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张勇:河西四将之首晋一等侯爵世袭罔替,且开启了汉人入旗之先例
2022-04-02 17:28:05 来源: 腾讯网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在翻阅前朝实录时,感叹圣祖康熙爷平定三藩之艰难,也对当时参与平叛的几个汉人绿营将领十分赞赏。他专门下了一道谕旨:一等靖逆侯张勇自三世孙张承勋始,归入汉军正黄旗。

乾隆这道上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自大清入关以来,这是汉人入旗的首例。而且此后汉人入旗的也仅有一例,就是嘉庆元年大学士、一等谋勇公孙士毅被允准入汉军正白旗。

张勇和孙士毅的情况又是不同的,张勇是乾隆主动让他入旗的,而孙士毅是临终前请求入旗的,而且孙士毅由于死后受到和珅的牵连,他的旗籍也没有保住,子孙出旗归入原籍。因此,清入关后,汉人入旗者仅有张勇一家。

或许很多朋友认为,汉人入旗好像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要是这样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清代旗人和汉人之间树立着一堵高墙,旗人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其子弟入仕的渠道很多,不像汉人只有科举一途。

通俗地理解,只有旗人才会被皇帝认为是信得过的“自己人”,京城各衙门中,规定有许多官缺是旗人专缺,汉人不能染指。这就意味着,只要是获得了旗人这个身份,不仅入仕更容易晋升的速度快,且每年都可以领到额外的补助。

作为汉臣来说,大学士、军机大臣,或是公、侯、伯等高级爵位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的,而唯独入旗却是连做梦都不会梦到的。

那么,张勇又是什么来头,乾隆为何会给予他如此的厚恩?

张勇,陕西咸宁(今西安)人,曾是明末江西驻军中的一个副将。清入关后统中原时,张勇在九江率众主动投降阿济格,被授予游击一职,隶属时任陕西总督孟乔芳麾下。

张勇是一员猛将,且颇有谋略,在清初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转战西南各省,屡立战功。顺治帝对他的评价很高:“当今良将如勇者甚少”。

至顺治十八年时,张勇累功官至云南提督。康熙继位后,鉴于张勇在陕西、甘肃一带很有名望,将他调任甘肃提督,不久加太子太保。

事实也证明,朝廷是用对了张勇。从康熙初年一直到三藩之乱爆发前,甘肃、陕西这个事故多发地带,在张勇的震慑下,的确平安无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骚乱。

战勇功成名就主要是在平定三藩时期。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举兵反清,张勇以及陕西提督王辅臣曾是吴三桂旧部,吴三桂遣使招降张勇,但被他拒绝,而陕西提督王辅臣则答应了吴三桂。

为了把张勇拉拢过来,吴三桂又让王辅臣派人劝说,但张勇不为所动,不仅斩杀了来使,还据实上奏朝廷,请求整军备战。康熙闻讯后,下旨封张勇为靖逆侯。

三藩之乱前期,康熙皇帝首崇满洲,仍以八旗军为主力。可就兵力而言,绿营兵又占了多数,在几路八旗军受挫的情况下,康熙不得不调整战略,开始起用绿营将领。当时绿营将领中,就有著名的“河西四将”,即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

清代各省的绿营军队中,陕西绿营是公认战斗力最彪悍的,康熙帝曾说:“天下绿营兵无如陕西强壮,而其数较各省数倍”。正是由于康熙起用了陕西绿营将领,才得以扭转战局。后来平定王辅臣,以及惨烈的岳州之战,绿营将士居功至伟。

平定三藩的过程中,作为河西四将之首的张勇战功最著,出力最大。当全局形势好转,西北既定之时,康熙帝甚感欣慰,以张勇等绿营将领“纾朕西骨顾之忧,功尤懋著”,颁旨嘉奖,晋张勇为一等侯,准袭十次,又加太傅兼太子太师。

平定三藩之后,张勇一直驻扎在陕西、甘肃一带,期间又击退噶尔丹入侵河套平原。康熙二十一年,张勇入京朝觐,次年以老病为由,提出辞职。康熙帝准其所请,赐邸京师,让他在京城养病。

第二年,青海蒙古开始骚然边城,康熙帝坚持认为,西南兵事非战勇不能胜任,尽管此时的张勇身体状况不太好,但还是奉命前往甘肃,在经过甘州时,张勇身染重病,不久卒于军中。康熙帝闻讯下旨追赠少师,赐谥“襄壮”。

乾隆有感于张勇之功绩,这才于五十九年十一月,下旨将自他的三世孙开始,归入汉军正黄旗。而且把他的一等靖逆侯爵位定为世袭罔替,战勇的一等侯爵一直沿袭到清代灭亡,共传了九代人。

这里还是有个问题,乾隆是熟读前朝实录的,他对三藩之乱以及张勇的功绩,肯定不是第一次接触。那么为何他此前没有表示,而是在即将禅位时才有此举。

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乾隆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尤其是川楚各省白莲教已经是蠢蠢欲动,准备对清王朝发起致命一击。

乾隆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也深知如今的八旗军队早已腐朽,他之所以旧事重提,给予张勇入旗的高规格待遇,其目的无非是想告诉臣民,他对待满汉或是八旗与绿营是一视同仁的。只要是为国出力,什么样的恩典朝廷都舍得给。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