好。而64军也在之前的战斗中逐渐成长,战斗力在悄悄地提升中。简单的一句话,英军正在猖狂,64军在卧薪尝胆。

此时,马良山、高旺山地区的英军为英联邦师第28旅,在马良山一线的是皇家苏格兰边防团1营,在高旺山一线的是什罗普郡1营,在高阳岱一线的是澳大利亚营。

11月4日-7日,志愿军191师在马良山反击战中大败英军第28旅苏格兰营,反击马良山得手后,又击败了苏格兰营对马良山和216.8高地的反扑,三战三捷。64军军长曾思玉大喜,决定再接再厉,一举拿下高旺山。曾思玉命令,190师出动两个营,191、192师各出动一个营,由190师师长陈信忠统一指挥。首先扫清高旺山外围据点,然后集中兵力夺取英军什罗普营据守的高旺山。

11月17日,志愿军190师568团3营首先出战,攻克高旺山西侧的227高地,经过三天反复争夺,英军什罗普营D连败退。同日,191师572团9连击败尚未被美军替换的苏格兰营A连,攻克高旺山北侧的高栈下里新村北山。19日,572团7、8连正准备进攻高栈上里南山,发现守军已是美军,且设下伏击圈,4连1排侧击美军,成功掩护7、8连撤离。随后美军第15团弃守高栈上里南山,让出了志愿军进攻高旺山的通路。至此,志愿军64军五战五胜,这是64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辉煌的一段时间,一扫之前的阴霾,扬眉吐气。

曾思玉和陈信忠决定,在11月23日,集中山炮、野炮、榴弹炮、坦克炮60门,以190师568团2营从北侧攻击高旺山主峰西峰,以190师569团3营从北侧攻击高旺山主峰,以191师572团3营从东侧攻击高旺山东侧200、240高地,以192师574团2营从西侧攻击高旺山西侧100高地及东西高地,一鼓作气夺取高旺山。

二、英军逃跑了

然而战场风云突变,志愿军根本不知道,此时的高旺山突然出现重大变故。

什么情况呢?我们先看《64军军史》,上面写着高旺山的守敌是美军第3师7团2营,见下图。

而美军战史却写着高旺山的守军是美军第3师7团2营、3营和比利时营。

这是怎么回事?

早在10月的时候,美军第8集团军根据轮换计划,命令骑兵第1师撤出朝鲜战场返回日本,防区由美军第3师接替。这个命令让英军接受不了,他们认为英军和美军骑兵第1师一样参加了“突击队行动”,凭什么骑兵第1师轮换,英军还要继续打仗?美军是很迁就仆从国军队的,一来是政治影响,二来是外交原因。因此美军考虑让美军第3师去接替英军部分防区。对此,美军第3师也提出意见,我要接防骑兵第1师的阵地,哪有那么多兵力把英联邦师的防区也接过来。

于是,美军决定骑兵第8团暂时不回日本,配属给美军第3师,暂时在原阵地;11月13日,美军第3师第65团接防骑兵第7团的阵地;第15团接防英军第28旅澳大利亚营和苏格兰营的阵地;英军第28旅保留什罗普营的高旺山阵地。对于这个结果,美军第3师无所谓,反正一线要展开两个团,可美军骑兵第8团的官兵就开始骂骂咧咧了。

英军误判志愿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是高阳岱,因此对于这个安排还比较满意。可英国人没想到志愿军的目标是高旺山,而美军第15团在志愿军的压力下让出了高栈上里南山,而自己又丢失了227高地,高旺山的什罗普营被志愿军L形包围。这下英军不干了。

已经五战五败的英军认为,因为美军的不负责任,这样一来高旺山是绝对守不住了,要求由美军来接替阵地。英联邦师不久前刚吹过牛“哪怕战斗至最后一人,英联邦师也会保卫阵地”。范弗里特把英军吹牛的言论当成典型通报给了全军。结果好了,当志愿军反攻的时候,满口豪言壮语的英国人不肯打了。

1951年10月、11月和1951年6月、7月一样,是美军在朝鲜战场气焰最嚣张的时候。美军及其仆从军在全线都占据优势。正因为这种情况,在板门店的美方谈判代表态度极为强硬。所以彭德怀才命令发起局部反击,以打击敌人气焰,扭转在谈判桌上的被动。

在志愿军七个军分别进行的局部反击中,人们熟知的是与马良山反击战齐名的正洞西山反击战。而实际上,除了64军取得重大突破外,其余方向都是打成平手。只有64军这个较弱的军五战五胜,把阵地向前推进了3公里。如果高旺山再被志愿军夺取,那就意味着英联邦师在秋季攻势中取得的战果将化为乌有,美军在临津江江湾地区将处于被动,志愿军可以再次威胁涟川。

因此对于美军第8集团军来说,高旺山绝对不能丢。丢失高旺山,军事上处于不利;政治上,志愿军在谈判中将扳回一局。

可是如此重要的高旺山,英军撂担子了,不肯守了。美军第1军军长奥丹尼尔中将没办法,只好说服美军第3师师长索尔少将,让他把预备队第7团抽上来去接替英军在高旺山的防务。继美军骑兵第8团之后,美军第7团的官兵也开始骂骂咧咧了。

索尔给新任第7团团长沃克上校下了个死命令,必须守住高旺山。这个沃克也是个狠人,11月22日,他直接把2营、3营、比利时营布置在一线,1营为预备队,用一个加强团去守一座山,见下图。

顺便说一句,这个美军第7团的团长沃克上校可是个名人,在以后的历史重大事件中他还会再次出场,那就是刺杀美国总统肯尼迪案。

刺杀肯尼迪的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老兵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根据《沃伦委员会听证会》的记录,奥斯瓦尔德已叛逃苏联并成为苏联人的杀手,他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肯尼迪,而是埃德温·沃克少将,昔日朝鲜战争中美军第7团的团长,一个臭名昭著的极右翼分子。1961年,美军第24师师长沃克少将因为对西德人公然在他的师传播纳粹思想,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被解职。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骚乱——“1962年奥莱小姐暴乱”,他是组织者之一,因此以叛乱、煽动阴谋被捕,被释放后不久即被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刺杀。而刺杀沃克的枪就是刺杀肯尼迪的同一支卡尔卡诺M1938步枪。当时沃克在窗边看书,他命好,奥斯瓦尔德射出的子弹没打中目标,击中了窗框,他仅被木屑轻微擦伤。

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的李·哈维·奥斯瓦尔德

闲话不说了,我们回到正题。

于是,高旺山出现了战争史上一个小小的奇观,不是临阵换将,而是临阵换部队,一个加强团接替了一个营的防务。

志愿军虽然在最后的侦察中获知高旺山已由美军第3师第7团接防,但志愿军哪里会知道接防阵地的居然是一个加强团。美军一个团3700余人,比利时营600余人,敌军总兵力4400余人;志愿军攻击部队只有四个营2500余人。敌我兵力对比1.76:1,志愿军连兵力都处于劣势。高旺山反击失利,所以没有宣传过,实际上志愿军根本不知道敌军临阵进行了这么大的部队调整。

在这里,有熟悉军事的读者要提出疑问了:高旺山及其周围那几个高地放得下一个加强团吗?

这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了。一个营的防区现在变成一个加强团,那毫无疑问,太密集了。可美军第7团团长沃克也没什么好办法。英军的战斗力可不弱,居然被中国人打得丢盔弃甲,上级又严令了,必须守住高旺山,那沃克能有什么好办法,直接堆部队上去呗,搞人海战术,严防死守。

美军第7团团长沃克上校

于是美军一等兵沙利文愤愤不平地回忆:“我们开着卡车到了下车点,然后走完剩下的路上山。在上山的路上,我们碰到了要去替换的英国军队。你甚至不需要用水晶球来观察,只用肉眼就可见英国人的高兴。他们兴高采烈地下山,好像就要参加狂欢派对一样。”

三、达格玛山

英军拍摄的高旺山

英军甚至没在阵地上交接,在美军上山途中就跑了。但心怀不满的美国大兵还是很能苦中作乐的,他们把高旺山称为达格玛山,达格玛是当时美国一个很受欢迎的性感女电视演员。为什么取这个名?美国大兵说,高旺山的东西两峰就像达格玛的双峰。

但是到了阵地上,美国大兵们傻眼了。这才是一个加强团接替一个营阵地的真正麻烦。英军一个营是600多人,而美军第7团团长沃克直接在一线部署了三个营差不多2400人,掩体不够用,而且是非常不够用。

本来就一肚子火的美国大兵们只好扔掉背包直接开始修工事,结果高旺山还是座石头山,根本挖不动,美军第7团只好紧急让韩国劳工队赶紧送器材上山。而志愿军的进攻时间定在23日下午16时,美军第7团和比利时营根本来不及修筑工事。F连二等兵罗伯特回忆:“我和我的朋友拼命挖,想把我们的散兵坑挖出来,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挖出了4个。那天晚上,我们背靠背地坐在那个小洞里,把屁股都冻掉了。那些没有掩体或散兵坑的人只能在自己周围堆石头。”

美军在高旺山抢修工事

11月23日15时,正当美军和比利时营热火朝天修筑工事时,志愿军的大炮响了。用美国人的话来说,太他妈倒霉了。第一分钟,仅在主峰西峰上的美军第7团E连就被炸倒了20个,包括他们的连长。这天是西方的感恩节,美国大兵们要哭了,“一发炮弹就炸毁了我们的感恩节”。

可是相比美军,比利时营那才是真的不幸。比利时营刚进入朝鲜战场时是跟着英军第29旅的,可英国人把他们当炮灰顶在最前面,当比利时营被志愿军188师三个营包围后,英军又拒绝救援。被美军第7团救出后,比利时营坚决不肯再配属给英军了,从此配属给了美军第7团。其实比利时营错怪英国人了,他们不是因为比利时营是外国人就不救援,英军连自己人都不救。我们现在的网络段子老是说美军拿其他国家的军队当炮灰、当挡箭牌。朝鲜战争的真实历史中经常这么干的其实是英国人。

比利时营本来就不愿意来高旺山接替英军,但没办法,来到东侧的200、240高地后,比利时还在骂骂咧咧修工事,就挨了志愿军的炮弹。后来美军预备队1营重新登上240高地时发现,山上到处是比利时人的尸体,一个很浅的防炮洞里就有两具比利时营士兵的尸体,他们紧紧抱在一起,很明显是正在挖洞时被中国人的炮弹炸死的。发现尸体的美军说:“我没有心情关心他们,我把他们从洞里拖出来,然后把洞挖得更深。”

没有工事,中国人的炮弹,炸飞的石头都能要你的命。这种情况让美军和比利时营在第一时间就歇斯底里。16时,志愿军的炮击终于向后延伸了,可步兵来了。美军和比利时营拼命呼叫自己的炮兵支援,果然美军炮兵再次证明了他们的高水平和反应神速。攻击主峰的志愿军190师569团3营第一梯队连立即遭到了美军炮兵不动阻拦射击,伤亡严重,失去了战斗力。师长陈信忠用望远镜观察了美军炮兵阻拦线的位置和宽度后,用最快时间算出了通过距离和时间,当即命令第二梯队连立即投入战斗,先运动至美军炮兵阻拦线外侧待命,我炮兵迅速对美军纵深炮火进行压制,步兵趁美军炮火暂停的短暂时间,立即通过。

对美军第7团2营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第3装甲炮兵营

志愿军在搞精密计算,山上的美军和比利时营可没兴趣知道,他们只知道自己炮火只稍微阻拦了一下,那些中国人就冲上来了。

打吗?美军和比利时营的回答是一致的,连工事都没有,打个屁啊。跑!

志愿军攻击部队2400人,美军和比利时营防御部队2400人,兵力对比1:1。但美军要跑,神仙也没办法。助攻部队是14时30分开始炮兵火力准备的,191师572团3营在15时25分击败高旺山东侧200、240高地的比利时营,192师574团2营在15时30分击败高旺山西侧100高地及东西高地的美军第7团3营。主攻部队如前所述,15时开始炮兵火力准备,190师568团2营和190师569团3营在18时20分击败高旺山主峰和主峰西峰的美军第7团2营。兵力对比1:1,白天作战,64军赢了。

虽然美军有客观理由——工事不足,但还有英军原来的工事在,美军没有理由不抵抗。团规模的大战,志愿军能面对美军在两个小时内取胜的,凤毛麟角。64军以最弱的军之一,做到了。

美军虽然败退,但也没退多远,就退到了反斜面和山坳里。可是不管是曾思玉还是陈信忠都不知道美军其实是一个加强团。按照我军作战惯例,陈信忠命令以569团2营换下攻击部队,就地组织防御,准备抗击美军反扑。

给美军第7团3营提供直接火力支援的第58野战炮兵营前方观察员

11月24日拂晓,战斗进入美军喜欢的模式,美国人叫来了航空兵对高旺山狂轰滥炸,其炮兵火力也全开,美军要开始反扑了。防御的569团2营觉得奇怪了,美军步兵怎么会这么多的,以前的战斗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

人家是四个营,能不多么。

因为美军投入大量的步兵,战况空前激烈,高旺山阵地反复易手。战至下午1时35分,主峰再次被569团5连3排夺回,可14时美军再次发起进攻,仅三个回合3排就只剩下8人。排长王忠命令三名战士正面抗击,自己率四名战士绕到美军侧后发起反冲击,这一次,志愿军百灵百验的侧翼反冲击绝招却失效了。原因很简单,美军太多了。王忠等五人虽然动摇了美军的阵型,让美军稍退。美军步兵随即又蜂拥而至。王忠等五人在美军包围中左冲右突、拼死血战,全部壮烈牺牲。

在付出极大伤亡的情况下,569团2营依然击退了美军十几次进攻,高旺山依然在志愿军手里。但是,曾思玉和陈信忠却觉得战况不对劲,美军反扑力度实在太大了。他们当时当然不知道,美军第7团和比利时营全部在这。曾思玉和陈信忠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换一个营上去继续防御,二是撤出战斗。他们两个觉得没必要和美军拼消耗,遂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美军这边,并不知道志愿军是什么想法,第7团团长沃克见三个营猛攻一天还是攻不下来,决定投入预备队1营。

11月25日凌晨美军增援部队1营的一名下士

11月25日凌晨3时30分,沃克亲自指挥1营前出增援。在漫天大雪中,美军再次登上了高旺山,他们发现中国人的抵抗极为轻微,只有少量的枪声。美军推测,志愿军已经撤退,山上只有少数部队阻击。于是美军开始清剿这些志愿军并打扫战场寻找自己的阵亡人员和躲起来的伤员。

我不知道64军在高旺山战斗中有没有出现王成式的英雄,有没有出现“向我开炮”?因为美军战史说正当美军寻找剩余的中国人时,中国人的炮弹又来了。二等兵基尼回忆:“中国人的炮弹开始在各地爆炸,进一步扰乱了本已可怕的死亡场景。尸体们被炸成了碎片。我看到一名中士双腿不见了,身体的其他部分也不见了,但他的脸仍然在那里,没有贴在身体的其他部分上。人们开始拼命喊‘卫生员’。那天我知道了致命的恐惧。”

因为没有记载,估计没有“王成式的英雄”,应该是志愿军有计划的一次炮兵火力急袭,就是要在主动撤离后打击登上高地的美军。

志愿军这次炮击停止后,高旺山战斗宣告结束,美军第7团伤亡182人,比利时营伤亡没查到记载。

四、答疑

有的读者会问,第一天的进攻战斗就轻松击败美军和比利时营,第二天的防御战斗也守住了,志愿军为什么要撤?为什么不能换个部队继续守,说不定还能打出个上甘岭?

我们先看一段美军的回忆,美军二等兵雷佩乌说:“有人给我带来了一片沾着泥土的火鸡。我咬了一口,不得不把它吐出来。可是,这一片火鸡是我三天里唯一能吃的东西。”

美军后勤保障能力比志愿军强多了,可为什么美军士兵没东西吃呢?

美军第7团是仓促调过来的,准备工作本来就不足。而且高旺山山势陡峭,道路崎岖,完全要靠人力运输,仓促接防的美军优先保障项肯定是弹药,然后是器材,接着才是食物。高旺山虽然没有长津湖那么冷,11月下旬也很冷了,都已经下大雪了,美军还要考虑保暖防冻。所以美军士兵要饿肚子。

1951年11月的美军已全面装备防弹背心

美军如此,志愿军也一样。志愿军是把高旺山的敌军当一个营来准备的。继续大打,事先准备的弹药物资肯定不够。就得像美军那样临时调集、临时运送。美军都保障不过来,志愿军的保障能力比美军弱多了,怎么保障得过来?

所以曾思玉和陈信忠的决定一点问题都没有,再打就是消耗战,而且志愿军明显要吃亏的消耗战,那凭什么打?

所以,志愿军的战史一定要对照美军战史来看,我军战史记载有其片面性,加上美军记载,就比较全面了。64军因为没打下高旺山,所以这次战斗从来没宣传过。其实没什么不好宣传的,美军伤亡182人,加上比利时营总计伤亡至少200多人。志愿军一次战斗能打掉美军200多人的,都是打得好的战斗。之前讲过的著名的三所里战斗,志愿军338团单挑美军骑兵5团,也就毙伤美军200人出头。

64军的高旺山战斗可不能和1952年、1953年志愿军的战斗比。高旺山四个营的步兵才有60门火炮支援,还包括坦克炮。1952年下半年和1953年,志愿军出动一个连,身后都有6、7、8、90门火炮,1951年11月的64军可没这么财大气粗。

总之一句话,对照美军战史,高旺山反击战打得不错,在进攻战斗中轻松打败了英军、美军、比利时营,防御战斗也顶住了美军的反扑,最后撤出战斗更是极为明智。没有必要因为是失利战斗就不宣传。

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关键词: 美国大兵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