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他俩同为秦国名将,一个杀敌百万却被逼自杀,另一个贪财却被封侯
2022-04-02 06:35:26 来源: 腾讯网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篇《白起王翦列传》,记录了秦国的两位名将白起和王翦,他们两个都为秦国的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被逼自杀,另一个却被封侯,得以善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人屠”白起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当时的秦昭襄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上的。

白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此后他不断攻城略地、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公元前278年,他率军攻占了楚国都城郢,焚烧了楚王的坟墓,攻占了秦国的大片土地,他也因军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是白起军事生涯的顶点,他率领秦军在长败赵军,射杀赵军主帅赵括,俘虏并坑杀了40万赵军,天下震动,他也得到了一个“人屠”的外号。自此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已经奠定了。

长平之战

白起本打算乘机灭掉战国,但赵国这时派人用了离间计,派人游说秦国宰相范睢,范睢也觉得白起的功劳太大,继续让他打下去的话,自己宰相的位子估计也保不住了,于是赶紧向秦王进言说秦军已经很疲惫了,不如暂时进行修整,秦王于是罢兵。白起闻知此事后,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后面秦军又进攻战国,结果战败,秦王要求白起再次作为主帅出征,白起认为当前不能取胜,表示拒绝,秦王改派他人为大将,最终真的战败,损失惨重。

白起听到后有点幸灾乐祸:“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秦王彻底被激怒,又加上范睢在旁边使坏挑唆,秦王先是革除了他的官职和爵位,最后终于决定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刎。

白起拿起剑自刎时,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过了好一会儿,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于是一代名将就这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起自刎

2.“人精”王翦

王翦主要是活跃在秦始皇时期,在秦始皇嬴政很小时就开始侍奉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先是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又扫平了三晋地区,攻破燕国都城蓟,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的灭楚之战。

王翦

秦始皇准备伐楚前,分别问老将王翦和少壮派将领李信需要带多少人马,王翦说要60万,李信则说20万就足够了。秦始皇觉得王翦已经老了,太过保守,于是便让李信作为主帅,带领20万人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李信在战争前期确实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正如王翦所料,楚国地大物博,绝不是一两次胜仗就能灭亡的。楚人将秦军诱至纵深以后,便派部队偷袭秦军后方,大破秦军两营兵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

秦始皇这才后悔没听王翦的话,于是亲自到他老家去请他出山。王翦则坚持表示只有60万人才能带兵出征,秦始皇同意了他的要求。

在王翦启程之际,秦始皇专门去送他,王翦这时却给嬴政说:我替国出征也不容易,您得多犒劳一下我,我的要求也不多,赐给我一些良田和住宅就可以了。

秦始皇哈哈大笑,可是王翦却不管,继续死缠烂打,表示这些财产留是给子孙们好好过日子的。等到出发以后,他又先后五次派使者去催促秦始皇良田的事,连他手下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说你作为一个主帅,怎么老想着钱财,格局怎么就这么小呢?

王翦却说:现在秦国所有的精锐都交给我了,如果不想办法让大王完全信任我的话,一旦出现一两个多嘴者,在他身边讲一讲,我们在前线就没这么安稳,这个仗也就没这么好打了。我之所以不停派人去请田宅,当然不是稀罕那些东西,而是为了让秦王对我放心,让他知道我是一个没有大志向的人,这样他才能放心把军队交给我啊。

众人听了以后,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果不其然,在战争期间,嬴政没有怀疑过王翦。而王翦也靠着稳扎稳打的战术,顺利灭掉了楚国。

王翦灭楚

而王翦功成名就以后,被秦始皇封侯,但他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于是马上功成身退,最后得以善终。

3.为什么两人的结局会相差这么大呢?

白起的死,在当时就被认为是秦国的一桩冤案,得到了秦国百姓的广泛同情。但他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一方面是白起确实杀的人太多了,他为秦国征战将近40年,无一败绩,斩杀敌军士兵超过百万,得到的“人屠”可不是什么好的绰号,他的辉煌直接让各国也觉得秦国是残暴不仁的。秦王基于政治上的考虑,杀了他可以让他作为替罪羊,把各国对于秦国的愤怒转化到他身上,这样秦国在后面统一的过程中会减少很多阻力。

另一方面则是白起虽然是一个傲世的军事天才,却不是一个深谙当时政治运行规则的政治家。他能判断一场战争的胜负,能为一场战争的胜利进行无懈可击的谋划和指挥,却不能规避逼近自己的危险,更不具备绕过政治漩涡中激流和险滩的能力。在军事领域,他尽管能将“诡道”玩得炉火纯青,在更需要“诡道”的政治领域,他却如盲人瞎马,夜半深池,硬是找不到一条通向坦途的小路。如此一来,不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而是将军遇奸佞,颓然败阵来。

而王翦明显就在政治上老到很多,他深知成功会让自己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但这样一种高大,会让那些不愿意仰视自己、却又不得不仰视自己的人感到无比厌恶。于是他选择了“自我矮化”这种方法,不断地通过贬低自己,让主君觉得自己并无大志,这样自己潜在的危险也就自然解除了。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司马迁最后也在他们的传里专门提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的结局最后还是与他过于执傲的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缺乏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韧劲。看来,政治智慧短板的将军还不是完美的将军。在这方面,与稍后于他的将军王翦相比,白起就差着不止一个档次了。

责任编辑:zN_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