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南京大屠杀,当时城内究竟有多惨?百姓悲哭,陷入绝望无处可逃
2022-04-02 20:46:50 来源: 腾讯网

由于腐败的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消极落后政策,中国接连错过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也失去了两次进步的机遇。

自1840年英军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陷入了黑暗的时代,无数的中国人民便和列强展开了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辛亥革命之后,于1912年建立起了中华民国。

但好景不长,不久民国便分崩离析,军阀四起混战,国民党大肆屠杀革命志士,而真正让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是1937年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七月七日,日军悄悄地摸到宛平城外,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入宛平城内搜查。宛平城的中国守军断然拒绝,而后双方便开始了激战,史称“七七事变”,这次事变拉开了日军全面侵华的帷幕。至此,日军再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接连攻破北方要塞与城池后,狂妄的日军便叫嚣“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中国北部多平原,倘若日军由北向南,势必难以阻挡其锋芒,抗战守土实在难以守住日军攻势。在“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答应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的方针。

同时为了改变日军的进攻方向,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决定先发制人,派遣军队主动向上海地区驻扎的日军发起攻击。自此,淞沪会战爆发,国民党和日军都不断地向上海地区增兵,以期拿下这片拥有战略意义的滩头堡。

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甚至投入了国军的精锐部队——当时为数不多的“德械师”,而国防军更是不计其数。但是由于国军士兵和日军的战斗素质与装备情况上都有着极大的差距,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损失惨重。

在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几乎损失了将近一半的国防力量,而重武器和战斗机等更是一度损失殆尽。这场战斗虽然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姿态,但也使得后续的抗日力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淞沪会战损失了太多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并且在作战时期,国民党还投入了过多的预备队,源源不断地从后方向前派遣军队,以至于在淞沪会战之后,原来既定的从无锡到南京的漫长国防线都缺乏防御力量,无法抵御日军的步步进攻。

在12月前后,日军开始向南京靠拢。

此时的南京已经没有什么战略意义了,死守此城并不划算。但为了稳定住民心,也为了能在国际社会面前表明“抗战之决心”以谋求英美援助,蒋介石下令:与南京城共存亡!但在此前,国民政府已经迁都重庆,再死守这座孤城,无异于是用将士的性命给英美做样子看。

南京城终究还是没能守住。

蒋介石在南京保卫战前夕便乘坐飞机飞往重庆,而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期间竟然临阵脱逃,甚至还有个直接丢下自己部队,自己溜之大吉的88师师长孙元良。先前因为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宣传的缘故,南京城内的很多居民都没有进行转移,而在南京城被日军攻破后,等待他们的却是历史级别的苦难与悲痛。

日军在攻破南京城后,为了展现所谓“胜利者”的姿态,更多的是为了发泄非人的欲望,惨无人道的侵华日军展开了为期6周的“南京大屠杀”。每每有人向“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问起这段历史,总会让他们再次面对当时日军的残暴与狠毒。

而根据相关的影像资料显示,日军的残暴无疑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已经抛弃了作为人最基本的良知,与牲畜无异。

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有30万人之多,而且这还是最低限度的估计。这些人大多是南京城内手无寸铁的平民,亦或者是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

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不顾《日内瓦公约》,在南京城内进行了集体枪杀、刺刀比拼、活埋、解剖等等一系列泯灭人性、惨无人道的行为,甚至连孕妇和婴儿皆不放过。

被日军奸污的妇女有两万人之多,在当时的日本报纸上,甚至还出现了以屠杀中国人为比赛的“新闻”。当时南京城内遭受着日军的屠杀,而南京郊外则是日本宪兵队烧杀抢掠,所到之处尽是“烧光”“抢光”“杀光”,许多走投无路的中国百姓为了活命只得挖野菜、吃树皮,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屠杀之后的南京城零星的幸存者无助低声悲哭,悲伤和恐惧已经夺走了他们哭喊的能力。人间地狱莫过如此,就连城郊幸存的野狗也吃红了眼,而天空仿佛血云盘踞,在为此等惨剧作无助的低诉。

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并没有让中国人民屈服,反而更让人们看清了日本畜生一般的嘴脸,中国人民心中的抗日怒火被点燃了。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最终英勇的中国人民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家园,还给了中华百姓一个太平的神州大地。

1944年,日军大扫荡,4个女孩逃进山里,后被日军抓到遭残忍折磨

历史汐说: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文字相比视频更多些枯燥,如果您能读到这里,可以给我点点关注和推荐,谢谢(*/ω\*)。另,欢迎回到文章开头点我头像,了解更多;也欢迎留言、提问,交流知识(不限领域)。知识、和思想在分享和交流中才能更有意义,也希望大家都能理智、友善的交流。

建议:如果文章内容有误(指被公众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人物事件年份等),欢迎指出,后续会进行更正;未被确认或者有异议、有争论的野史故事、历史或者个人思想和价值观等等,欢迎评论区友好交流,参考、打发时间就行,勿太较真。

言话:这是一个思想,知识,资讯泛滥的时代,愿你们能在接受万般“洗礼”后,仍能回归理智,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勇敢的面对世界——总结:求真、利己、再利他,勿太较真。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