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表面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2022-04-11 13:40:55 来源: 腾讯网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一卷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是时,雒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妻略妇女,不避贵戚。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译文:董卓性情残忍,一旦控制朝政大权,全国武装力量和国库中的珍宝等全由他随意支配,威震天下,欲望变得没有止境,他曾对门下的宾客说:我的相貌,是天下最尊贵的!侍御史扰龙宗晋见董卓:汇报事情,没有解下佩剑,立刻被当场打死。当时,洛阳城内的皇亲国戚很多,宅第相望,家家都堆满了金银财宝,董卓放纵部下的士兵随意冲入他们的内宅,强夺财物,奸淫妇女,并不在乎是否皇亲国戚。致使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经常看历史资料会有这样的困惑,资料记载本身不符合常理又解惑不了,纠结得很。其实啊大家研究分析一段材料首先要判断的是它的真伪性,记录的事情符不符合逻辑。而不是一味的盲从。所以解析任何历史资料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学会质疑。

董卓残忍暴政,杀人放火这段记载明显不符合逻辑。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解析这段记载。

一,事情记录是真实的。

如果资料记载属实,那么就要问操作者的动机是什么?要知道政治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慎重的,都是非利勿动。对董卓有直接利益还是间接利益。好像都没有,而且还削弱了统治的根基。丧失了政权合法性的最低公约数。

二,事情记录是伪造的。

从伪造的角度来分析,谁的动机最大,对谁最有利,士族阶级。作为既得利益者,董卓的到来打破了士大夫们的利益平衡。对其有着天然的矛盾,而且士大夫掌握笔杆子,史书的修编肯定是偏向性的。

三,事情是有水分的。

就是部分属于真实的,在平时杀个人也是正常,何况是动乱的王朝末期。像斩杀侍御史官员是为了震慑下面不听话的官员。但是编史书的士大夫们往往有倾向性,先给你来个杀一个人,后面再来一堆人,给读者造成一种一贯作风的感觉。

通过以上分析,一个王朝末期往往是要有人来背黑锅,而董卓就是被史学家选中的背锅侠,各种各样的黑料往其身上扣。像清末的慈禧都是同一类人。

责任编辑:zN_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