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许凯、朱亚文,谁塑造的朱瞻基更贴近历史上的明宣宗?
2022-04-06 15:10:29 来源: 腾讯网

历史上的明宣宗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很特殊,他是我所看到的史料里所记载的古代最后一位皇太孙,也是唯一一位太子尚在即被册立为皇太孙且后来成功登基为帝的存在,这个历史人物是复杂的。

运气上,他出生时朱棣梦到朱元璋把大玉圭给了他,上面写着“传世之孙可得永昌”。在古代,大玉圭代表天子权力,既然这个梦里朱瞻基会是日后的天子,那么作为他爷爷的朱棣自然也该是,这个梦坚定了朱棣奉天靖难的决心。

对于这个梦,当然,真假只有朱棣自己知道,但是,既然公开了那么朱瞻基的帝王气运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加上朱瞻基作为朱棣的嫡长孙,因此从小就被朱棣按照帝王规格培养,甚至亲自带在身边教导,祖母徐氏也非常钟爱这个皇孙。

朱棣对朱瞻基颇为用心,永乐五年四月,朱瞻基到了出阁读书的年纪,朱棣命靖难之役第一功臣姚广孝为之讲习经书。在朱棣对朱高炽、朱高煦储位摇摆之际,解缙一句“好圣孙”使朱棣龙颜大悦,朱瞻基成为朱高炽坐稳太子之位的重要“筹码”之一。

永乐七年,朱棣巡幸北京,令皇长孙朱瞻基同行。朱棣特意带领着朱瞻基到田间观察农作物、农具和耕种的过程,到农民家里看他们的衣食住行,并写了一篇《务本训》给他,让他知道农业是国家根本的道理,治理国家必须体恤农民。

永乐八年,朱棣亲征蒙古,指定尚书夏原吉辅佐朱瞻基留守北京,监国,学习处理日常政务。

永乐九年,朱棣册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昭告天下,朱棣隔代指定,朱瞻基成为大明皇朝名正言顺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永乐十一年,端午节,朱棣下旨要前往北京东苑观看击球、射柳的比赛,不仅有文武百官观看,还有在北京的各国使臣在场,场面非常的隆重盛大。

皇太孙朱瞻基、诸位王爷、大臣们也纷纷下场进行击球、射柳,其中朱瞻基在击球时百发百中,看台上的朱棣非常高兴。比赛结束后,朱棣当着群臣的面夸奖朱瞻基少年英勇,很像年轻时期的自己。

随后,朱棣又对在场的贵族和大臣出了一幅上联:“万方玉帛风云会”,要求大家对下联。一时间也没人对出完美的下联,14岁的皇太孙朱瞻基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非常霸气,皇太孙开口锋芒毕露。朱棣非常满意,愈发觉得这个皇孙太像自己了,将来一定能够继承自己的志愿,成为一代雄才之主。

永乐十二年,为了培养朱瞻基允文允武的全面能力,朱棣命朱瞻基随自己亲征蒙古,朱瞻基随朱棣检阅部队,学习战法。行军途中,朱棣还给朱瞻基带着老师,命令他们继续教授朱瞻基经史。

良好的教育使朱瞻基既能吟诗作赋,擅长书法绘画;也能弯弓射箭,策马横刀。

朱棣对朱瞻基十分满意,他公开说朱瞻基日后必然是一位太平天子。

其实从以上记录中,完全可以看出朱棣对朱瞻基的看重与满意,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比历史上的文字看,《大明风华》中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如历史上一样是朱棣最宠爱、最看重的孙儿,但在公开场合,他与朱棣的君臣关系还是非常到位的,比如,父亲、二叔、三叔跪着他趴着,二叔罚跪他躬身,二叔出门他行礼。这一点,朱瞻基规矩极其重。

历史上如何说呢?拿上面端午宴讲,形容皇太孙对“一统山河日月明”前是“即叩头”。也说明,朱瞻基在公开场合对朱棣是非常守规矩的。

至于《大明风华》里朱亚文演绎的朱瞻基,他内心里的那种每天担惊受怕担心太子被废、太孙被废,这部剧里的朱瞻基显然是非常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对朱棣是害怕且不心安理得的,就算荣宠无双,依然随时担心被弃,他对朱棣对他的心意是无法完全安心的。

《大明风华》里也确实演得刀光剑影,主要是抬高了朱高煦的能耐,因为抬高了朱高煦,所以出现了朱高煦几次想杀朱瞻基的事件,还有朱棣败北及临终易储之心。

因为这段里面有些过了,所以让人怀疑剧情,也因此无法完全地代入历史上的朱瞻基,无法认同那个起初整日惴惴不安惶恐度日,中期被朱高煦追着射差点毙命,晚期被朱高燧算计、心理留下了极大的二叔阴影、因着朱高煦的灰飞烟灭心理抑郁、到驾崩前还念着坐在皇位上的二叔的模样,这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明宣宗。

朱瞻基的庙号是“宣”字。宣:圣善周闻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问周达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诚意见外曰宣;重光丽日曰宣;义问周达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达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闻式布曰宣。一般用宣字的帝王,是英明神武的中兴之主。

朱瞻基是明君圣主吗?无疑是。就算他杖毙自己的老师,灭了二叔满门,罢黜了无嗣的皇后,他依然是。

古话说,“功是功,过是过。”但是作为一名帝王,其实只要能够保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那么大家其实也不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声音跳出来反对他的。就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杀兄屠弟,逼父让权,但是政绩出来了、盛世出来了,他依然是大多数人尊崇与拥护的明君圣主。

何况,朱瞻基算是在朱棣之后不久上位的皇帝,朱棣的手段比他狠唳更多,一旦有了对比,就会显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朱瞻基是朱棣培养出来的储君,他的思维里有朱棣的风格是理所当然,所以他也是比较“自由”的,这里的“自由”是指没有绝对得被儒家思想束缚住,他有王道也有霸道制衡,历史上的朱瞻基,是从小按照帝王规格、储君荣宠培养大的嗣子,因为从小受到的荣宠和教育,他琴棋书画会、击球射柳会、促织斗鸡会、狩猎征战会、治国理政会、权谋制衡也会,这样的朱瞻基,是一个贵胄气息十足的皇帝,登基后,他对政治权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具有帝王威仪:对于忤逆自己的、看不顺眼的,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没有忌惮得把他们移走,比如说二叔、原配、老师,毕竟是明成祖朱棣教出来的传承者,心底的决绝冷酷、不惮世俗是一样的。

所以,也因此,看《大明风华》里朱亚文饰演的朱瞻基和朱高煦的剧情我是无法产生共鸣的,那个在祠堂里歇斯底里、被朱高煦逼到失态的朱瞻基,看着溢出屏幕的阴翳,我想,这不是我心目中的朱瞻基。

历史上没有记载朱棣临终有易储之事,甚至五征朱瞻基也没有随行,因此,剧里终究还是剧里,那些邪肆和诡谲,在历史上可能是不曾张牙舞爪。

但不论如何,我心目中的明宣宗,应该是一番堂堂正正、意气风发的模样。他年少得志,权谋局里游刃有余,实在不该上位之后年纪轻轻却显得比他爷爷六十多岁还要沧桑。

因此,我可以认同朱亚文塑造的角色是一位少年长成的帝王,他塑造的很成功,但我不认为他是历史上的明宣宗。

对比《大明风华》这部类似群像展开的剧,《尚食》则更加突出主角光环。不过,这部剧虚构出来了一个“朱瞻礼”,也是让许多历史粉无法苟同。我们且说许凯版朱瞻基。

这版朱瞻基仪态端方,琴棋书画、促织狩猎、走访民间、带兵平叛,似乎想要更加全面地展示历史上的朱瞻基,但是,对比《大明风华》,显然前者深度更深,《尚食》则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

《尚食》里的朱瞻基,有十足的荣宠,有朱棣绝对的信任和庇护,对此,历史上的朱瞻基应该也有,只是可能还要拉开一点君臣之分,多一份敬畏之心,也就是说,朱瞻基回朱棣话的时候,应该再恭谨一些,再礼仪一些。

我所理解的朱瞻基,即使再少年老成,也不该在朱棣面前端着,不该朱棣问话也硬邦邦的回话。不过,总体看,也无伤大雅吧。

许凯的演技不如朱亚文娴熟,当然,他们二人的演绎方式也是不同的。

朱亚文演的是一位攻于权谋取得成功但高处不胜寒的野心家,许凯演绎出来的是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在《尚食》里,初登大宝的朱瞻基,在爱妃孙氏和母亲张氏面前,穿着龙袍坐在龙椅上的姿态还像一个孩子,君王霸气不足,这一点略微让人失望。历史上的朱瞻基,不该如此。

他不是朱允炆那种皇宫里长大、且朱标早逝之后才册立太孙培养的皇帝,朱瞻基从很小的时候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学习的是治国理政、权谋制衡,13岁册立皇太孙,他文武双全,能执子下棋能出口成章,也能“箭无虚发”,见识过爷爷朱棣的杀戮,也闻过战场上的硝烟味。

登基时,朱瞻基已经27岁了,他年纪也不是稚子了,不该坐在皇位上没有威严,还像一个板板正正仿佛穿了大人衣服的孩子。对于朱瞻基而言,皇位早已既定是他的,储君气息早已养成,他该更加自如。

写到这里,我其实是不知道他们二位谁更贴近历史上的朱瞻基的,只能说,希望下一版“朱瞻基”,综合一下两版的仪态,还原出更加贴近历史人物的演绎。

责任编辑:zN_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