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大臣替皇帝传口谕,一句话没说又返回:我忘了,皇帝当即下令重赏
2022-04-11 12:20:12 来源: 腾讯网

在古代,能得到帝王青睐的臣子,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们有的才高八斗,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能妥善解决任何难题,比如刘伯温;有的忠心不二,不论遭遇什么挫折,都坚定地跟随着主公,比如诸葛亮;但牛弘却与众不同,他能身居高位,盛宠不衰,竟是因为一个奇葩的缺点。

牛弘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人,幼时父亲请人给他算命,对方直言他长大后必然飞黄腾达。父亲闻讯后非常高兴,对他精心培养。几年后,杨坚建立隋朝,牛弘因为贤名远播,被召入朝廷负责记录皇室生活,因为勤勉认真,一路升迁至大将军,成为当朝重臣。

早年间因为战乱,国家藏书遗失了很多,牛弘建议有偿向民间征集。杨坚依计行事,百姓们听闻有利可图,争先恐后向朝廷献书。短短两年时间,缺失的书目便全部被补齐。杨坚大喜过望,立即下旨封他为郡公,并赏赐食邑1500户。

公元586年,牛弘担任太常卿,专门管理国家礼乐制度。他认为新朝应当有新气象,因而请求重新修订音乐集。后来朝臣们要按照礼制修建明堂,杨坚觉得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于是便让牛弘讲述有关明堂的历史故事,让百官以此为基础讨论其中得失。

后来独孤皇后去世,众臣自觉才疏学浅,不敢议论葬礼的规格,便请牛弘主事。牛弘没有推辞,很快便拟好了章程,每一条都引经据典,挑不出漏洞,另外一位重臣杨素不禁夸奖他博古通今。没过多久,牛弘的亲人去世,按照规定他应当辞官守孝三年,但因当时国家正处于用人时期,牛弘思虑许久,决定缩减期限,得到了杨坚的赞许。

公元590年,牛弘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官员选拔及考核。他一改此前任人唯亲的态度,重德行、才学而轻出身,查察候选者时十分慎重,吏部虽然因此行政效率低下,却保证了每一位通过选拔的人都是最优秀的,这赢得了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觉得此举最为公平。

牛弘受到鼓舞,办事越发认真,每次早朝都要上书建言,杨坚一般都会耐心回答,但有一次却迟迟没有反应。牛弘有些狐疑抬头瞄了一眼杨坚,杨坚向他招手示意靠近一些。原来杨坚感染了风寒,精神状态不好,难以听清臣子们的言语。于是牛弘走上前,重复了刚才的话,杨坚一一首肯,临走时让他替自己传几句口谕。

牛弘点头称是,待杨坚交代完毕后,他大步走到群臣面前,却没说话。愣了几秒后,又回到杨坚身边,直言自己记性不好,忘记了口谕的内容。杨坚哈哈大笑,调侃了他几句后,不厌其烦地又将口谕复述一遍,牛弘这才得以完成使命。

然而这次意外并没有让牛弘失宠,反而让杨坚觉得他赤诚直率、不欺君,十分难得,于是当即下令给予重赏。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就与牛弘交好,继位后更是待他如亲人,曾特许他与萧皇后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南巡游玩时也不忘带着他。但牛弘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极差,长途旅行致使他染上重病,不幸离世,享年66岁。

牛弘生于仕宦家庭,却没有生出娇贵之气,入朝为官几十年,不论在哪个职位上,都兢兢业业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绝不辜负国家的信任,堪称为官典范。在传口谕这件事上,他不惧欺君之罪,也不怕暴露短处惹人嘲笑,豁达处之,这份精神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zN_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