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朝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背后真相是什么,慈禧又为何如此重视呢?
2022-04-11 12:42:15 来源: 腾讯网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号,也就是公元1870年8月22号,江苏南京两江总督衙门附近,当天举行了总督射阅活动,两江总督带领相关官员到场检阅,当天聚集了大量的老百姓。

上午十点左右,两广总督马新贻在少数护卫陪同下,刚刚走出总督衙门府的大门时,突然从百姓人群中冲出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一下跪倒在马新贻的面前,大家本以为就是普通老百姓当街拦架,这在当时的清朝法律也是允许当街拦路告状的。

然而两江总督马新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当街被该男子用匕首刺入右胸,马新贻应声倒地,陪同人员紧急之下,护送马新贻返回总督衙门府,总督衙门一片混乱,因伤经抢救无效身亡,就此揭开了“刺马案”序幕。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凶手竟然在刺杀两江总督马新贻之后,并没有逃跑,而是站在原地仰天大笑束手就擒,并大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杀人者张汶祥是也”,那么张汶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当街刺杀朝廷大员呢?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马新贻死后,很快江宁将军魁玉上报朝廷,8月28号,同治皇帝和慈禧收到了奏报后,十分震惊,第二日连发四道上谕,其中内容包含了曾国藩调任两江总督,魁玉在曾国藩未到之前暂时代理,另要求魁玉尽快查明真相,查出行刺的背后主使。

魁玉在接到朝廷上谕之后,进行审讯,张汶祥对于刺杀马新贻直言不讳,但是对于其刺杀原因一直是模糊其词,审讯并没有任何进展,后魁玉审讯上报朝廷,朝廷对此颇为不满,甚至一度怀疑南京当地官员就是本案主使。

9月5号,同治皇帝再发上谕,调派漕运总督张之万会同魁玉到南京审理刺马案,张之万在朝廷明发上谕之后,却迟迟不动身,魁玉也因此借口等待钦差张之万放松了审讯。

18号朝廷大为不满,在上谕中把张之万和魁玉痛骂一顿,要求二人断不能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心,务必把案情审理清楚,然而二人在了解张汶祥基本情况之后,再无新的案情进展,此事却已经在民间闹的是沸沸扬扬了。

老百姓中普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张汶祥原是太平军一员,当时与在安徽担任知县的马新贻互相约定,张汶祥所属太平军边战边退,因此马新贻屡立战功不断升迁,后马新贻张汶祥曹二虎三人义结金兰。

随着马新贻官场得意,三兄弟昔日手足之情却渐无,后马新贻贪恋曹二虎之妻美貌,占为己有,并且害死了自己的兄弟曹二虎,张汶祥因此痛恨马新贻升官发财之后,忘记兄弟昔日感情,于是当街行刺马新贻,为自己二哥曹二虎报了仇,也是如今我们看到电影《投名状》中的故事情节。

那么事实真相真的是如此的吗?马新贻作为朝廷委派的两江总督,封疆大吏,在当时的时局看来不过是慈禧用来牵制湘军势力,湘军在剿灭太平军的同时,为了防止湘军成为新的武装势力,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在马新贻担任两江总督前,慈禧曾对马新贻面授机宜。

马新贻在接受慈禧召见后,据记载,马新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惶恐,显然马新贻已然知道自己担任两江总督时的处境,身处湘军集团,用来牵制湘军势力,也必然成为湘军集团的眼中钉。

那么慈禧又为何调派曾国藩前去担任两江总督并彻查刺马案,曾国藩又为何迟迟不动身赴任审查刺马案呢?刺马案一直历时四个月,当局者一直没有官方通报其结果,其中就有人把背后指使主谋指向了曾国藩的湘军,可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却又任命曾国藩担任新的两江总督,并且负责审理刺马案,此后朝廷又委派钦差大臣郑敦谨会同曾国藩审理此案,案情最后结果和之前审讯无出其右,张汶祥系太平军余孽,伺机报复马新贻展开刺杀,案情到此,张汶祥被凌迟处死并处以剜心的极刑,刺马案也就如此草草收场了。

然而刺马案发生后,却发现了很多比较离奇的事件,首先朝廷对于马新贻的死刚开始很是震惊并且重视,为何在得到如此潦草的案情汇报之后选择妥协接受,又为何调任曾国藩担任新的两江总督呢?

其次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为何都是在消极躲避的态度,张之万等人在审理此案时一直拖延,更为离奇的是郑敦谨作为朝廷钦差大臣负责查办此案后,竟然选择告老还乡,从此不入官场,很显然对于刺马案的审讯结果颇为不满,不愿毁掉自己的官场声誉罢了。

再有就是刺马案发生之后,民间很快就流传开来,并且各种瓦舍唱曲内容如出一辙,都是相同的版本马新贻忘恩负义张汶祥为兄报仇,最好的解释就是背后有人有意想要制造这样一个故事来掩饰真相。

还有就是在张汶祥死后,两江地区乃至湘军中出现了为张汶祥建造纪念碑堂以示后人敬重,对于刺马案的真相如今我们也是不得而知,然而其中的种种细节依然值得我们去讨论和分析,大家对于这起清末奇案“刺马案”背后的真相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责任编辑:zN_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