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为了维护大清统治?清缅战役缅甸的燧发枪威力巨大,为何乾隆不用
2022-04-05 14:55:37 来源: 腾讯网

在清朝中前期历史中,清缅之战往往被清朝史官和清朝历史发烧友们忽视,这场发生在乾隆统治中期的战争,并未被乾隆这个“十全老人”记录到自己战功之中。

某种程度上说,清缅战争虽然以缅甸妥协称臣告终,但清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灰头土脸,让乾隆和清朝所有人都脸上无光。

那么在清缅战争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乾隆和大臣们都不愿意提及这场战争呢?

一、小小燧发枪如何影响一场战争

清缅之战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双方在武器上的代差。如果你不熟悉这段历史,不熟悉这场战争。光凭第一感,清朝拥有当时最强大骑兵部队,而缅甸东南亚小国,除了大象厉害没什么厉害的。此时的清军距离击败明军、李自成武装,仅仅过去100多年而已。八旗军依然彪悍,面对缅甸军队可谓是“杀鸡用牛刀”。但强大的清军一和缅甸军交战,却发现他们碰上了“硬通货”。

在当时缅军已经普及燧发枪。

虽然缅军骑兵不如八旗军厉害,但他们使用的燧发枪却给予清军迎头痛击。

燧发枪相比较清军使用的火绳枪,领先了整整一代!无论射速、射程还是威力,燧发枪相对火绳枪都是降维打击。

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排成线列对射。清军火枪兵都不是对手,而燧发枪高射速也给八旗骑兵冲锋造成极大威胁。让强悍的八旗军不知如何应对。

清军靠着远超缅军部队纪律性,以及单兵素质优势。即便火器上存在代差,依然能在缅军围攻中全身而退。

尤其在野战方面缅军讨不到便宜。但是,虽然清军在这场战争中表现英勇。却改变不了清军武器落后导致整体落后的局面,可以说这是骑射立国的清朝,第一次被他们看不起的西方文明打败。只可惜,清朝统治层上下都不重视清缅战争,也不重视燧发枪的研发使用。这才导致78年后被英国人打开国门,摁在地上摩擦。

二、站在军事近代化的拐点,乾隆为什么选择走老路

在帝国制国家中,君王不仅是国家象征,他同时也决定国家军事、经济、民生各方面走向。既是领路人也是苦海明灯,对他的子民来说,跟着君王走哪怕是火海该跳也跳。也正因为帝国制度有这样特殊性,所以乾隆就成为清缅战争后,清军到底走向何方的决策人物。

遗憾的是,站在军队近代化拐点的乾隆。似乎并没有想得那么明智,他选择继续坚持骑射立国道路。依然想靠弓箭马刀让臣民和外敌臣服。而乾隆做出这种判断,有他自己的原因。

首先,

乾隆认为,清缅战争清军失败或者没有胜利,并非都因为火器不如人。

毕竟在四次战事中,清军最终都输在粮草不济和缅军坚壁清野上。实际上双方在为数不多的野战中,清军基本都是碾压局。即便燧发枪有射速和射程优势,但这种枪械相比火绳枪,确实没有质的飞跃。清军骑兵装备的棉甲依然可以轻松应对,相比98年后的八里桥之战,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惨败。清缅战争清军失败确实不足为虑,也无法引起统治者重视。

因此在战后总结中,无论兵部、军机大臣还是乾隆本人。

都将坚壁清野、水土不服作为清缅战争未能全胜主因,而燧发枪则是草草提及而已。

换句话说,乾隆羞于提及清缅战争,更多是因为他没能展现天朝上邦大军威武。打几个东南亚土著没能大胜,确实脸上无光。

其次,乾隆不同于雍正,他和尚武性格的康熙更为相似。也因为身体强壮弓马娴熟,乾隆一生都非常喜爱骑射。皇帝重视和喜爱骑射,他的个人喜好自然也成为庞大帝国军队发展风向标。向皇帝靠拢,成为乾隆一样的骑射高手,也就成为清中期军队士兵目标。

在西方军队轰轰烈烈走进近代化关口,乾隆却用自己个人喜好,让一个庞大帝国走上另一条道路。也正是这次走错路,让这个我国未来100多年都深陷黑暗之中。但遗憾的是,作为当时历史创造者。乾隆所做的决定并不能说错误。毕竟相比研发火器,战马和弓箭大清早已用的娴熟。有深厚制造业基础,而且研发火器在当时只能是费力不讨好,这就牵扯出在

清朝研发火枪的两大不利因素。

三、清朝研发火枪为什么费力不讨好?

在君主制体制下,研发火枪必然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没有学术基础,

当时清朝崇尚八股文取士,能写八股文就能入朝做官。而八股文内容多为宣传忠君爱国,或者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知识。火枪属于自然科学内容,在清朝并非入仕做官需要掌握知识。所以在当时,但凡想走仕途的人,是不会去学自然科学研究火炮火枪的。

此外,

清朝以骑射立国,历代皇帝崇尚射箭马上作战。火枪属于不入流东西,因此被冷落也就不足为奇。

这个问题不仅清朝存在,明朝中后期,我国热兵器发展就已经落后西方。这种火器差距只是在清朝得到放大而已。换句话说,清朝背了锅而已。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外,火枪的井喷式发展也有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将普通人变成合格士兵的时间成本大幅缩短。根据西方学者的分析测算,在中世纪时期,一个合格骑士不仅需要有强壮体魄,还需要有娴熟马上技术,学会在身穿几十公斤重铠甲情况下,完成马上作战。一个骑士想完成上述这些课程和学习,没有十年是很难做到的。

而在火枪出现之后,

一个农民只需几个月射击训练、队列训练和弹丸装填训练。就能成为一个士兵,

加之燧发枪的制造成本并不高,在这种武器逐渐普及的200年间,欧洲美洲大地上,到处都是扛着燧发枪的民兵。美国独立靠的就是武装民兵帮忙,如果没有燧发枪,很难想象美国独立还要推后好多年。

遍地民兵不服就干,这对大清来说就是洪水猛兽!

清朝以武力征服中原,如果老百姓人人都有燧发枪这种极具杀伤力武器。那谁还会怕八旗骑兵?

没有了八旗军的武力支持,清朝统治必然会被动摇。被赶回大兴安岭和狗熊为伍也大有可能。所以

站在大清江山永固角度,火枪这种洪水猛兽坚决不能出现在大清疆域之内。

不可否认,站在我们今天角度来看,乾隆的想法过于幼稚。但站在他的角度,他作为大清当家人,不得不做最稳妥的决定。但随着世界格局发生改变,清朝无法独善其身时。乾隆的这个决定就成了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如果给乾隆一次重新来过机会,或许他还会做出同样抉择,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文/斜杠青年

参考资料:

1、《1765年—1769年清缅战争评析》,张哲

2、《枪炮与弓矢:清中期火器发展的停滞和骑射思想的回归》,马玉威

责任编辑:zN_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