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鸦片”一词的由来及含义
2022-04-08 16:34:52 来源: 腾讯网

“鸦片”一词最早出自明代学者徐伯龄所著《蟫精隽》,该书卷十“合甫融”条记载:“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状若没药,而深黄柔韧,若牛胶焉……其性酷烈,甚于硫黄、丹砂,热燥猛于苏合油、附子、自仙灵脾、琐阳、阳起石、丁香、鹿茸、龙骨、兔丝,而下功皆不及也。成化癸卯,尝令中贵出海南、闽浙、川陕、近西域诸处收买之,其价与黄金等。”

从“海外诸国并西域产有一药,名合甫融,中国又名‘鸦片’”可知,在明代,鸦片是从“海外诸国并西域”进口的药物,“鸦片”是中国人对合甫融的称谓。那么,“鸦片”是本土词吗?如果是,根据汉语的构词特点,“鸦片”一词可以拆分为“鸦”和“片”两个语素。“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辞海(1989年版)》中的释义只有一条,即指鸟类的一属,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长,叫声“丫丫”,如乌鸦、寒鸦;鸦片在《辞源》(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版)中多了一个释义:借指黑色,如鸦青。“片”在词典中的基本义都是“平而薄的东西,一般不是很大”。作为物质,鸦片的颜色是棕色或近黑色,形状基本是块状、球状,几乎没有片状。可见,“鸦片”不符合汉语的构词特点,据此推断它是某个外语的汉语音译词。

“鸦片”的词源是什么?鉴于《蟫精隽》记载鸦片来源于“海外诸国并西域”,我们需要结合古代东西方贸易来探讨该问题。据记载,明代以来,很多国家都和中国有贸易往来,或是直接来华交易,或者通过和往来南洋的中国人交易。按此推测,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荷兰语、英语都可能是“鸦片”的词源。接下来,需要结合《蟫精隽》的成书年代进一步排除分析。《蟫精隽》中“成化癸卯”是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而葡萄牙人达·迦马的船队直到1498年才到达印度南部。葡萄牙人和中国人的第一次接触是1509年迪奥戈·塞哥拉的船队来到马六甲海域和在马六甲的中国商人进行的。据此推测,“鸦片”的词源不可能是欧洲语言。

鉴于不少论著(姚薇元,1984;吴礼权,1994;廖信春,1997;王宏斌,2009;刘玲玲 ,2014)、甚至一些词典(《辞海(1989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都认为鸦片是opium的音译,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分析该问题。

在古希腊,鸦片就已被作为药物使用,鸦片的希腊语是 π ου,用拉丁语表示是opium,英语、德语、法语、荷兰语等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opium读音[ pi m],其第一音节发音是[ou]。民国时期徐珂编著《清稗类钞》云:“鸦片,药名,即罂粟,其名称至多,而曰阿片,曰阿扁,曰阿芙蓉,曰芙蓉,曰苍玉粟,曰藕宾……”从发音上看,“藕宾”很像是opium的音译词。

然而,“鸦片”的词源最有可能是什么语言?在欧洲人来到东方之前,阿拉伯人在古代东西方贸易(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据此推测,“鸦片”的词源可能是阿拉伯语。龚缨晏在《鸦片的传播与对华鸦片贸易》一文中对英国人艾约瑟1898年著《鸦片史,或中国的罂粟》的观点分析后认为,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其中就包括鸦片的知识,阿拉伯人将希腊语 π ου读作 (用拉丁字母写作afyun),它才是“鸦片”的词源。笔者从语音的角度来进一步论证,“鸦片”的闽南语读音和粤语读音第一音节发音均为[a],与afyun第一音节发音相同,由此进一步佐证了龚缨晏的观点。

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鸦片”的理性意义是罂粟蒴果浆汁的凝结物。那么,“鸦片”的色彩意义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记载:“阿片用作毒品时叫鸦片”。可见,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鸦片”具有与“毒品”一样的贬义色彩。在医药领域,“鸦片”一词已被“阿片”替代,例如,“阿片粉”“阿片酊”“阿桔片”等药品名称,以及《阿片类物质使用相关障碍诊断治疗指导原则》等医药领域规范性法律文件名称中均仅使用“阿片”一词。

(作者系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zN_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