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她是蒋介石的母亲,尼姑出身的她,是如何教育蒋介石的?
2022-04-02 22:45:14 来源: 腾讯网

她的人生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幼年家庭的富庶让她腹有诗书气自华;家道中落后嫁给了一个普通的长工,奈何丈夫孩子相继离世,世人更是称她为克夫克子相;心灰意冷的她选择了到尼姑庵带发修行。又是什么机缘巧合,让她再婚并且生下了蒋介石呢?

1863年,王采玉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小村庄中。她的父亲王有责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很敬重的人。彼时王采玉家中生活的比较富庶,虽然当时的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王采玉的父亲十分注重对长女的教育,自小就教导她读书识字。聪明伶俐的王采玉也没有让父亲失望,总是能将父亲教的知识学得又快又好。

在王采玉的母亲看来,女儿除了要胸中有书墨,传统女子要掌握的女红也不能落下。在父母的细心教育下,王采玉成为了一个既有知识又有一手漂亮女红的人,一家人的生活过的和和美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父亲的生意失败,王采玉家中的条件一落千丈。王采玉的两个弟弟,一个天天挥霍无所事事,另一个因为有经神经病事事都需要别人照顾。王采玉此时无比庆幸母亲教给自己的女红,并且以此来补贴家里的生活。但是家中每日庞大的开支,并不是王采玉的女红就能弥补的,即使王采玉每日不分昼夜的赶工做活,也依然无法改善家中的生活。

成年后,王采玉听从父母的意见嫁给了一个姓竺的长工。虽然丈夫偶尔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一直都不错,王采玉也在婚后不久生下了两人的儿子。但是灾难却在这个时候再次降临到王采玉身上,不仅丈夫患瘟疫去世,就连儿子都夭折了。祸不单行,父亲王有责也在这个时候永远离开了人世。

王采玉的人生一下子跌入了低谷,开始了与母亲相互扶持的生活。然而身边的人却开始对王采玉议论纷纷,指责她克夫克子克父。都说众口铄金,这话一点也不假,就是因为众人这样的言论,让王采玉连娘家都无法待下去,无奈之下选择到金竹庵带发修行。

原本以为,王采玉的一生就将长伴青灯古佛,但是一个得道高人的一番话,却让王采玉决定改变自己的现状,高人对她说,她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将来一定会生一个贵子。正是这句话,激起了王采玉对生活的希望和斗志。

还俗后的王采玉成为了蒋肇聪的继室。彼时的王采玉只有23岁,虽然两人之间有22岁的年龄差,但是蒋肇聪对王采玉却一直都关心体贴,让王采玉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丈夫的生活可谓琴瑟和鸣。平常的日子里,蒋肇聪负责做生意赚钱养家,王采玉则是负责家中的事务,她孝敬公婆,将两人的孩子也教育的很懂事,家中的氛围十分和睦。

可是命运再次给这个女人开了一个玩笑,丈夫和公公先后离世,一家的重担落到了王采玉一个人的身上。奈何幺女和次子却又夭折了,悲痛万分的王采玉恨不得跟着丈夫和孩子一起去了,但是长子和长女尚且年幼,还需要自己将他们抚养成人。

就这样,王采玉坚强地活了下来,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大儿子和大女儿身上,而她的大儿子,就是之后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浓墨重彩地位的蒋介石。

因为自小就接受过教育,所以王采玉对蒋介石的教育充满了大义。她会教导蒋介石要孝顺父母,更会告诉他要事实从国家大义出发,将来能有一番大作为,甚至不惜花重金送蒋介石到国外留学,接受最先进的教育。

事实证明,王采玉花在蒋介石身上的精力和钱财没有浪费。蒋介石一直都将孝道看得很重,他带领的国民党也确实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候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国民党发起的内战却让中国的百姓们苦不堪言,也难怪最终蒋介石败北,去往了台湾。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