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北伐中原11次徒劳无功?来看看他取得的战果
2022-04-02 10:44:05 来源: 腾讯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中国古代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大致趋势,也是罗贯中先生经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在这部史诗级的小说之中,详细的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三足鼎立,再到恢复统一的完整历史。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矛盾鲜明,人物形象丰满,经典战役无数,可以说是一部能够让人身临其境的超级经典小说,而后更是被改编拍摄为电视剧,耗资三亿元用于拍摄,无论从选角还是情节改编,都将原著还原到了极致。

随着电视台的反复播映,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这部经典作品,并且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有一点却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意难平”,那个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而努力的那群人,始终没有看到汉室统一的一天。

刘备,诸葛亮,姜维,三人如同使命一般扛起蜀汉的大旗,刘备倒下,诸葛亮继续,诸葛亮病故,姜维又接过大旗继续前进,先后十一次进攻中原,获得了那些战果呢?

北伐的必要性

对于姜维北伐这件事情首先就是存在许多争议的,其实这种争议早从诸葛亮开始就已经产生了,那就是到底该不该北伐,因为就诸葛亮时期的蜀国来看,就如同当年他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荆州已失,益州疲弊,意思就是现在的蜀国,已经不复当年。

所以当初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朝中就已经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也就是说,部分人是不支持北伐的,但是迫于诸葛亮当时的权力,所以只能北伐,但是由于魏军之中有一个叫司马懿的,他知道蜀军跋山涉水而来,必秋速战,所以采用龟缩模式。

最终拖垮了蜀军,拖死了诸葛亮,诸葛亮亡故之后,亲传徒弟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使命,继续北伐,但是此时无论是蜀中朝臣还是当时的部分读者,都是不愿意北伐的,因为他们觉得,是长期的对外作战才导致蜀国国力消耗严重。但其实,北伐是必要的。

首先,从先帝刘备的初衷来看,其目的就是统一全国兴复汉室,也就是说,老一辈人毕生追求的梦想就是收复中原,无论是谁都在为这个梦想的实现而努力着,他们的目的不是偏安一隅,而是重兴汉室,当时一无所有的他们同样在战斗,何况现在。

其次,就当时的国内外状况来看,北伐是很有必要的,就蜀国自身而言,是三国之中最弱的一个国家。所以说,在弱肉强食的那个年代,要是求自保早晚会被他国所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还有一丝希望。

国外而言,能够向魏国称臣的孙权并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搞不好哪天就会联合魏国攻打自己,到时候还要面对两个敌人,与其腹背受敌,不如先去面对一个,所以说,于情于理都有出兵的必要。

北伐战果

首先,姜维的十一次北伐从某方面来说对蜀汉的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姜维吸取了诸葛亮的教训,早年诸葛亮北伐时候的粮食供给要么就是靠蜀地的远距离运输,要么靠的是抢粮食,可以说对国家消耗巨大,连蜀中女子都动用了。

姜维则不同,他也认识到了长途作战,粮食不足的现状,但是却采取了比诸葛亮更加稳健的政策,就是每攻占一处地方,就在该地屯田种粮,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这一点不但稳固了统治,并且缩短了蜀国粮食的供应线。

十一次北伐途中,虽然有败绩,但是明显胜利次数是比较多的,所以总体来说十一次北伐还是促进了蜀汉方面的发展,不但扩大了地盘,还促进了粮食的大范围种植。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面,要知道攘外必先安内,其实每个朝代都会存在内部的党派之争,蜀汉也不例外,蜀汉朝政的内部分化早从占领西川之后就开始了,主要分为两种,荆州老部下和益州收编的新人。

早些年,跨荆益两州,坐拥两川之地,可以说是蜀汉的最鼎盛时期,即使存在争端,有刘备这个主心骨在,基本是不敢翻起什么浪花的,后来,夷陵一战蜀汉大败,刘备病故白帝城,但是此时诸葛亮尚在,南征北战,苦心经营。

包括北伐时期,蜀汉的政治内部还算清明,但是自从诸葛亮离世之后内部便开始分化了,当时的姜维只不过是一个新来的小娃娃,虽说是诸葛亮亲传大弟子也没人给他面子,面对此时蜀汉的政治现状,要想有话语权,就得战功累累。

所以姜维才选择十一次北伐中原,并且以多数胜场获得累累战功,并且通过卓越的功勋,手握兵权,成为大将军,自此朝廷内部纷繁的政治斗争才勉强停止,由此可见,十一次讨伐中原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外战争,同时是姜维的立足之战。

当然,要如此的权力并不是为了谋权,而是凭借一己之力促成朝中的稳定,所以说,内部政局的稳定,十一次北伐功不可没。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姜维自保的必要操作,我们都知道,姜维都没有见过刘备一面,但却为了先帝的遗愿奋斗了一生,可以说是忠肝义胆,虽说手握军权但绝对是忠心为主的,但是当时的刘禅却是听信宦官黄皓的撺掇,对姜维进行加害。

习惯打仗的姜维怎么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迫害,但又不可能和皇帝对着干,所以以一种惹不起还躲不起的态度选择带兵出战,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山高皇帝远,只要自己军权在握,宦官黄皓就翻不聊天,并且自己也能够求得自保,避免加害,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总结

虽然最后蜀国终究难逃灭亡的厄运,但其原因总不能全都归结在姜维身上,看似消耗国力的数十次北伐,其实对蜀国而言是利大于弊的,并且姜维在最后一刻都在想着兴复汉室。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其实像姜维一般既求得自保又能做到维护国内稳定的将军也没有几个。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