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古代在京城的文官退休后为何大多回老家,而不是留在京城?
2022-04-13 12:32:41 来源: 腾讯网

古代文官退休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回自己家乡的,也有极少一部分留在京城,能够留在京城的官员都是受到皇帝极为重视的,并且他自己的手入足够支撑起自己的开销。我们以明清为例,在这两个朝代,一般情况下在京地的官员致仕(退休),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年龄大了精力衰退,无法处理相关的的公务和事情,这种情况的官员年龄基本上都在六十岁以上了,古代人的寿命本来就不高,能够活到六十岁以上已经是比较少了,此时的精力必然有很大的衰退,不能够及时处理朝廷的重要公务,为此只能向皇帝提请致仕;二是因为身体疾病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已经无法到官署处理公务了,并且身体想要短时间恢复正常也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自己和公务也只能申请致仕。致仕以后这些官员大部分都会回到自己地的家乡颐养天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官员退休后选择回家的原因

明清时期官员选择回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考虑到经济的问题,一般官员退休以后就没有足够的俸禄来支撑其在京城的生活了,因为明清时期一般退休的官员都是拿的半俸,这样的工资比之前减少一般,并且很多在职时候的补贴也都没有了,经济收入大幅度下降,而京城的的物价又是比较高的,吃穿用住每个月都是需要一大笔开销的。退休的收入是无法支持一家人生活开销的。

其次,在明清时期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官员的父母在家乡年龄都很大了,所以等到这些官员六十岁以上退修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已经去世了,依然还健在的,官员自然要退休后回家尽孝,因为时间也不多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自己的身边待着是很高兴的,这也决定了这些官员必须回家去。如果你有不小的名声那么在古代的官场上是很难混下去的。

最后,就是京官退休回家,在地方上也会受到敬重,即使你在京城的官职并不高,但是毕竟也在京城待了很久,也认识不少人,那么在地方上的的官员士绅还是要给退休的官员几分面子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是不是也会进京,这时退休的官员也许能够帮上一些忙了。

皇帝对退休官员的态度

明清时期,皇帝对待申请致仕的官员就只有两种态度,一是同意,一是不同意。

同意是因为这个官员虽然身体多病或者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他在朝廷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皇帝需要借鉴他的一些经验,同时其办事能力和处事能力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这些官员基本上在朝廷中都担任着高级官职,因此他们想退休皇帝也不会允许的。皇帝会派专人或御医去给其治疗或调养,同时给予其在家办事的特权,并且还会赏赐一些财物,知道其实在不能办公为止。

至于不同意,那就更好解释了。因为这些官员确实不能在朝廷机构中办公了,或者这些官员对于皇帝来说不重要,可有可无的那种。这种官员退休刚好可以腾出位子来给后来的官员,因此皇帝很快就同意了。这样的官员一般在朝廷机构中的官职都不高,都是中下级的官员,退休了对于朝政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在明清时期在京的官员退休,一般情况下都会回到自己的家乡过着悠闲的生活,京城里面的生活成本太高了。

责任编辑:zN_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