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清风起云岭 美名传千古】赵光:勤慎实干 清廉一生
2022-04-02 09:51:35 来源: 腾讯网

赵光行书

作者 包广宽 云南民族大学纪检监察学院

马超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法规室

赵光(1797—1865年),字蓉舫,云南昆明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历任工、兵、户、吏、刑五部尚书,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老臣,位列三公,官居正一品。《明清两代滇籍谏官录》载其“以清勤受主知”。他既是清代重臣,也是知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同治四年(1865年)去世时,谥“文恪”。

纵观赵光一生,其人勤慎实干,政绩斐然。

咸丰皇帝即位初,广开言路,向群臣征集治国理政方略。赵光直言上疏《奏陈时务折》,从肃吏治、修武备、勤缉捕、杜亏空四个方面入手,力图祛除沉疴积弊,以还朝纲社稷海晏河清。

一奏整饬吏治,言“安民必先查吏”。州县长官是频繁与百姓打交道,位卑而责重的官职。由于积习相沿,风气日坏,加之清朝可以买官(称“捐官”),导致官员素质参差不齐,舞弊贿赂、侵贪钱粮、官官相护的现象屡见不鲜。本应为百姓做主的父母官却罔顾民艰、肆意妄为,以致众怨沸腾、舆情不洽。赵光力主秉公行事,坚定决心纠正歪风邪气:“廉能者据实保举,恶劣者立即参黜劝惩。”

二奏修肃军纪,言“肃军政、励士卒、储将才,固今日之急务也”。国家每年花费大量钱饷在军备上,却收效甚微。当时军队营伍废弛、兵娇将懒,且行私媚上、克扣肥己之风气已深。事关国防,赵光倍感忧虑,谏言陈情点明要弊:陆军兵械弊坏不修,火炮抬枪等练习都不甚熟练;水师更是军行毫无纪律,以致盗劫频发,打仗时敌船甫一出现便放枪炮,待至近前火药已罄,如此未见贼踪便已兵心退缩、闻风而散,诸多军械便拱手送给了敌人。赵光急呼:“应请敕令整饬营务、革除陋习”,否则如何护得家国百姓以太平?

三奏弭盗安民,言“弥盗之方,莫如保甲”。保甲是一种用于维护社会治安的制度。赵光认为推行保甲制度可以有效助力解决当时日益猖獗的匪患,同时州县官差也应认真缉捕,对庸懦姑息、避重就轻等行为应及时整顿,以防奸匪交接、规模壮大而酿成大祸。再则,赏罚也必须分明,对于浑水摸鱼、无实绩的官员应给予重处,且没有他人为之回护的余地。最终,“庶捕务勤,而盗贼敛迹矣。”

四奏纠正奢靡之风以盈国库亏空,言“直省钱粮各有定额,尽数征解,不至亏空若此”。以赵光之见,国库空虚还是得从官员团队上找原因,无外乎众州县官员,平日奢侈糜烂、花钱大手大脚,任人唯亲,用公款吃喝贿赂。如此东挪西用,遇到督察便焦头烂额、互相勾结遮掩。如果这些人能够洁己奉公,量入为出,朝廷也不至于总要剜肉补疮为其解决麻烦。赵光提出,要严定章程,盘查账目,让官吏结算其任期的款项,不能交代清楚的,不得提拔升迁;对于确有侵占挪用行为的,从严参办,以清积弊。

赵光切中时弊的洞察力和政治主张及其杰出才能,由这些谏言可见一斑。

咸丰皇帝在收到赵光的奏折后非常高兴,其上所述桩桩件件都是他困扰已久的心病,且针对每个问题,赵光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助整肃官场风气、以振朝纲,因此“上优诏嘉纳”。

此外,赵光清除漕粮积弊、督办京师五城团防事宜、讯明私硝一案、编修《宣宗成皇帝实录》、参与查办咸丰朝第一大案“戊午科场案”、执掌科考为朝廷选拔大量可用之才、爱惜百姓奏请旌恤昆明等处因受匪盗滋扰殉难之绅民……众多功绩不胜枚举。

赵光行书联:茶烟满室写墨竹 花雨一帘观白鸥

赵光之“冰心玉壶”受百姓颂扬, “克己修身”让同袍敬佩,“鞠躬尽瘁”为皇帝倚重。自入仕起,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国为民,恪尽职守、公正处事不偏不倚。

赵光积学深厚,工诗文,擅书法,与祁隽藻、陈孚恩、许乃普并称为“清四书家”,《赵文恪公自订年谱》评其:“书法董其昌,笔意凝练圆润,海内知名。”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