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朝一穷状元,殿试时考卷上书写8字,皇上看后落泪:状元就他了
2022-04-07 08:30:54 来源: 腾讯网

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朝廷都需要人才的支撑,古代时候的宫中大臣,都是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和选拔才能担当官职的。还有些大臣是某些达官贵人的亲信,通过其家人的关系,坐上大臣位置的人也不在少数。

但是,朝廷选拔人才最重要的还是看其真才实学。要知道古时候的学子学习的基本都是礼仪礼法,完完全全是书本上的知识,那时候的考试也就等同于比谁的见识多,谁的文化底蕴厚实。完全不考虑对当今时政的看法。

众所周知,古时候的考试制度叫做科举制,也就是说,一个学子寒窗苦读,需要先通过乡试,再通过一系列的选拔,最后才能获得殿试的资格,也就是有当朝皇帝亲自命题且亲自监考的考试。虽然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筛选了人才,但是其弊端还是有的。

科举考试仅仅考察的是学子的诗书礼仪,并没有考察学子们对当时朝政的观念。这一弊端在清朝后期逐渐显露出来,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入侵,清军大败,这才让朝廷意识到,人才选拔对时政要求的重要性。于是,一位穷状元就诞生了,他仅仅用八个字,就夺得了状元头衔。

一、穷状元骆成骧

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人都清楚,科举制对寒门学子的限制是非常大的。一个贫苦人家出生的学子,寒窗苦读几十年,为的就是仅有一次机会的殿试,这其中还有很多的关系户,这也让好多胸怀大志的寒门学子报国无门。

这个骆成骧就是其中之一。骆成骧出生于一个十分穷困的农民家庭,但是骆成骧从小天资聪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从不随波逐流。幼年时期丧父,其母亲独自将他养大,骆成骧励志苦读诗书,以考取状元之名。

骆成骧与其母亲生活十分艰苦,无奈只好改嫁,后来骆成骧的继父见其聪慧过人,就给他找了老师,供他读书,以盼后期他能金榜题名。功夫不有心人,在一八九三年,骆成骧通过了乡试。过了两年之后,他又通过了会试,中了举人,这也如愿意获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早年间生活的疾苦让骆成骧深知,这些都是因为当时朝廷管理上出现问题,于是他付出时间研究当时国家时局。对朝廷中发生的大事小事都铭记于心。这也让骆成骧在一定程度上得知了朝廷的腐败之缘由。为其后来的殿试打下了基础。

二、清廷腐败

晚期的清朝朝廷,政治上腐败黑暗,各路大臣借机敛财,朝政之事都被慈禧太后所掌控,当时的清朝光绪皇帝手中没有实权,被慈禧太后控制的死死的。任何事情都由不得他做主,这也让光绪皇帝十分的着急。

光绪帝知道,想要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政权,必须要有与其亲近之人,并且是真心爱国之人。但无奈现在朝堂上下都以慈禧太后为尊,都知道光绪帝是个傀儡,跟着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眼皮子低下搞小动作,无异于引火烧身。所以光绪帝在宫廷之中没有任何亲信。

骆成骧虽然是一介草民,但是他在苦读诗书之时也主动了解朝廷之危机,深知此时的光绪帝是个傀儡皇帝,但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和能帮助他的人才,这才让光绪帝手足无措。光绪帝也想趁此殿试机会寻找与其志同道合之人。

但是由于是慈禧太后掌权,就算是光绪帝找到了合适的人才,慈禧太后也不可能放任不管。虽然是傀儡皇帝,但是像殿试这样的场面,他还是需要走个过场,前去监考的。

三、科举制的限制

古代的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仅仅懂得舞文弄墨之人,但是现在的清廷内忧外患,朝廷也反应过来,殿试选举出的人才要和以前不一样了。

于是规定当时的科举制不仅仅要考察学子的文笔之功,还要考究学子对当今西方列强的了解程度。这一改变也使得好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感到危机。

而骆成骧得知朝廷要修改对殿试的选才规矩,加入了时政范围的命题,这让骆成骧激动不已。因为其在寒窗苦读之时也去了解了当时的朝廷局面,心想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了。

但是,虽然说科举制的选才规矩改了,但是换汤不换药。因为决定谁能当上状元的人不是变法图强的光绪皇帝,而是愚昧守旧的慈禧太后,这一点也让骆成骧感到无奈。

四、八字成名

光绪二十一年,骆成骧满怀壮志的去参加殿试,这可是皇帝亲自监考的考试。虽然光绪只是傀儡皇帝,但是平民见到其后还是免不了有所紧张的。

而这次殿试的命题就是如何看待当时时局,如何有效的管理朝政,以及有什么办法打败西方列强。因为当时的清廷为了变法图强,搞了洋务运动,但是其北洋水师还是被日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骆成骧深知光绪帝心中想的什么,于是就提笔答卷,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千七百多字的答卷,当骆成骧已经答卷完成后,抬头看了一眼光绪帝,之只见其满目愁容。此时的骆成骧有感而发,于是在答卷最后写道八个字: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所有的学子答卷完成之后,就需要人去批改。这是殿试,阅卷之人自当是光绪帝。当光绪皇帝看到骆成骧写的八个字之后,非常激动,答卷中对如何管理朝政可谓是面面俱到。光绪帝眼眶中满含泪水,并钦点骆成骧为状元。

总结:

后来骆成骧被光绪帝任用,在为官期间,骆成骧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始终以普通百姓自居,也为其管理地区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也是十分敬重这个父母官。他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为官者清,舍己为民这一点。

骆成骧虽然出身贫寒,后期还被朝廷派遣到了日本留学,他胸怀大志,但是无奈当时时局黑暗,虽然自己中了状元,但也是报国无门。像骆成骧这样的好官,是后世官员们所学习的好榜样,他也值得被人们铭记。

责任编辑:zN_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