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七国之乱的祸因,刘邦他能想到这样的后果吗?
2022-04-09 13:00:36 来源: 腾讯网

说起七国之乱起因必须提及刘邦,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贾谊。贾谊是洛阳人,少年出名、胸有大志。十八岁就能以宋诗主文受到河南郡守吴公的赏识。

吴公是法家代表人物,和李斯是同乡,也是李斯的学生。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都非常地有水平。他见贾毅是个好苗子,就把他召至自己的门下学习。几年之后,吴公被汉文帝提拔为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也就是廷尉。他任职之后呢,不忘自己的得意门生,就向文帝推荐说。

我给你推荐的青年才俊,人品和能力都没得挑了,你用用就知道了。

文帝此时正处于求贤若渴的阶段,便接受了吴公的举荐。把贾谊召到了中央,任命为博士。

博士就相当于皇帝的智囊,皇帝有啥不明白的,可以向其咨询。

这贾谊学识渊博,头脑反应特别的快。每次皇帝抛出了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文帝看到他的水平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高,就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在当太中大夫期间,曾建议文帝改正数,也就是新年中的第一天。

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将法家那一套全部变革为儒家制度。

文帝对他的建议很重视,但同时又表示现在时机还未成熟,全部实行的话会有很大的风险。

不久,文帝就准备授予贾谊公卿之职,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一决定就引起了功臣们的恐慌。包括周勃、灌婴在内的一帮老牌政客都急,而反之,指责贾谊,专欲擅权,分乱诸事。

文帝无奈啊,只好于公元前一七七年外放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又调任他为梁怀王太傅。

在任梁怀王太傅时,贾谊针对文帝时代政治社会上的种种病象,就提出了一套规模宏大的革新计划,这便是治安策。

治安策指出了当时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中央弱而封国强像得了重症的患者 ,这个肢体和指头不能屈伸一样。若不立马解决,扁鹊在世也没得救。

贾谊怕这个文帝没有办法,在文中就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众建诸侯而守其利。

就是说对现有的诸侯进行再分封,直到递进而止。这样一来呢,各个诸侯国骨小吏弱,想有歪念头,也没有实力支撑,天子呢就能省下不少的事儿了。

贾谊的这个意见啊,文帝当年就看到了,但是他没有立即做出回应。

公元前一六九年,梁怀王刘揖骑马不慎摔死了。

作为太傅的贾谊认为这是由于自己没有照顾到位导致的。肾以自责,第二年便忧伤而死,年仅三十三岁。

公元前一六五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文帝呢就趁机将其拆分成了六国。

接着呢又将淮南王国一分为三,这显然是在贾谊众建诸侯而守其利的思想指导下做出的决定。

只不过这个文帝魄力有限,未能持续进行下去。结果他不仅不能抑制诸侯王的发展,反而就引起了他们的猜忌,促使割据势力加快叛变的步伐。

公元前一五七年,汉文帝病逝了,三十二岁的太子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

汉景帝执政之初,中央与诸侯王的关系几乎就到了是同水火的地步。别说让他们平籓汉室了啊,就是让他们消停一会也不太可能了。

在众多蠢蠢欲动的诸侯王中,野心和势力最大的当属吴王刘濞。

这个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啊,因在平定叛乱中立有功,被封为了吴王。当初封王拜印的时候啊,这刘邦就见他不像个安分守己的人,还特意用狠话敲打他一番。

老夫昨晚做梦了啊,梦见几十年后,这东南方有叛乱,该不会是你小子吧。

这刘濞吓得直冒冷汗,赶忙对天发誓否认了。刘邦他尽管仍然没有消除疑虑,但是封王诏书已经下了,也不好反悔,只得作罢。

刘濞打仗是把好手,发展经济也非常有一套他所受封的吴国面积不是最大,人口也不是最多。可是GDP 却是每年第一。

刘濞治吴四十余年,深知儿子没钱,当不了孝子,国家没钱就缺乏凝聚力的道理。始终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让国家有钱,让百姓有钱。

汉文帝时 这朝廷为了防止刘濞有不臣之心,就让他的嫡长子刘贤进京陪皇太子刘琦解闷。其实这就是变相的扣押人质。

一天这个皇二代刘启,请王二代刘贤饮酒下棋,期间就发生了争执。这俩人平时都被人关着,这个王二代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那也是天王老子呀,他自然谁都不肯退让。这刘启他下手也不知道轻重,一个不小心用棋盘把刘贤给砸死了。

刘贤死后,文帝就让人把尸体运回了吴国。刘濞忍着丧子之痛,悲愤的说,天下同姓一家,现在人都死了,还是哪儿死哪儿埋吧?

他又让人把这个遗体运回了长安下葬。这下这个刘启算是与刘濞彻底结下了梁子了。刘濞自此开始称病不出,逐渐露出了反应。

不过真正促使刘濞造反的却是御史大夫晁错提出的削藩策。

这个晁错是颍川人,也就是河南禹州。早年拜师张辉,学习身伤行明之学,胸怀奇才,博学善辩。文帝任晁错太子傅,深得当时太子的景帝信任被称之为智囊。

景帝知道晁错乃旷世之才,所以即位之后立即提拔他担任内史中职,接着又拜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当时呢,吴国是强横跋扈,反噬一城,根本就没有把西汉皇帝当成哪根葱。晁错很早以前就以其政治敏感意识到了诸侯王是西汉政权统一的严重障碍。因此他一当上御史大夫就像景帝上了一封削藩策的奏章。

在奏章中啊,这个晁错主张借诸侯王触犯法网的机会削减他们的封地。他还特别指出了这个吴王刘濞正招揽天下罪犯图谋叛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早反或小、迟反或大、故晚削不如早削。

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楚、赵、胶西三国分别以罪为削,一时诸侯王哗然,形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吴王刘濞见朝廷使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断的下令削地,他就料到了,很快就会轮到自己,于是决心公开叛乱。

公元前一五四年冬,这个刘濞趁景帝下诏削吴国会稽、豫章等地的机会,终于扯开了反叛大旗,公开向朝廷对抗。

为了赢得胜利,他在吴国内征发十四岁至六十岁之间的所有男子,即三十余万人。从广陵也就是扬州出发。

接着事先就与吴国串通好的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也都起兵响应。其中赵王甚至还派人与匈奴进行了联络。

淄川、济南等六国也都起兵响应,其中赵王甚至还派人与匈奴进行了联络。此即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叛乱的消息传至长安的时候,七国联军已经以神话般的速度占据汉朝的半壁河山了,是让景帝大为的震恐。他没有想到对手会如此的强大,相当的后悔,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景帝无奈,他只能硬着头皮一面派周亚夫,也就是周勃的儿子杜英董大将率兵前去迎击,一面召集谋臣商议下一步对策。然而正在这时呢,一名叫袁昂的人要求觐见景帝。

这个袁昂和晁错不和,他在担任吴国丞相期间呢,曾因受贿被晁错治罪。

景帝觉的他是个人才,就开恩赦免他为庶民。

谁知道呢?这个晁错有点小心眼儿,不愿意放过他,便借七国叛乱的机会,又向景帝告发。袁昂说他知情不报应该判刑。

结果有人就把晁错的话复述给了袁昂。袁昂一听他就急了呀,慌忙前来求见景帝。

景帝接见了他。袁昂却说,陛下,我不是来辩解我那些破事的,我是为叛军之事向陛下来献计的。

景帝一听这话就来了精神了,就问他,那你说说看。

袁昂就说陛下应该看到前线的战报了,以刘濞为首的叛军打的可都是诛晁错清君侧的记号。这说明什么问题啊,说明吴楚等国的反叛皆是由晁错鼓吹削藩引起的。因此,现在想要避免更多的流血牺牲,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杀掉晁错赦免七国君主的罪行,将削掉的封地再归还给他们。

景帝他为人仁慈,听说需要杀掉自己的肱骨之臣才能平息叛乱,多少是有些犹豫的。

这袁昂见景帝沉默不语,就用话进一步的激他。

陛下牺牲一人,便能换取天下的安定,绝对超值啊。如果我是那个人,我早就自觉自愿的提头来见陛下了。这有什么呀,自己犯下的错,理应就由自己去承担吗?

这景帝听后觉得也挺有道理的,再加上他见这个袁昂说的是情真意切,于是就决定诛杀晁错。

晁错死后啊,景帝是日夜盼着刘濞撤军。但是当这个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的时候,他的希望才彻底破灭了。

邓公向景帝指出,刘濞蓄谋造反已经有几十年了,可以说和晁错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啊。陛下杀掉了晁错,这看来是个错误的决定啊。

景帝喟然长叹说。

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

这谋和的路被堵死了,摆在井地面前的只有武力镇压了。

于是,汉军在主帅周亚夫的率领下,开始了绝地反击。

当时这个吴楚军队呢正在加紧的围攻梁国,这周亚夫却不顾景帝,让他前去支援的命令,他毅然派兵切断了吴楚联军的粮道。

吴楚联军,他久攻梁国不下、士卒鸡皮,终于是自行撤退了。周亚夫急令军队衔尾追击,很快就大破吴楚联军。最后,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率领数千人逃走了,不久即被东越人诱杀。其余各国一看主力吴楚都战败了,也都纷纷投降了。而这场战乱前后仅仅持续了三个月时间。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汉政府趁机收回了一些诸侯国的部分土地,并对其内部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如规定诸侯王不得亲礼国政。

各诸侯国的重要官吏皆由中央任命等等。这诸侯国的官僚体系啊也是改的改撤的撤。像丞相被改成为像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等官均被废除。即使未被废除的机关,在人员上呢也进行了限制。

自此,诸侯国在行政上几乎等同于中央直辖的郡县。

诸侯王的问题终于不再是政治上的严重问题了,果真如此吗?大汉朝最终还是没有逃避诸侯割据的乱世局面。亲友们你们觉得呢?

责任编辑:zN_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