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秀才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桥”,寡妇巧对下联让他难堪
2022-04-01 18:21:58 来源: 腾讯网

在古代,由于科举制度的盛行,读书是底层人民摆脱阶层最直接的机会,所以古人都是非常向往读书。

那时,读书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情,受人尊敬。

既然高雅,自然就会与普通人有所区分,就连娱乐活动都会带有一些文化性质。读书人之间通常会以饮酒赋诗为最常见的娱乐方式。

到了宋朝之后,读书人之间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对对联。

01 对联活动的兴起

对联的最初形式源自先秦时期人们悬挂桃符的习俗。

先秦时期的人们出于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将古代神明的名字挂在房门的左右,这种习俗传承了一千多年,到五代时期才发生了变化。

根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时期后蜀孟昶要求每年的除夕由读书人为新年写下贺词,与桃符一样贴在门的两侧,从而形成了春联的习俗

到了明代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人们开始用红纸代替原有的桃符。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曾规定: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要在春节时贴对联。

因为明朝对对联的大力推行,在读书人之间也开始题对联为娱乐活动,互相以对联为题成为明朝读书人之间的一种时尚。

因着这样的发展趋势,对联的形式也在逐渐演变,其中包括:回文联、谐音联、拆字联等等,极大增强的对联的娱乐性。

在这些娱乐性的对联之外,还演化出一种隐喻联。

其内容以讽刺和暗喻某些事物为主,带有一些个人感情色彩,但又不乏一些读书人卖弄学问,但往往都会闹出笑话。

02 卖弄学问被讽刺

明朝万历年间,杭州地区有一名秀才,其文才并不出众,但总爱卖弄学问,经常会找一些普通百姓以对联出题。

如果对不出来他就会自己对出下联,然后讽刺对方一番,以显示自己有学问

此外,这名秀才不仅喜好卖弄学问,还经常占小便宜,遇到自己喜欢的就以出对联刁难以此来占便宜,所以在当地的口碑极差。

可是,当时读书人的地位较高,大家也不愿与他计较,平常也都避而远之。

然而,大家的厌烦却没给秀才的生活带来任何不悦,他依旧喜欢四处闲逛。

一日,这名秀才在闲逛时看到一位美艳的寡妇带着儿子在田间干活。

他见寡妇生的美丽便动起歪心思,想要戏弄对方占点便宜。

秀才以读书人的身份上前向寡妇打招呼,但秀才的恶名远近闻名,这寡妇自然认得他,知道他的为人便不想理他,只是装作看不见,继续干农活。

秀才见自己被无视,非常的不高兴,决定在寡妇面前展示下自己的才华,并且对寡妇提出了要求。

秀才与寡妇立下赌约,秀才以对联为题,如果寡妇能对得上,秀才就免费为寡妇家干一个月农活,如果寡妇对不上,就要让秀才一亲芳泽。

这寡妇听闻秀才如此无礼便想给他一些教训。

虽然秀才是读书人,但学识浅薄,稍有学问之人都能胜过他。

于是,寡妇爽快地答应了。

这令秀才非常高兴,似乎已经占到便宜一般兴奋。

兴奋之余,秀才开始思考对联的上联,他的想法很简单,既要显示出自己的学问,还要令寡妇羞愧。

一番思考之下,秀才出了上联“大牛小牛,天下野牛崽守蠢牛”

这是一则隐喻联,但秀才文才实在有限,如此直白的对联已经不是隐喻,而是侮辱,直白地在骂寡妇的儿子是牛。

寡妇听闻对联登时心中大怒,她本想只是教训一下秀才让她知难而退,不承想这秀才竟出言侮辱。

寡妇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要羞辱秀才一番,略经思索对出下联“新书旧书,世上酸秀才读死书,暗讽秀才是酸秀才”。

这下联对仗工整,同样也是隐喻联,怼得秀才哑口无言,脸色难看至极。

03 死缠烂打,终成笑柄

秀才败下阵来,可又不想就这样履行赌约,于是他决定再来一联,以挽回些颜面。

秀才以远处的桥为题,出了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减去桥边木,加女变成娇,娇娇桥上过,干哥实爱娇”。

这一联能看出秀才认真了,有了题目,还增加了难度。

可是,奈何这秀才文才实在有限,这上联依然粗俗不堪,难登大雅。

寡妇见这秀才输了不承认,还大言不惭地再次出题,实在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面,而且他出这一联的目的是要挽回面子,倘若秀才赢了,一定会对她提出无理的要求。

想及此处,寡妇决定不给秀才机会,他根据上联的特点对出了下联“有米也是粮,无米也是良,舍掉粮边米,加女既是娘,娘娘桥上过,亲儿莫想娘”。

寡妇以对联将秀才比作儿子,自己比作娘,警告秀才做人要恪守伦理纲常,不要有非分之想。

秀才听闻下联,也明白其中的意思,当即羞愧难当,最后只能信守承诺,帮助寡妇家干了一个月的农活。

这件事也成了当地有名的笑话。

一个农村的寡妇能如此自如地应对秀才的对联,说明在明朝时对联的文化已经深入民间。

如今,对联文化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作为起源于我国的一种特殊文化,我们应该继续将其发扬光大,展示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

责任编辑:zN_0116