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末的淮军对付捻军时战斗力不弱,为何在对付西方列强时却不行?
2022-04-05 11:23:15 来源: 腾讯网

李鸿章组建的淮军在近代清军中的部队里面是属于比较能打的

一种的,通过近代的几场大规模的战争就能够看出来了,因为他是按照西方的那种模式聘请外国人教官对部队进行训练的,并且装备了当时比较主流的武器,有来复枪有大炮。之后淮军在和太平天国的作战中以及和捻军的作战中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当初成立淮军的初衷就是为了镇压严重威胁清廷统治的太平军,刚开始淮军成立时人数并不多才只有6500人。得到了1864年人数

一步扩充,这支部队先后和其他西方列强部队配合,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后来又配合湘军在江、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都取得了不小的的战绩。这也使得淮军的主要创立者李鸿章在朝廷迅速崛起,后来做过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淮军的情况

淮军的创始人李鸿章原来在曾国藩的幕府里面做过几年幕僚,因为受到湘派势力的排挤而产生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想法。当时正值太平军进攻上海,当地的清军绿营完全不是太平军的对手,借此用兵之际,李鸿章在自己家乡招募乡勇和士兵组成了淮军后来调往了上海对付太平军。

这支队伍刚刚成立时有只有6500人。后来李鸿章利用担任江苏巡抚的机会以外军支援和海关税收来购买洋枪洋炮装备自己的部队并同时扩编部队。1864年后又配合湘军在江、浙等地进攻太平军。在顺利镇压太平军后,淮军经过裁撤,当时还有一百零四营约50000多人的部队。

之后东部地区又爆发了捻军之乱,于是在1865年后,这支部队作为清军主力,在李鸿章等人率领下,先后在东部各省与捻军作战,利用自己装备和人数优势,最终成功

镇压了捻军。之后淮军就开始担负北自天津南到上海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成为了地方最重要驻军之一。而它的创建者李鸿章则以此为基础,在朝廷内迅速崛起,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晚清政局中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这支部队才开始衰落,被后来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所取代。

淮军战斗力下降的原因

淮军在装备训练中确实购买装备了很多西方最新的军事装备,以及训练士兵的方式都是按照西方那一套进行的,但是最关键的东西还是没有学到,那就是近代化的军事思想和军官制度。指挥部队最主要的还是依靠军官,如果军官还是旧式的,那么无论士兵怎么变,部队的战斗力还是有所缺陷的。

其次,士兵在战斗时并没为谁而战的思想,只是抱着当兵拿饷过日子的想法,即使训练

再好也无法对抗已经形成近代军事思想的军队。特别是在硬碰硬的军队正面交战中,淮军这样的部队在日军、法军、英军等西方国家的军队前,战斗力其实很弱的,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战,硬碰硬的时候就很容易逃跑保命,而不顾其他,这从甲午战争中前线部分军官的表现中就能看得出来,只顾自己不顾其他,怎能不败。

最后就是,

就式

军队之中的很多恶习在淮军中依然存在着,无法改变,如军官贪污克扣士兵的军饷,虚报士兵人数,在训练中无故打骂士兵等等情况,这些使得淮军的士兵思想觉悟很低,开战时很容易产生动摇情绪,特别是遇到战斗力极强的敌军时。

综上所述,在清末这一时期崛起的淮军才,其战斗和训练等多方面采用了西方的军队训练模式,但是其本质还是未变,无法适应近代的军队思想,所以其战斗力逐步衰弱是必然的事情。

责任编辑:zN_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