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明朝皇帝途经一个小镇,给它改了个名字,如今已是国际大都市
2022-04-13 14:08:32 来源: 腾讯网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南京开国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就这样,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成立了。

征战半生的朱元璋,从一个小小的卒子,一步步走到皇帝的宝座,这份基业是来之不易的,同时,朱元璋深知,守江山,比打江山还要困难许多,建国之后的朱元璋,没有一丝懈怠,每日辛苦操劳,只为能让百姓们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

只有这样,明朝才能够长治久安!

刚刚经历过一场乱世,百姓、朝廷,都是需要恢复元气的,但这种事情也是急不来的,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

虽说朝堂众臣都齐声称朱元璋为万岁,但朱元璋也是肉体凡胎,因此,朱元璋早早就给自己选好了继承人,他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

朱标的母亲是马皇后,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应该是他的。

可惜的是,太子朱标因病去世,走在了朱元璋的前头,这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

白发人送黑发人,饶是朱元璋恐怕一时也难以接受,但不接受归不接受,继承人还是要重新选择的,并且还要慎重的选择。

当时,朱元璋派朱标巡视西安,为迁都作准备,却不曾想,回来之后朱标就患上了重病,次年去世。

年近七十的朱元璋,经历丧子之痛,也没有什么心思去迁都了,重新选择继承人才是重中之重。

在朱标病重之时,朱元璋看到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十分孝顺,对其很是喜爱,于是便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朱标的长子名叫朱雄英,早年夭折,因此立朱允炆为皇长孙,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这样,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顺利继承了皇位,不过,朱允炆却始终惴惴不安,究其原因,就是他的那些叔叔们。

当年,朱元璋大肆封王,将他的儿子们都封了王,他觉得只有这样,江山才能永远握在老朱家手中。并且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明朝安宁,这在朱元璋看来也是好事。

但朱允炆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边境作乱可以让诸王抵御,若是诸王作乱,那么谁来抵御呢?

于是,朱允炆继位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削藩,诸王之中,燕王朱棣势力最大,威胁也是最大,有大臣认为,应该先搞定朱棣。

也有大臣认为,燕王朱棣是块硬骨头,应该先搞定其他人,比如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朱元璋在世时就已经犯下不少不法之事,由此理由削之,再合适不过了。

朱允炆觉得有道理,采纳了后者的建议,之后的短短时间内,诸王被废了数位,有几位被废为庶民,流放到偏远之地,其中更有一位被逼得自焚而亡。

与此同时,朝中不断有人弹劾燕王朱棣,朱允炆也时刻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开始针对燕王朱棣。

朱棣忍无可忍,决定起兵谋反。

他带兵从北平出发,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途经一座小镇,名叫海津镇,朱棣随即就将其改了名字,取名为天津,正是如今的天津。

当时朱棣的部下都忙着向南京起兵,心惊胆战的,毕竟是谋反,若是败了,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都想不通朱棣为何还有这般闲情雅致。

直到起兵胜利之后,朱棣顺利登上帝位,这才道清原委。

原来天津一名,意思也很简单,就是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而朱棣带兵途经天津,也有着很好的寓意。

看来朱棣起兵还是很有信心的,不过话又说了回来,亲眼所见诸王的惨烈下场,朱棣难免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就算再怎么没有信心,也要拼死一战方可。

明朝文人李东阳的《重建三官庙碑记》,碑记里注有:“天津象征天子车马所渡之地”的词句。

天津是自古因漕运而兴起,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朝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同时,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现在说它是国际大都市,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