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吴三桂“光复大明”的战争为何失败?
2022-04-04 16:30:15 来源: 腾讯网

文/王凯迪

明朝崇祯末年清兵入关建立了满清王朝,因”冲冠一怒为红颜”而投降大清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成为了八旗大军的第一带路党。满清统一全国后,耿继茂(耿仲明之子)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可喜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自此,三藩之势割据一方,成犄角之势。

然而,作为明朝旧臣的吴三桂“心念故国”,在掌握了南方实权后宣布重新恢复大明衣冠,不接受康熙皇帝的撤藩,掀起了清朝历史初年的三藩之乱。那么,为什么作为大明故臣的吴三桂为何会失败呢?

图/吴三桂

01.

战前状态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实力最强。在经济上,他垄断盐井、金矿、铜山之利,严征关市商税。并在辽东、蒙古、四川、西藏互市茶、马、药材等物品,财力冠绝中原。

在军事上,吴三桂拥有强大的军事集团,归他统维稳旗兵有五十三佐领,绿营兵十营(其中还不包括他原来的嫡系部队),且有久经战阵的名将吴应麟、夏国相、张国柱、王屏藩等。从地理角度上看,云南远离京都交通闭塞,地势险要加之十余年的战场建设,水陆要塞十分坚固。反观康熙方面,这位年轻皇帝掌权不久,北方各地不稳,在对付老谋深算的吴三桂上明显缺乏胜算。

图/清初三藩

02.

战略对决

1673年,吴三桂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屏藩率军攻入四川,一路由马宝率军自贵州攻入湖南。·康熙下令夺其王爵,杀其在京之子,缓撤其余两藩,以孤立吴三桂。双方数十万大军在湖广与川陕两大战场展开对决,大战一触即发。

吴军张国柱、夏国相率主力相继进入湖南,清朝湖南巡抚庐震率军退往宜昌,吴军随即攻占长沙、常德、岳阳、衡阳等地,与清军隔长江对峙。在西北战场上,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清,杀死大学士莫洛,夺走清军大量作战物资,转而进攻甘肃。

王屏藩趁机率军由汉中出陇西、固原、定边等地,以响应王辅臣,与此同时,吴三桂在川中连战连捷,大西南与大西北连成一线,清军只能固守西安待援。如果此时观察双方控制区,吴三桂的地盘已经与清王朝平分天下。

此时,吴三桂犯下了一个致命的战略失误:东线主力部队不渡江北上反而东进江西,西线部队死磕西安城而不入中原,如此两招臭棋,贻误了重要的战机。以吴三桂与清朝的战争态势来看,吴三桂必须趁当时清王朝初入中原之际,以乱打乱,不在乎一城一池之争,直接摧毁清王朝的统治中枢,方才有取胜之机。而此时的吴三桂明显希望坐收全功,将江南与西安全部收入囊中后再一鼓作气全军出击,而这也恰好给了康熙调兵遣将之机。

03.

崩盘之时

在吴三桂屯兵西安,东收江南之时,康熙及时抓住这一战机集中兵力于西线,命大学士图海为定远大将军,统带西线各路人马,在平凉与响应吴军的王辅臣展开战略决战,一举将王辅臣部围困在平凉城北,“日断粮草,夜予炮击”,并使用政治攻势对王辅臣进行二次诱降,成功瓦解了吴军在关陕的优势,让吴三桂丧失了据西北以统一中原的机会。

江南方面,由于吴军一心沿江收复江南,从而给予清军钳形夹击的空间,清军一路从赣中突入长沙,一路从江陵渡江,向湖口等吴军的薄弱地段发动连续进攻,吴军连遭败绩,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

1676年10月,耿、尚两藩王相继投降清朝,吴三桂成为孤家寡人。两年之后,吴三桂暴病而亡,清朝大军从东西两线向大西南挺进,吴氏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说,吴三桂早期的进兵机遇选择十分正确,当时清王朝的血腥政策以及明朝故民的故国之思还未消失,吴三桂一出兵就取得了有力的战略态势。然而,吴三桂在进入中原的过程中优柔寡断,放弃了以乱打乱,快速制敌的战略决策,反而逡巡不前,最终丧失了绝佳的战略机会,败亡无日。

参考文献:1.《吴清战争简析》

2.《中国全史百卷本》

责任编辑:zN_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