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他在战争开始前就去世了,却对两次世界大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2-04-04 18:08:13 来源: 腾讯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正式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而在此前的1913年,80岁的德国前参谋总长去世,临终前反复嘱托:必有一战时,切莫削弱我的右翼。他便是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略策划者施利芬,一战时“施里芬计划”因为执行者小毛奇在实际指挥中削减了德国右翼的三分之一而功败垂成,施利芬的遗言因此成为世界历史上的著名遗言之一!

施利芬全名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其父是一名少将。施利芬早期学习法律,后来从军,25岁进入军事学院学习,32岁进入德国参谋本部,直至退休。纵然19世纪的德国打赢了三场对外战争,但施利芬从没有直接参与战争或带兵经历,毕竟从军校毕业就是军官,而参谋本部更是德国陆军的智囊团队。

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后起之秀,从统一之日起就危机四伏,三场立国之战占尽了便宜,却也得罪了很多国家,尤其是割地赔款的法国。快速崛起的德国势必会威胁英、法、俄的利益,德国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军事上的不幸。东边是庞大的俄国,西边是英法,出海口很容易被英国封锁。所以如何应对两线作战,以一国之力对抗英、法、俄,是德国参谋本部的主要课题。

相对于人力物力资源雄厚的三国协约,德国更难应对长期消耗战。德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在战争初期集中力量解决一侧的战事,消灭法国或者俄国其中之一,然后才能腾出手来对付海上的英国和另一侧的强敌。在担任参谋总长期间,施利芬研究了与法国和俄国同时两线作战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措施就是,利用德国快速集结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再集中兵力对付俄国。考虑到俄国调兵遣将至少需要6到8周的时间,德国陆军必须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击败法国。法国虽然一直对普法战争的失败深以为耻,但是面对德国却做了更多的防御准备。

一战前,法国在德法边界修建了大量的军事要塞,德国直接进攻的话必定会损失惨重。法军防线上的突破点是没有设防的中立国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山区,施利芬假想战争初期,法国一定会全力收复在普法战争中丢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在该地区留下一定的军队牵制法军,强大的右翼主力则快速通过比利时,直取巴黎。

这个计划实在是完美得令人发指,实际上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施里芬计划”的执行者,可惜结果并不完美。首先是一战中小毛奇削弱了德军的右翼,致使右翼攻占巴黎的计划失败,西线因此拖成持久的战壕战。左翼牵制法军主力的德军应该诈败,引得法军尽可能把战线拉长,左翼德军却把自己当成主力来打,致使法军得以迅速回救巴黎,施利芬计划在一战中被改动得面目全非而铩羽而归。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仍然执行“施里芬计划”。法军依然在德法边界修建战壕,也就是著名的“马奇诺防线”,德军观察后感觉正面进攻无异于找死。但是后来赶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马奇诺防线没有钱修完,在薄弱的阿登山区,法军留下军队驻守,料想法军居高临下,德国步兵在此缠斗至少十几天,巴黎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没想到德军的“钢铁洪流”在阿登山区如履平地,防守的法军根本顶不住,只两天德军便穿过了阿登山区,巴黎失守,法国迅速沦陷。西线结束战斗的德国人组织兵力进攻苏联,“施里芬计划”在二战中是被完美执行的,当然也需要法国人的完美配合。

其实德国是有能力更快打赢一战的,按照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德国、俄国、奥匈帝国组成三皇同盟,可比德、奥、意大利三国同盟要靠谱得多。可惜中二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继位,最终把俄国逼到了协约国一方,注定了德国在一战中很难胜出!最后,喜欢看洋鬼子打洋鬼子的朋友点点关注!

责任编辑:zN_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