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孙中山拜访张之洞被拒,送上一对联,张之洞赶紧开门迎接
2022-04-09 12:20:27 来源: 腾讯网

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在拜贴上以弟自称,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比孙中山大29岁,位高爵显,见孙中山和他兄弟相称,十分恼火,便写一对联回绝。有一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身为朝廷大员,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即便官场大员也要先写个拜贴,让看门的递进去,事先通报一下。等张之洞看了拜贴,再决定是否接见。这时,孙中山就在拜贴上写道:“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看门的也不知道孙中山是何许人也,就拿着拜贴送给张之洞。张之洞看了看拜帖,左思右想,也没有想出自己什么时候有一个弟弟名叫孙中山。便问看门的:“他是什么人?”

看门的回答说:“回禀大人,是一个书生。”张之洞一听,满脸不悦,暗想一个书生,竟敢和自己称兄道弟,实在是胆大妄为,传出去岂不有辱自己的身份。张之洞便提起笔,在拜帖上写道:“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衣竟敢称兄弟?”“白衣”也就是指古代没有官爵的平民,张之洞此话,有讽刺孙中山是白衣的意思。就如《三国演义》中,董卓一听救自己的刘备、关羽、张飞竟是“白身”,随即表现出一脸鄙视、不屑的表情,其实是一个心理。看门的把拜贴又交给了孙中山,孙中山打开一看,明白张之洞的意思,但他也不示弱。又提笔在拜贴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写完,又叫看门的把拜贴传了进去,张之洞又打开—看,这次他“啊”了—声,连忙说:“请!”随即,张之洞在府门迎接了孙中山。这是关于孙中山在年轻时拜见张之洞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两人都十分有才华,有智慧。然而官场老人瞧不上新人也是常事,张之洞儿时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张之洞自幼聪慧,才思敏捷,五岁入家塾,读书十分用功,而且跟从名师丁诵先、韩超学习古籍、经典,所以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了。道光三十年,不满14岁的张之洞回原籍南皮县应县试,参加秀才考试。这一年,有不少书生都去赶考,但唯独张之洞年龄小。张之洞到考场后,主考官见他是个十几岁的毛孩子,有点瞧不起他,便指着张之洞说:“你这个孩子几岁啦?来这里胡闹什么?”

张之洞一听主考官说他是个“孩子”,很不高兴,抬头挺胸,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来应考的,不是来比年龄的!”考试官见小小的张之洞还挺有胆量,而且说话干脆,就想考考他。主考官问他:“既然是来应考的,那我先给你出个上联,你要是能对得上,我就准许你参加应考,要是对不上你就赶紧走人,这里不是孩子玩耍的地方!”张之洞一听主考官又说他是个“孩子”,脸一沉,怒气冲冲地说:“我对不上就自己离开,我要是对上了,请你不要小看别人!”主考官被张之洞说得也来了脾气,琢磨了一下,略带讽刺地说道:“南皮县童子十岁。”这句上联意思很明显,仍然是在嘲笑张之洞是个孩子。张之洞听后,不假思索地说:“北京城皇上万岁。”主考官脸色一惊,暗想这小娃娃不简单,既然出口成章,对得如此贴切。主考官内心佩服,生了好奇心,还想再考考张之洞,看看张之洞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

主考官又说:“小顽童内藏春色。”张之洞又随即答道:“老大人明察秋毫。”张之洞对答如流,主考官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孩子了,便让张之洞参加县试,张之洞果然不负众望,13岁那年,一举考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到了27岁那年,又得中进士,走上仕途之路。张之洞自幼聪明,而且富有智慧,他用自己的智慧,在官场上打开一条晋升之道,博得咸丰、光绪、慈禧的信任和倚重,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而且他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就连梁启超等人,对他都寄予极大的期望。《清史稿·张之洞传》说:张之洞是个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就连孙中山都曾评论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而张之洞之所以能成为晚清重臣,正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学习,有大才学,大智慧,大谋略。

责任编辑:zN_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