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三国正史,真正心系汉室的只有三人,魏蜀吴各一人,分别是谁?
2022-04-07 17:22:17 来源: 腾讯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群起,势必要在这纷乱的天下夺取政权。最终形成了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可这三国都不是为了拨乱反正,而是为了推倒汉室重新建立新的政权。但也不乏一些有志之士,想通过自身的才能,改变汉室衰败的局面,重新让汉室王朝走向强盛。例如:蜀汉刘备、诸葛亮一直高举的旗帜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这个旗帜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刘备只是为了有一个正义的旗帜,而不是真正为了兴复汉室。那么在魏、蜀、吴三国真正为了兴复汉室的都有哪些人呢?

曹魏之荀彧

曹魏的主君曹操,其实自己内心也不是非常清楚自己是要篡汉自立,还是要兴复汉室。在曹操的前期,曹操为了能挽救汉室,认为自己只有能除掉了董卓就能天下天平。曹操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刺董,但是刺董失败了。随着董卓被除。汉室王朝非但没有走向平和,反而走向了更加混乱的局面。在前期我们可以看到曹操是一心为汉室的兴复。

这些荀彧均看在眼里,在董卓执政之后弃官,在冀州之时受到了袁绍的优待,但最终荀彧这位“王佐之才”最终选择了曹操,因为荀彧认为曹操和自己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兴复汉室。荀彧跟随曹操之时,对曹操提出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比如:迎奉天子、奇谋助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对战吕布等等,在曹操亲自领军作战之时,稳住曹操大后方的基本都是荀彧。但随着曹操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曹操对汉室的权威愈发地藐视。曹操已不满足自己只是汉室的丞相,想要加升爵位加九锡。因为曹操认为这是对自己功劳的认可,也是对身份的象征,曹操手下的谋士也纷纷赞同,但却遭到了荀彧的反对。《三国志》记载: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自从荀彧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曹操、荀彧这对君臣之间,就出现了隔阂。在曹操东征孙权之时,曹操把荀彧安排在军中,使荀彧脱离了政治中心。内心苦闷的荀彧,在寿春一病不起,最终黯然离世。

蜀汉之关羽

既然蜀汉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国家,为何还说关羽是忠于蜀汉呢?纵观关羽的一生,起初跟随刘备,开始平叛黄巾军之乱,黄巾军之乱平叛之后,又跟随刘备讨伐董卓。在曹操、刘备交恶之后,关羽被曹操生擒。曹操对于关羽十分地看重,关羽也向张辽表达了自己还是会跟随刘备,曹操也没为难关羽,反而对关羽更加地看重,曹操认为关羽是个义士。

在帮助曹操斩杀颜良,解救白马之围后,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对于这个封号关羽接受了,因为关羽内心认为这是汉室所封,其次关羽急需改变自身的尴尬的地位。关羽早期是个杀人犯。自始至终关羽都用这个封号,不管刘备封的前将军地位比汉寿亭侯多高,关羽内心认可的只有汉寿亭侯。在关羽的生前刘备一直也未表露出称王称帝之心,关羽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为汉室效力,想必这也是关羽高傲的资本吧!

东吴之孙坚

孙坚是东吴的奠基者,但是一直跟随的是袁术。在袁绍联合天下诸侯讨董之时,虽然诸侯挺多,但基本上都是出工不出力,呈现出隔岸观火的态势。只有孙坚一心想要灭掉董卓,还汉室以太平。在孙坚重创董卓之后,顺利进入了洛阳城。孙坚不是搜刮金银而是做了一些作为汉室臣子该做的事情。《吴书》记载:坚入洛,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打扫了汉室的宗室祠堂,修缮了被董卓挖开的汉室陵墓。《三国志》记载:坚乃前入至雒,脩诸陵,平塞卓所发掘。

至于很大一部分人觉得孙坚不忠于汉室,是因为孙坚拿了玉玺,有自己称王称帝之心。在裴松之注引的《吴书》确实有记载孙坚得到了玉玺,孙坚也确实据为己有。但考虑到当时的情况,孙坚不据为己有也不行,董卓被灭之后,势力最为庞大的就是袁氏兄弟。若交给了袁绍或袁术结果可想而知,两人必定会篡汉自立,这不是孙坚的本意。那么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私存,这点我们可以从陈寿对孙坚的评价看出来“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只是这个玉玺为孙坚带来了杀身之祸。

综上所述,在三国正史上真正心系汉室的只有荀彧、关羽、孙坚,只是他们都未能完成,也许在错乱的时局,做出更适合的选择,才能有更好的结果吧!

欢迎关注,谈笑风史,感受古人的魅力!

责任编辑:zN_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