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代一状元,竟是因为字写得好“蹭外快”……
2022-04-02 13:35:30 来源: 腾讯网

我在《千万与春住》一文中说到慈禧因厌恶朱汝珍的姓氏和籍贯,有意不让他做状元;我甚至在很早之前所撰《杏花楼》一文里还提到慈禧因不喜欢朱汝珍的字写得笔重墨浓,而喜欢刘春霖的字写得娟秀劲挺,所以点了刘春霖做状元。这些材料,不是我的发明,都是我从野史中抄来的,可信度自然比较低。

朱汝珍及其书法

那么,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刘春霖“蹭外快”的事情?

高拜石在《古春风楼琐记(三)》中认为“不可能”,指出,光绪十六年后,殿试一直是由皇帝亲政,慈禧不便插手。那时慈禧虽仍在干预朝政,但抡才大典已是光绪一人临轩。

这样的话,刘春霖的“蹭外快”似乎子虚乌有了。

不过,参与此次殿试的金梁在《光宣小纪》中提到:“是科初以朱汝珍卷列第一,及发下,则第一为刘春霖,而朱卷第二。余卷亦有更动,谓由钦定,实则卷上或随手翻阅,次序微乱,发下时即据以为定,不得擅易,一甲二甲,出入在顷刻间也。”

哦,原来是光绪阅卷时把次序搞乱了,才出现了刘上朱下的喜悲剧。

看来,所谓刘春霖“蹭外快”,又并非完全臆造。

事实上,“蹭外快”的最大可能,则是发生在 “以字取人”的桥段上。

刘春霖及其书法

清朝末科探花商衍鎏在《我中探花的经过——并谈光绪甲辰科殿试鼎甲名次变易的实在情形》一文中回忆:“光绪甲辰科五月二十一日殿试,派读卷大臣八人,为王文韶、鹿传霖、葛宝华、陆润庠、陈璧、李殿林、张英麟、绵文。读卷毕,于二十四日将试卷的前十本进呈,时前四本名次是朱汝珍、刘春霖、张启後、商衍鎏(按进呈时卷尚弥封,不知何人。此时追述当时的名次),及进呈后,光绪帝易刘春霖第一,朱汝珍第二,商衍鎏第三,张启后第四,诏见读卷大臣发下,谓第二卷比第一卷写得好,第四卷比第三卷做得好,所以互易。”“当卷未进呈以前,于公同转阅的时候,尚有一小变动,朱汝珍分在王文韶手,王为大学士,官阶列在最前,故以朱卷第一本,刘春霖分在葛宝华手,其官阶次序第三,公阅时以此卷书法特佳,尤得鹿传霖称赞,葛愿让出此卷给鹿,由于鹿传霖官阶列第二,故将刘春霖卷置于第二本。张启后卷为葛宝华挑中,按葛之官阶,张启后卷应置于第三本。原先鹿传霖选中的郑言卷,在公同转阅时,为陆润庠看出郑卷内有错字,乃请鹿另选一本,即鎏卷。之后鹿复请此卷让与陆,陆也欣然同意,将鎏卷置于第四。故进呈时是朱第一本,刘第二本,张第三本,商第四本。光绪阅后又将第一、二本,第三、四互易,所以刘为状元,朱为榜眼,商为探花,张为传胪。”

商衍鎏

这些情况,是读卷大臣陆润庠面告商衍鎏的,因此比较可靠。可见,皇帝考量字写得好坏这档子事,确实有,不过与慈禧无关;而且,几个读卷大臣真的因为考生字的好坏,在名次安排上也做过商量和调整。

我们知道,字写得好不好,与文章的好不好没有关系,但它能一定程度影响阅卷者的情绪或判断。如今的高考中考,笔试仍是主要的考试形式,所以,考生还得把字写好啊,说不定也能蹭到外快呢。(龙聿生)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